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代瞿昙家族的天文历算活动及其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天文学家翟昙罗、瞿昙悉达、瞿昙、瞿昙谦及瞿昙晏祖孙四代,曾三代担任过唐朝太史今、太史监、司天监,领导和主持唐朝官方的天文机构,先后达110年以上.他们擅长印度天文历算,也精通中国传统的天文学,编制了《经纬历》、《光宅历》、《甲子元辰历》,编译了印度古代的《九执历》.特别是瞿昙悉达编撰的《开元占经》,引用了不少古代典籍,保存了许多天文资料,介绍了印度古代的数学知识──位值制数码、圆弧量法和弧的正弦,但这些先进的算法因和中国传统算法体系不同,可惜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宋的行星计算精度——以《纪元历》外行星计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星理论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内容,历法家从汉魏时期开始就已经将五星预报的精度视为检验历法优劣的标准之一.北宋时期.历法家对五星测算误差的要求是差天二度以内,而南宋时期的标准已提高到差天一度.通过全面考察<纪元历>行用期间外行星计算精度,指出<纪元历>木星和土星计算误差达到了历法家制定的精度要求,而火星的计算误差则没有完全达到历法家制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纪元历》等8部宋代历法的定朔推步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历法中,定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定朔的推算精度直接影响推算日月食的精度.从中国古代定朔算法模型入手,清晰梳理了<纪元历>定朔推步过程,并严格按照其推朔过程编写计算机程序,计算出<纪元历>等8部历法颁行期间的每次定朔时刻.将这些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各部历法推算定朔的精度,就此对各历的优劣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指出精度的降低是宋代频繁改历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藏族传统天文历算学是以原始的西藏天文学——物候历为基础,印度时轮历为主体,五行运算和时宪历以及周边其他地区历法为补充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日月星辰等基本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运行和宇宙的结构和发展变化。文章以时间为序,梳理了西藏传统天文历算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其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立成表是古历中推算日、月、五星运动时,为简化计算所造的表.元代<授时历>是中国古代历法的巅峰之作,可惜<元史*历志>中没有收录它的立成表部分.在韩国保存有署名王恂的<授时历立成>奎章阁本1册.该文对这册立成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它确是在元代所做,其刊行时间为朝鲜世宗时代,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其中出现的四暗星内容对于<授时历>本身的历法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癸卯元历>自清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在我国行用,直至民国期间的"改历",几近200年.癸卯元历以33年为周期来设置闰年,即第1-28年每4年设1闰、第29-33年的第5年再设1闰,33年共设8闰;折合1回归年为365.24242424日,比现行的格里高利历还精确.<癸卯元历>的这一特点使之成为世界上又一颇具特色的历法.  相似文献   

7.
《周髀算经》与阳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周髀算经>中的盖天模型,用天文学方法对其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周髀算经>的观测年代为公元前511年左右.同时,还对西汉末年、西周初年和夏初的二至晷长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对应的观测年代和可能的观测地点,与古代文献记载的"周公卜洛"和"禹都阳城"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8.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五大历数书汇编》是印度早期一部非常重要的数理天文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公元6世纪以前印度本土天文学以及传入印度的域外天文学的主要内容。文中详细考察了收录在《五大历数书汇编》中的《太阳历数书》、《宝莉莎历数书》和《罗马伽历数书》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并与公元6世纪之前的《乾象历》、《景初历》和《元嘉历》等3部中国历法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进行比较,揭示了公元6世纪之前印度和中国天文学家处理月亮不均匀运动的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日食时差算法是日食计算中的核心算法,在日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授时历》和《回回历法》中的时差算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回回历法》中的时差算法在自变量的完备性、符号的选择以及精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授时历》,该结论对评价中国和阿拉伯传统日食算法优劣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柳永<迷神引>词的内容,以及柳永仕历,考定<迷神引>是柳永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后,由汴京赴任睦州团练推官时,途经润州所作.柳永生前到过润州,作词咏赞润州"画屏"般的景物,死后又旅殡并葬于润州,可说与润州缘分非浅.  相似文献   

11.
黎翀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6):I0011-I0012
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专攻青花写意花鸟,尤擅画鱼。  相似文献   

12.
本给出了李群的李代数上由内导子构成的Cantan内积的简单性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2,37(17):1426-1426
  相似文献   

14.
求出了Z8上码的生成矩阵及校验矩阵,并由此得到了Z8上的码为自对偶码的必要条件是其码长为偶数;证明了满足一定条件的一对4元码可以构造出Z8上的自对偶码,并给出了构造8元自对偶码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白从璘向有迫胁说、自愿说、政见说、自累说、功名说、报国说等等,可谓众说纷纭。但是,如果研读李白从璘前后的诗文和他一生的行事,观其从璘这件事,就不难发现,那是"醉态盛唐"积极入世思想,侠义文化精神和"醉态思维"诗人气质三位一体的综合反映。他积极入世,难能可贵;侠肝义胆,真切可爱;诗人气质,后世可仰。李白像作诗一样从璘,他当然是失败了,我们既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用"政治家"的标准来看待诗人。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概述了李四光作为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分别分析了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科技帅才”与“战略家”的战略科学家特征,为发掘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  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无题诗及许多深情锦邈的恋诗而著称 ,成为我国文人恋情诗的代表。“春蚕蜡炬”与“秋水蒹葭” (民间情歌 )一样不朽 ;他丰富了我国爱情文学的宝库 ,开拓了抒情诗的新领域。但这却给他带来了“不幸” ,人们似乎觉得他只是一位“爱情歌手” ,而将他的政治抒情诗、咏史、怀古、咏物、感怀等等全都忽略了。甚或因此认为李商隐不过是“浪子宰相 ,清狂从事”(《载酒园诗话》)。鲁迅说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 ,最好是顾及全篇 ,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这才较为确凿。” (《题未定草·七》)李商隐绝不只是…  相似文献   

18.
论李渔的诗     
李渔是清朝著名文人,也是古代文学创作领域运用文体最多的作家,他的诗歌创作虽不如戏曲小说那么出名,但也自具特色。总体上具有意境清新,构思奇特,风格大胆幽默,用语平易的特点。尤其是他的篇首诗、咏园林诗、咏剧诗及咏生活俗事的诗,更是和作为小说家、园林艺术家、戏曲家及文人的李渔的艺术实践及生活紧密联系。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群玉诗多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悲愤,其写景诸作,展示秀丽多姿的江南风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善于从日常举目可见的景物中,捕捉富于诗意的素材,借助想象和移情,塑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语言自然清纯而又精练含蓄,风格幽秀清远;是最早而有成就的湘藉诗人,在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以李俨、严敦杰的学术通信和已发表的论著相对照,讨论李俨对四个有争议问题在不同时期的看法和取舍态度。这四个问题是(1)刘歆的圆周率;(2)《九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