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株溴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DE29.其在溴氰菊酯浓度为100 mg/L的培养基中摇床7 d后的降解率达到96.32%,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通过对其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 seudomonas sp.).进一步分析了pH值、温度、盐度、接菌量几个因素对菌株降解溴氰菊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E29菌株在温度为30℃,pH值为7.0,接菌量为10%,盐度为0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的溶菌酶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粘度法和还原糖法研究了溶菌酶降解壳聚糖过程中温度、pH值、时间、酶浓度、底物浓度以及金属离子对降解速度的影响.比较合适的降解条件是:温度45℃,pH值5.0,适当增大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能够加速壳聚糖的降解,在一定的底物浓度下溶菌酶降解壳聚糖的反应不遵循简单的一级反应动力学.一定浓度的Cu2+、Zn2+、Ba2+、Cr3+能够促进壳聚糖在溶菌酶作用下的降解,而K+、Ca2+和高浓度的Zn2+会抑制酶活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集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富集、培养、分离纯化,选取其中1株石油降解菌(CQ-5),采用长庆油田所采原油为降解底物,以核桃壳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法固定微生物,分别考察pH值、温度、原油初始浓度、固定化时间对原油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降解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原油降解率影响大小依次是温度、pH值、原油初始浓度、固定化时间,根据响应面模型分析确定最佳降解条件为pH值7.2、温度32℃、原油浓度为3 898mg/L、固定化时间为29.8h,此时7天原油降解率达到66.8%.  相似文献   

4.
从内蒙古某蓖麻榨油厂排污口采样,分离筛选出10株能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菌株,其中T-9菌株降解润滑油的能力较强,该菌株最适降解pH值为5.0,降解温度30℃,在1%~5%的NaCl中能较好生长.通过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润滑油质量浓度为10 g/L,初始pH值为5.0,180 r/min,30℃下培养7 d后,采用改进的CEC-L-33-A-93方法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的降解率为72%.采用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降解率为80%,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蓖麻基润滑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对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修复提供优良菌源,采用红外分光仪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对北极耐冷石油降解菌BJ1、BJ9和BJ19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除BJ1-9外,其他混合菌群的降解率均大于单一菌株的降解率,盐度、pH、温度、初始油质量浓度、营养盐对石油降解率均有较大影响;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对柴油总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55.25%、49.37%、50.76%和63.44%;BJ1、BJ9和BJ19以及混合菌群在单因素最好条件下对柴油芳香烃的降解效率分别为32.22%、19.87%、15.73%和7.33%;菌株在低温下优先降解短链烷烃,在7d内C18后的长链烷烃未被降解;BJ1、BJ9、BJ19和混合菌群对汽油和海燃油降解效果明显,而对原油和燃料油等降解效果较差.研究表明,该三株菌能够利用多种石油烃组分作为碳源生长并可降解多环芳烃,对碳源的利用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6.
以市售0#柴油为惟一碳源对菌种进行筛选,得到2株高效降解柴油菌种Y1和Y2.经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Y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Y2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为菌种的固定化提供了一定依据,以进一步对两株菌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油质量浓度为150 mg/L、菌种Y1和Y2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经过48 h批培养实验,Y1和Y2的除油率分别为79.25%和77.23%,并随初始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观察到pH值显著影响两株菌的生理性质.  相似文献   

7.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石油降解菌对海上溢油污染的降解能力,从大连石化隔油池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降解菌DW-1.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宜生长条件为pH=8.5、盐度为30、氮磷比为10∶1.油培养基质量浓度为3 g/L时,将菌龄为48 h的细菌进行接种,平均除油率在70%左右,最高可达80.32%.海水培养基中絮状物特征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海洋石油污染治理的潜质.  相似文献   

8.
从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甲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菌株,经过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温度在20~40℃之间、pH7、甲苯浓度在316 mg/L以下,菌株降解甲苯的效率保持80%~100%之间,甲苯浓度大于316 mg/L,出现抑制现象.甲苯降解途径是通过甲苯双加氧酶形成顺甲苯二氢二醇,再经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开环降解.  相似文献   

9.
通过富集分离的方法,从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共分离出7株对草甘膦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株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QB7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12 g/L的培养基中,摇床培养7 d后的降解率高达99.34%,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通过电镜的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属中的简单节杆菌.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温度、盐度、接种量等几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草甘膦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5 d、pH为7.0、温度为33 ℃、盐度为  相似文献   

