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广东科技》2014,(17):83-87
人才是第一资源。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人才要素。为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决定》提出“深入实施全省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素质高、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广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了解科技人才的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欢迎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广东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求贤若渴的精神,期待再造“孔雀东南飞”的盛况,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在2013年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和"扬帆计划"竞争性扶持市县重点人才工程、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等项目评审中,实现较大突破,取得良好成绩。目前,相关入选项目已在媒体公示。据了解,在省"珠江人才计划"的评审中,我市广东益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淀粉功能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和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制电路特种电子化学品创新团队"入选省第四批"创新创业团队",这是省"珠江人  相似文献   

3.
媒体     
, 《广东科技》2012,21(20):16-17
"双引计划"是战略选择!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引进领军人才是广东省规划人才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在2008年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从战略层面上规划广东人才发展。2009年,广东启动了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对引进国内外一流创新和科研团队,省财政给予1000万元到1亿元的专项工作经费;专门成立了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办公室,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和人才的引进工作提供保障。(来源: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4.
地市     
, 《广东科技》2012,21(20):14-14
广州市:吸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国际人才港"为与中央"千人计划"和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和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计划对接,广州先后出台多个配套政策文件,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吸引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到广州市创新创业。广州设"羊城功勋奖"吸引高层次人才,最高每人奖500万。此外,广州实施"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在全市选拔、资助部分优秀学生和科研人员到海外深造攻读博士。这是广州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造就各行各业精英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 《广东科技》2012,21(20):14-14
为设立与省级相衔接配套的人才引进计划、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精神,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暂行办法》和《东莞市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暂行办法》,对引进和培养的相关细则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6.
媒体     
, 《广东科技》2012,21(20):16-16
“双引计划”是战略选择!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引进领军人才是广东省规划人才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在2008年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从战略层面上规划广东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太原科技》2011,(2):105-105
2011年1月15日,“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一次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千人计划”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投入创新创业。国家“千人计划”前五批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143人。其中创新人才约占总人数的77%,创业人才约占23%。日前,第六批“千人计划”申报工作已启动实施,其中包括新设立的“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6,(4):F0003
为开发人才资源、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和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并颁布实施《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设立安徽省人才开发资金。  相似文献   

9.
, 《广东科技》2012,21(20):82-F0002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是广东省为建设人才强省,于2009年11月正式启动的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具体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广东省科技厅实施。作为国内首创的由政府组织实施、以团队形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专项计划,该计划政策力度大、资助额度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经过3年的发展,该专项计划现已成为国内面向海内外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安徽,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引进、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国家赋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激发了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干事创业的热情。2012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实施"611"人才计划,吸引了1.6万名高层次人才来皖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引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学校在人才引进中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要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人才引进质量;要转变观念,营造人才成长与发展的优良环境;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要引进人才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相似文献   

12.
, 《广东科技》2012,21(20):19-23
在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授牌仪式上,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玉妹回顾了我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专项工作的背景,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实施三周年之际,本刊节选李玉妹部长的讲话稿,梳理和呈现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对广东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大转型"时代对人才工作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13.
, 《广东科技》2012,21(20):15-15
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和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计划工作,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2011年,江门市印发了《江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江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将《江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的责任,提出实施“五邑人才工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近年来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制定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工程。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芜湖市"55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和《芜湖市首席技师评选管理办法》,加强高层次创新创  相似文献   

15.
在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日益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高层次创新人才已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并且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东丽区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人才强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成立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俱乐部下设5个分部:院士专家俱乐部、海归英才俱乐部、高新技术企业家俱乐部、装备制造业企业家俱乐部、民营企业新生代俱乐部。共柔性引进院士16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天津市"千人计  相似文献   

17.
王东静 《科技信息》2013,(16):118-118,12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实现"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根本措施,近几年国内高校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效促进了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建设。江西省作为不发达地区,在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着顶尖人才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引进规划不科学、引进机制不完善和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高校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应该加强人才的激励工作,应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坚持"过去"激励和"未来"激励相结合、坚持激励、管理和监督相结合、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吸引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来粤创新创业,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并于去年底全面展开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且迅速组织专家团队  相似文献   

20.
, 《广东科技》2012,21(20):15-15
佛山市积极响应中央“千人计划”、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和引进领军人才专项计划的号召,配套出台了《佛山市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政策的意见》和《佛山市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人才工作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