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全寄生植物。为了解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深圳7个森林公园的1 218hm2薇甘菊危害区投放田野菟丝子并开展野外监测,结果发现:发生危害的薇甘菊面积平均为792hm2(盖度为53%~73%),投放田野菟丝子后,其寄生率为44%~87%,薇甘菊面积减少了426hm2左右,盖度下降了21%~53%;受田野菟丝子影响的其他植物有153种,隶属43科109属,其中田野菟丝子接触微甘菊但不产生影响(0级)的植物15种,接触薇甘菊且对其他植物造成影响(Ⅰ~Ⅲ级)的植物有138种,除薇甘菊以外未发现致死种。此结果为大面积使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香港郊野公园内选择薇甘菊危害较严重的草灌丛、灌木林和常绿阔叶林3种群落类型,设置样地5 000 m2,用0.05~0.1 g#8226;m-2嘧磺隆对样地中的薇甘菊进行化学防除试验, 并在施用除草剂后3、5和14个月跟踪调查施药对薇甘菊的杀灭效果以及对样地中其他植物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嘧磺隆对样地薇甘菊有极好的杀灭效果.施药后3个月,样地中有45种植物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占样地内所有种类的30%.受影响最大的是藤本和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乔木受影响最小.施药后14个月,乔木和灌木生长正常, 草本植物基本恢复.施药清除薇甘菊后,能大幅度地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菟丝子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薇甘菊的防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菟丝子属CuscutaL 为旋花科的寄生草本 ,该属的一些种的种子是中药药材。种子有休眠特性 ,在土中寿命很长 ,温度、湿度和种子在土壤中的深度影响种子的萌发出苗。田野菟丝子C .campestris千粒质量为0 5 6 8g ,种子所贮藏的养分只能维持幼苗短期的自养生长。种子繁殖和断枝繁殖是菟丝子属植物繁殖的重要途径。在暖温带地区 ,菟丝子属植物在冬天下雪后枯死 ,靠成熟种子越冬 ,翌年春天萌发 ,并侵染寄主。广东沿海的田野菟丝子的枝条可安全越冬。菟丝子属植物的寄主广泛。田野菟丝子在广东有分布 ,但未成灾。田野菟丝子在外来恶性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上易寄生 ,导致薇甘菊死亡 ,这一特性有可能应用于大面积控制薇甘菊危害。实验表明 ,用田野菟丝子断枝直接寄侵野外生长的薇甘菊不易成功 ,而用种植于营养袋的大豆作为田野菟丝子过渡寄主 ,然后用已在大豆上寄生的田野菟丝子作为寄侵源来控制薇甘菊的生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侵染薇甘菊的菟丝子属植物及其分类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0年在粤东调查时发现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 侵染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H B K ;2 0 0 1年又发现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 Br 及田野菟丝子CuscutacampestrisYunker均侵染薇甘菊 ,尤以田野菟丝子能使薇甘菊大片死亡。讨论了几种菟丝子侵染薇甘菊的发现及其分类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内伶仃岛选择薇甘菊危害较严重的3种类型环境"坡地、低洼地、水泽地"设立15个样地,每个为10 m×10 m,各样地分别喷洒不同药量(0.0005~0.3 g/m2)的森草净,经过一年的持续观察,结果表明0.01~0.1 g(有效成分)/m2的森草净对样地薇甘菊有极好的杀灭效果;森草净对样地的草本植物有一定的影响,对藤本植物基本无影响,除几种含有乳汁的敏感植物外,对木本植物影响较小;森草净施药前后相比较,样地物种多样性恢复较好,整体上施药后物种多样性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薇甘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实验样地中选取了薇甘菊入侵程度不同的4个样地,测定了土壤理化因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和基质诱导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显著增加,土壤呼吸加快,土壤代谢熵(qCO2)下降,改善了入侵地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这可能是薇甘菊入侵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野外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的种类及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寄主组成及寄生关系的利用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种类涉及23科62种植物,以菊科、豆科寄主植物最多,分别为11种(17.74%)和8种(12.90%),并对菊科、豆科、唇形科及旋花科的大部分寄主植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南方菟丝子可寄生香丝草等14种(22.58%)入侵植物,并对大狼把草等5种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南方菟丝子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广寄性种类,其对入侵植物的寄生危害性将为防治入侵植物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8.
薇甘菊叶片水提液对土壤钾素活化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化感作用, 通过盆栽实验,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薇甘菊叶片水提液对薇甘菊及其伴生植物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根际土壤钾素活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薇甘菊叶片水提液显著提高了薇甘菊根际土壤的脱氢酶与β-葡糖苷酶活性; 在薇甘菊单种中, 当叶片水提液质量浓度为15.00 g/L时, 薇甘菊的根际土壤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是对照(0 g/L)的2.53倍; 而薇甘菊叶片水提液也显著增加了火炭母根际土壤的脱氢酶与β-葡糖苷酶活性; 当叶片水提液质量浓度为15.00 g/L时, 火炭母根际土壤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增加了2.03倍, 但其火炭母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钾的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薇甘菊叶片水提液能增强自身根际土壤的酶活性, 并且加速土壤钾养分活化; 但薇甘菊叶片水提液的化感物质可能对火炭母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表明薇甘菊化感作用对其入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是世界上危害巨大的杂草之一,入侵能力强,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系统.使用SOC710VP成像光谱仪获取薇甘菊不同花期高光谱数据,选取与薇甘菊不同花期显著相关的参数,建立不同花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盛花期和未开花期光谱反射率存在明显"绿峰"和"红谷",整体值大小依次为盛花期、未开花期、枯花期;一阶微分曲线在绿光波段、红边,未开花期、盛花期和枯花期均存在明显波峰,且值的大小依次为未开花期、盛花期、枯花期;在750~900 nm,盛花期和未开花期波峰、波谷出现波段范围大致相似,枯花期出现3个波峰,峰值依次减小;薇甘菊不同花期与光谱反射率及光谱一阶微分在529~671、734~744、770~786、791~796 nm和833~838 nm极显著相关,以NDVI、RVI、GI、DVI和HI特征参数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根据薇甘菊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的监测模型,可有效地监测薇甘菊不同花期,研究结果可用于薇甘菊发生发展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菟丝子是重要的检疫性植物,为了明确新疆地区的菟丝子种类,在全疆菟丝子发生严重地区采集菟丝子新鲜样品及种子共60份,通过观察其茎、花、成熟种子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ITS、rbcL、trnL序列,最终鉴定结果为2种菟丝子,即单柱菟丝子(Cuscuta monogyna)和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该结果表明新疆地区菟丝子的主要危害种是单柱菟丝子和田野菟丝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