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一种新颖的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具有升降压功能的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具体地分析了该DC/DC变换器的设计(拓扑结构、工作模式和储能电感参数设计),详细地阐述了该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高升压比浮动交错四电平DC/DC变换器(Four-level Floating-output Interleaved-input Boost DC/DC Converter, FL-FIBC).该变换器不仅可以实现高升压比,显著减小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而且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仅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和的1/6,对其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非交错导通方式下输出电压纹波大的特点,提出交错导通方式.通过在MATLAB仿真中搭建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电磁兼容特性问题,参照GB/T 18655—2018在电波暗室内针对实际的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搭建了实验系统,对其进行传导发射以及辐射发射实验,获得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正常工作时各线缆端口的干扰电流和参考点位置的电场强度.然后,通过测量获取实验系统中各部件的几何参数,建立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的电磁仿真模型,将传导发射实验获取的干扰电流作为电磁仿真模型的激励信号.将该仿真所获得的参考点位置的电场强度与辐射发射实验所获取的参考点位置的电场强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且高频段时的平均误差在5 dB左右,仅在低频段精确度相对较差,该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电磁仿真模型较为可靠.最后,利用该电磁仿真模型对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的辐射抗扰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场强度为30~100 V/m的平面波干扰情况下,燃料电池汽车DC/DC变换器的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影响,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应用功率MOSFET和IGBT的全桥DC—DC高频变换器,对包括全桥DC—DCPWM变换器的控制策略、软开关技术等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DC/DC变换器,阐述了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对电路中的元器件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参数设计的正确性,为实际电路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变结构理论的DC-DC功率变换器建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功率变换器的常用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直接利用变结构理论对DC-DC变换器进行建模,推导出Buck,Boost,Buck-Boost变换器基于变结构理论的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电路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DC-DC变换器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工作在混沌状态的DC/DC变换器能够改善电路的电磁兼容性能(EMC)。该文首先分析了这种方法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DC/DC变换器混沌控制策略,仿真研究证明,这种控制策略扩展了电感电流的功率谱,减低了在开关频率上的电流分量,从而改善了DC/DC变换器的EMC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DC/DC变换器信号处理速度与控制精度,对隔离型H桥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进行了改进,在其超前臂加箝位二极管,滞后臂加辅助网络,使变换器获得了良好的零电压开关效果;提出了基于BPNN-PID混合算法的隔离型H桥ZVS DC/DC变换器系统控制策略,对主电路与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得到了稳态时的工作波形和负载突变时的动态响应波形。利用DSP TMS320LF2407快速数据处理平台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响应时间短、超调量小、控制性能优良,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首先在研究硬开关的缺陷上,提出软开关技术。对移相控制ZVSPWM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使用PSpice9.2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变换器的主电路进行仿真和分析,验证该新型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研究热点之一。48V双向DC/DC变换器负责在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内转移能量,随着其输出功率的增加,传统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的主要元器件实际可选范围小。根据多相交错并联双向Buck/Boost变换器工作原理及主要元器件实际市场情况,设计开发了一款48V八相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实际样机的工作效率测试结果与理论数据十分接近,充分验证了48V八相交错并联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的设计及分析的正确性,研究成果能够满足整车企业对48V双向DC/DC变换器提出的功能需求及设计指标,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移相全桥直流变换器的输出性能,提出一种重积分间接滑模控制策略.给出了移相全桥的动态模型,同时采用李导数给出重积分间接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分析了间接滑模控制过程中的降阶现象;在三维相空间中描述了滑模存在域和滑动过程,并给出滑模系数的整定公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提升移相全桥变换器的鲁棒性和动态品质,在保留滑模控制优点的同时有效消除间接滑模控制导致的输出残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脉宽调制技术和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直流变换电源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连续电流模式下的升压直流变换电源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将3.2 V单体锂动力电池变换为满足携行电台供电要求的12 V工作电源。通过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控制器仿真模型,并对负载电阻和输入电压变化情况下的控制器性能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升压直流变换电源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在大范围扰动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变化并不明显,稳态误差较小,动态性能良好,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背光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驱动器中,传统设计的DC-DC电路是根据最大负载设计DC-DC电源,在负载有偏差的情况下,系统效率低下,且发热导致额外功率损失.针对传统电路不能动态调节输出电压的缺陷,提出一款新型的LED驱动器的设计.芯片采用恒流驱动模式,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nlation,PWM)数字模块控制,达到高灰度显示的要求;同时提供一个可级联的反馈电流输出端,配合DC-DC转换器,调节DC-DC的输出电压,以保证恒流输出驱动电压的同时,限制芯片功耗的增加.芯片测试符合设计要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滑模变结构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滑模变结构系统中,有2个问题需要解决,①如何设计开关面或开关线,②滑模存在的条件。运用极点配置法设计开关面或开关线,可以使系统滑模时具有良好的性能。文章讨论了这种设计方法以及滑模存在的条件,并分析了滑模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便携式通信设备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和效率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步整流模式的BOOST型DC-DC变换器电路,以提高芯片的转换效率。该设计采用CSMC (Centr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0.5 μm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并利用0.5 μm双层多晶硅三层金属的CMOS工艺实现了电路的版图绘制。仿真结果证明,变换器能稳定输出电压,并具有较小的电压纹波和较高的转换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大功率双向buck-boost直流变换装置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研究,确定了装置的主电路拓扑结构,根据设计需要计算选择了主元器件参数,搭建了基于电流模式闭环控制的双向直流变换装置的仿真模型.引入工程设计法设计了该装置的电流调节器和电压调节器.该方法简化了闭环系统的设计,满足工程设计指标的需要.基于所搭建的仿真模型对双向直流变换装置的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超声速再入滑翔飞行器的再入姿态控制,设计了模糊变结构姿态控制器.根据控制系统的任务,建立了面向控制的模型.将模糊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思想相融合,研究了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在稳定的误差相平面内构造稳定的滑模面,模糊控制器根据误差状态与滑模面的相对位置输出控制信号,使得系统的轨迹能趋近稳定的滑模面,从而使得误差沿着滑模面收敛到原点.将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应用于高超声速滑翔洲际飞行器,给出了再入滑翔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分别对攻角、侧滑角和倾侧角设计了独立的模糊变结构控制器,提出了分段线性控制分配方法.在Matlab中进行了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一类不确定多变量线性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有限时间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指数型非线性收敛滑动超曲面及相应控制方案.文章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状态变量能以较快的收敛速度在有限时间内进入滑模超曲面并最终到达平衡点,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讨论了一类含有状态时滞的线性分数阶系统的滑模控制设计。基于状态变量分数阶整数化,提出了不含时滞的线性分数阶系统的滑面的问题,给出了一个稳定的切换控制。讨论了含有状态时滞的线性分数阶系统的滑模控制设计,并说明滑模的存在性和控制设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类含有外部扰动的分数阶广义系统进行滑模控制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指数趋近律从理论上消除了抖振.通过构造分数阶反馈控制器的方法将分数阶广义系统正常化.采用积分滑模面以消除滑模运动的趋近阶段.分数阶次α分0<α<1和1<α<2两种情况讨论,运用Kronecker积与LMI方法,分别设计增益矩阵使得滑动模态方程稳定.在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对指数趋近律进行了性能的改进,以所设计的连续函数代替符号函数,使得当状态趋近滑动模态时可以与滑动模态实现光滑过渡.最后,通过Simulink建立滑模控制仿真实验,验证了0<α<1和1<α<2两种情况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