10.
以0~#柴油为唯一碳源,从柴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柴油降解菌(EGY和GY),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各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通过设计不同柴油浓度下柴油降解实验及土壤柴油降解实验分析EGY降解柴油的性能.结果表明:EGY为琼氏不动杆菌,GY为鞘脂菌属的一个新种;EGY的最适生长条件贴近油污污染的土壤环境,条件为温度25℃,pH 8.0,盐度1.5 g/L,柴油初始浓度1.5%(V_(柴油)/V_(培养基));EGY在不同柴油浓度的无机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在0.5%(V_(柴油)/V_(培养基))柴油浓度下具有最大降解率(41.67%±5.31%),但降解量最低;EGY在含1.0%(m_(柴油)/m_(土壤))柴油的土壤中培养10 d后,未调节盐度和调节至最适盐度的柴油降解率分别为57.80%和72.10%,而自然降解的降解率仅为15.30%.因此,EGY可作为高效的柴油降解菌修复柴油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相似文献   

11.
机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环境微生物工程角度出发,以20^#机油为唯一碳源,从含油污泥中筛选出3株降解机油能力较强的菌株,借助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动胶菌属(Zoogloea so.)、氮单胞菌属(Az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上述3菌株分别进行摇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除油能力最强的动胶菌属LD2菌株,进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含20^#机油废水的室内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动胶菌属LD2菌株降解机油能力比较显著:当入流质量浓度为424-1432mg/L时,出流水中20^#机油含量降为0-20mg/L,除油率达到97%-100%。用18^#机油代替20^#机油,出流质量浓度降到4-10mg/L,除油率达到98%以上。以上经过处理的出流水质均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富集培养技术筛选芘降解微生物,得到一株纯培养条件下可以有效降解芘的细菌,命名为P1,经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研究了培养条件对P1降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其在两相分配生物反应系统中对芘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1可以有效降解培养体系中的芘,在芘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pH为7,温度为30 ℃时,对芘的降解效果最好;在两相分配生物反应系统中菌株P1对芘的降解速率大于单相反应系统,且降解率受到非水相类型和芘初始浓度的影响,其中以十一醇为有机相的双相反应系统较十二烷和硅油更能促进生物降解,5 d内降解率为78.8%。  相似文献   

13.
倪娜  姚淑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398-3403,3412
从胜利油田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柴油的酵母菌YH—4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菌对柴油的降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对柴油的最适降解条件为pH6、温度30℃、通气量(锥形瓶容积)500 mL、接种量(OD600)3 mL。克隆了该菌的18S rDNA序列并进行测序,以18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相关属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YH—41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的奥默毕赤酵母(Pichia ohmen)的单倍体极接近。经优化菌体对柴油的降解率达到46.8%。经GC-MS分析可知,该菌种对柴油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油田产出水中筛选出一株能在高温条件下以原油为碳源的烃类降解菌D-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pH、温度和盐度对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长条件,并用该菌株进行了物模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最佳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60℃;其中盐度为0.2%时,降解率达到64.3%,对盐离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培养10 d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5.6%.菌株D-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A halophilic bacterial strain TM-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eservoir of the Shengli oil field in East China. Strain TM-1, which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degrade crude oils, is a gram-positive non-motile bacterium with a coccus shape that can grow at temperatures of up to 58℃ and in 18% NaCl solution. Depending on the culture conditions, the organism may occur in tetrads. In addition, strain TM-1 produced acid from glucose without gas formation and was catalase-negative. Furthermore, strain TM-1 was found to be a facultative aerobe capable of growth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Moreover, it produced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bis ester and dibutyl phthalate and could use different organic substrates. Laborator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strain TM-1 affected different heavy oils by degrading various components and by changing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oils. In addition, growth of the bacterium in heavy oils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resins and asphaltenes, and enrichment with light hydrocarbons and an overall redistribution of these 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16.
一株新的菲降解菌株及外来碳源对其降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株新的菲降解菌株-门多萨假单孢菌(CGMCC1.766)的筛选,并研究了其菲降解和降解过程中关键酶的动态变化。在菲浓度为100mg/L的培养体系中,添加水杨酸(诱导物)可提高菲的降解速率,而葡萄糖(碳源)的存在则使降解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产碱杆菌SB1菌株的分离和降解水杨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富集培养法从工业水中分离到一株能以水杨酸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产碱杆菌SB1。该菌株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对水杨酸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更深入了解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建立起有实验支持的微生物油藏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从蒙古林油田水样筛选得到的一株能以烃类为唯一碳源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烃降解菌wj-1(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模拟油藏环境条件下,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对其进行反应动力学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物质守恒方程建立了该采油微生物在油藏中的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营养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并通过Origin 8.0软件对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了模型参数,经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度较高,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及预测采油微生物在油藏中的反应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大连港表层被石油烃污染的海水中筛选出14株石油降解菌,并从中选出了一株优势菌(命名为HD-1)。通过16Sr DNA方法鉴定该菌株属于厦门栖东海菌属。该菌株接种后前1 d为对数增长期,2~10d为稳定期,10d后细菌密度下降。温度,营养盐和接种量都显著影响该株菌的石油烃降解效率:最佳降解温度为22℃,最佳氮源磷源组合为氯化铵+磷酸氢二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