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在日益加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湟水流域是青海省主要的农牧交错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河谷地区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本文选择湟水上游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村对其农户进行了调查,通过对340份问卷进行分析发现:(1)冰雹、干旱、虫灾、低温冷害等四种灾害是湟水谷地上游农户感知到的近十年以来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虫灾是农户感知最为强烈的以往不常见的灾种.(2)在湟水上游,随着海拔的升高,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增大.(3)农户为了防灾而做出更换作物品种而做出的选择在空间上呈现出:距离城镇越近,不假思索直接采用的比例越高;距离城镇越远,在选择上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  相似文献   

2.
山仑 《大自然》2009,(6):1-1
干旱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旱灾对经济和社会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其他各种自然灾害之总和。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湿润地区,都避免不了严重干旱的发生,但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受干旱危害最大的通常是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旱地农业。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类型以干旱和洪涝为主、气象灾害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特征,多种自然灾害类型发生交互作用,干旱逐渐成为气象灾害的主导,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趋势明显。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不仅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和农业总产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而且农业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农业自然灾害受灾规模的增长率同粮食总产量增长率之间高度相关,即当灾害发生规模每增加1%,则粮食总产量缩减0.16%;粮食对外出口与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自然灾害的受灾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且自然灾害对其影响较为显著;农业自然灾害从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的角度对农业再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部分地区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16A2蒸散数据产品,该文计算粮食作物生长季(4—10月)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分析江西省2001—2020年粮食作物生长季农业干旱发生时空分布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利用CWSI遥感提取的农业受旱成灾耕地面积与统计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这表明CWS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赣北鄱阳湖平原和赣中吉泰盆地等农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区的受旱程度较高,而农业耕地相对破碎化的山地丘陵区农业受旱程度较低; 3)在评估期内,2003、2004、2007、2008、2009、2013、2019和2020等年份农业干旱严重; 4)受降水季节性分配不均的影响,江西省的农业干旱主要发生在4、5和10月份.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我国自然灾害中发生最频繁,最严重的一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前已有学者对我国明清时期华北、华中、江南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较多的研究;而关于河南省的干旱灾害的研究,尤其是干旱灾害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时空变化特征仍鲜有报道.基于此,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河南省干旱灾害的等级划分与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河南省共发生轻度旱灾115次、中度旱灾86次、重度旱灾7次,特大旱灾29次;(2)在时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年际变化呈现波动性,同时与"小冰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在空间分布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出西北部较多,东南部较少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探索未来气候变化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陕北地区17个县(区、市)23个乡(镇)80个村903位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及适应行为多样性指数,分析农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及重要性影响因素、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多样性适应行为及其与感知和生计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农户正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导致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下降;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赶集频率和看电视频率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户适应行为多样性;感知强度影响适应行为多样性;生计资本与适应行为多样指数呈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南、河北省1992—2007年市级尺度的玉米、小麦总产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降雨量数据,通过建立粮食减产量与农业干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各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了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在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了代表农业干旱"敏感"(轻度干旱发生时,产量损失重大的年份)和对农业干旱"适应"(发生严重的干旱,但产量损失较小的年份)的案例,识别了影响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得出的一些结果可以为制定降低农业干旱脆弱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风蚀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风蚀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土壤风蚀发生机理、影响因子的角度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风蚀危害及防治对策,提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是进行干旱灾害管理,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回顾干旱风险评估发展的历史,综述了干旱灾害的致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干旱灾害风险损失研究现状,探讨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干旱致险性评估指标与方法对于干旱形成过程和机理反映不足;许多研究已注意到社会经济因素对干旱脆弱性的影响,但保险、贸易、政策等人文因素反映不足;另外,干旱风险损失在损失机理表达研究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干旱风险研究将会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在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强调各学科、各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重视干旱影响机理的认识,更加关注人文因素对农业干旱脆弱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大旱发生概率及严重干旱发生年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御旱灾、减缓损失,开展大旱发生年的预测工作非常重要。采用统计方法和优化的GM(1,1)模型对浙江省未来干旱发生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在未来50年中,大旱年至少发生1~5次的概率分别为0.9207、0.8051、0.6217、0.409、0.2177;预测未来浙江省严重干旱年可能发生在2009年左右。从影响浙江省水资源的因子着手,提出了缓解旱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