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征引大量有关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从分析"<大衍>写<九执>"一案发生时的天文历算"人际关系现场"和"学术现场"出发,论证了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官方天文学机构中的重要影响和<九执历>在当时历算学界的强势地位,阐明了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真正原因在于<大衍历>没有完整地"抄袭"<九执历>.最后指出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目的是维护印度天文学在唐代官方天文学中的地位,而朝廷对该公案的判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后中国传统历法对印度历法中先进成份的吸收;同时指出该项指控还反映了南宫说、陈玄景等一些职业天文历算学家设法维护他们所代表的官方天文历算机构之正统地位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行星运动是中国古代历法推算的重要内容。以火星运动为例,考察自汉代《三统历》(《太初历》)至隋代《皇极历》5部历法中的火星运动计算,由此探讨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理论和推算之间的关系。从《三统历》开始,火星动态表逐步精致化:增加会合周期中的段数,调整每一段的起始点时间及其中的视速度大小,引入"合"的概念等。分析这些运动表的构造,探讨其所依据的实际观测数据和观测技术。特别是动态表中"留"的数据,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精度。中国在公元6世纪观测发现了太阳运动和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通过《皇极历》分析这种不均匀性是如何体现在关于火星的历法计算之中。动态表不再固定,其中每段中的速度随着"晨始见"的时刻而变化,说明计算模型与实际观测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3.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五大历数书汇编》是印度早期一部非常重要的数理天文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公元6世纪以前印度本土天文学以及传入印度的域外天文学的主要内容。文中详细考察了收录在《五大历数书汇编》中的《太阳历数书》、《宝莉莎历数书》和《罗马伽历数书》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并与公元6世纪之前的《乾象历》、《景初历》和《元嘉历》等3部中国历法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进行比较,揭示了公元6世纪之前印度和中国天文学家处理月亮不均匀运动的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起讫算法是为了计算日食的初亏和复满时刻而设计的,该算法为《皇极历》所首创,此后历法均有涉及.通过构造日食起讫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日食起讫算法应与月亮视差有关,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只有《钦天历》设计的日食起讫算法成功地考虑了月亮视差,由此指出中国古代日食起讫算法的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5.
根据《开禧历》现存日食推算过程名称及天文常数,推断其日食计算方法与《纪元历》相同.给出了《开禧历》完整的日食推算公式以及使用《开禧历》计算淳祐五年七月朔日食的过程.将《开禧历》的日食算法编写为计算机程序,计算出1112至1303年间杭州的所有日食.与真实的天象作比较,得到《开禧历》日食计算精度为:日食食甚的平均误差0.46h,食分误差1.65分;有近20%的推算达不到当时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据史籍记载,至少从宋朝始天文学即在宁夏兴起。西夏国天文机构始建于德明年间(1004~1032年),司天监、大恒历院、史卜院是其天文、历法机构,主事人员则被称为太史、日者、占者、术者。在《西夏书事》中曾记录了许多天象资料。西夏既采用宋朝历法,又创制了自己的历法。在明、清等史籍中,见有几十例发生于宁夏境内的天文现象记载,包括星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的传统数学都是算法化的.实用性较强.以12世纪印度著名数学著作《丽罗娃底》中的等比数列求和与开方为例.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相应算法进行比较,以展现中、印数学的算法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08,(10):70-70
孔剧,是泰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根据印度史诗改编而成,讲述了十面魔王抢走古代国王拉玛美丽的妻子悉达,国王在猴王的帮助下,击毙十面魔王,救出悉达,得胜回朝的故事。但由于情节单一,以舞传意,动作复杂缓慢,因而欣赏者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9.
张子信之前的历法家以五星和太阳的平均运动推算五星始见时刻,从隋代《皇极历》开始,历法家在设计五星定见算法时,逐渐考虑了五星和太阳的不均匀运动,在宋代的《崇天历》中,五星定见算法基本定型.梳理了中国古代五星定见算法的历史沿革,并根据五星定见算法的特征,以《皇极历》、《大衍历》和《崇天历》为关节点,将五星定见算法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授时历》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历法,并且成为明朝《大统历》和朝鲜《七政算内篇》成书的基础。《七政算内篇》是朝鲜世宗时代(1418—1450年)取得的重要天文业绩之一,以《回回历》为基础,与《七政算外篇》一同于1444年编纂成书。《七政算内篇》的历元、天文常数和计算法等基本体系参照《授时历》,应数值则参照了《大统历》的辛巳应数。且把四余添加在推步的项目中,在计算日月食时使用的常数值则参考了元统1384年编纂的《大统历法通轨》,《七政算内篇》汲取了《授时历》和《大统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经历元代高峰之后,从明初到万历年间开始止步不前,之后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我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天文仪器、天文历算、天文著作,使我国的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传教士在天文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日心说”没有及时传入我国,望远镜也未在我国得到正常地使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教本质属性的影响和国人对西学吸收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12.
《北山移文》是一篇流传较广的南朝骈文,见诸多种栽籍,但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集体编写的《中国文学》本录文却与其它几种常见版本有不同处。择其中几处异文追本溯源,以探讨辨析。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代表着古代东方数学的特色,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公元263年中国杰出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方田章弧田术”时,创造性的运用数列极限思想和出入相补原理的知识提出了一个无穷级数,这是值得称道的。为了纪念刘徽在数学上的卓越贡献,本文命名为刘徽级数。1700多年来,《九章算术》与刘徽注一直都很受重视。特别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把这项工作推向新的高潮。目前对于刘徽级数中“算数差繁”、“必欲有所寻究”尚未论及。本文获得刘徽级数的两种等价表达式,即初等函数表达式和幂级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字诂》、《义府》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文字、考释文字形义、辨析文字音读、解释文献词语、考证方言、解释俗语、考证名物、考证典章制度、考证用典、分析句读和分析古书文例等方面皆多有创获。黄生训诂成就的取得,与其所运用的训诂方法和治学精神及其学术根底密切相关。善于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和秉持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构成了该书的训诂特色;于古音、古训考究淹通是黄生的学术根底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天学之官营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和研究中国古代天学的官营传统 ,包括 :皇家天学机构之渊源、名称和级别 ;历代皇家天学机构之规模 ;明清两朝的钦天监 ;元、明时代的阴阳学制度 ;天学官员之考试选拔制度。最后特别讨论了张子信的天学活动 ,指出他可能是明朝中期以前中国官营天学传统中惟一的例外  相似文献   

16.
以城外同志编、著二书为依据,列举大量确凿的史实,论证“‘五七干线’”是人间炼狱,“它对中国文化及文化人的创痛是极为深巨的”。同时也较为深刻地剖析了“向阳湖文化人”在劫时与劫后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7.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诠释与解读,百多年来也一直争论不休,但国学本身的存在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绵延了五千年之久而不断、浩瀚的多学科典籍的深入研究与交融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传统文化也正在随着中国产品越来越深入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正面临着一个全面的辉煌时代的到来,并且必将会为全世界所全面地而不是部分地接受。我们对国学典籍进行研究,并以汉英对照表格归纳的方法加以诠释,形成一本工具书,目的就是想把“国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向世界推介出去。我们的研究成果之所以采用表格形,意使中英文对照的内容不致相隔太远,可突出相关内容的对比性。 如果各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手中有了本书,相信对于他们在选择攻读方向和决定阅读材料的取舍上能够有所帮助,较快地找到自己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对于国内的青年知识界来说,又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各类经典的大概,启迪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的汉学专家,本书对他们了解、深化和拓展自己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以下5个方面讨论上都在元代科技活动中的地位:1.在上都设有回回司天监和回回司天台;2.在上都收藏一批“回回书籍”,为回回天文学等研究之用;3.上都有各种医药或治疗机构;4.上都的建筑集中着蒙、汉和阿拉伯等技术;5.上都又是学者的重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是研究各种天体或天体系统的位置、运动、起源及演化的学科。回顾了2016年天文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重大进展和重大事件。盘点了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最亮超新星爆发、从超软X射线源发现相对论性高速喷流、发现最近行星及寻找“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等研究进展;介绍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发射等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0.
大型巡天是今后数十年内国际天文学研究的重点方向,高精度大样本的巡天观测将极大地推动暗物质、暗能量、天体起源与演化等天文学和物理学的根本问题的研究.空间站的建设为我国空间天文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巡天观测与空间站运行模式相当匹配,而国际上尚未有大型的高分辨率光学与近紫外深度巡天计划,中国空间站正可以在此方向上实现突破,使我国在国际天文界的下一代大规模巡天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本文阐述在空间站上开展大天区面积、高角分辨率、覆盖近紫外-光学-近红外波段的多色测光与无缝光谱巡天的设想,并讨论这个巡天在暗能量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