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气耦合系统中下垫面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不仅受大尺度气候环境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该区域下垫面状况的改变。本文利用一维十六层地气耦合模式研究了陆地下垫面特征变化对近地层气候的影响,分析了大气边界层垂直温度特征、地面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地面能量平衡和转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下垫面特征是影响区域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变化对边界层垂直温度结构、地面温度日变化以及地面能量平衡和转换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改变一个地区的区域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交通环境污染严重、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及传统交通规划理论的不足,对交通规划理论进行研究。根据城市模式的演化趋势,在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构建了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该理论框架充分考虑了交通环境承载力和交通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可提高城市交通环境容量,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并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运输区域划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国交通运输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以运输区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运输区域的概念和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聚类分析法,对中国运输区域进行划分,划分形成了七大运输区域。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运输区域的划分能为分析运输区域特征和区际之间联系提供空间背景,同时也为区域运输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地图,碑刻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的成果,对北京旧城斜街的形成提出三点看法:1)因湖泊面积缩小,形状变化,原来的湖岸变成斜街;2)街道本身即在是河道上,或沿河道沟渠延伸,形成斜街。3)在关厢地区,人们为进出城方便,需要走最短距离,形成斜街。  相似文献   

5.
在大尺度空间中,仍然将整个空间划分上部热烟气层和下部的冷空气层直接进行区域模拟是不合适的。提出了一种将大尺度空间划分若干常规子单元,再在各个子单元中采用上下层区域模拟的方法,并以CFAST4.02为工具,对两种典型的大尺度空间的烟气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大尺度空间中,这种多单元区域模拟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区域模拟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历史献和实地考察,对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及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以新疆和河西走廓为例,重点分析了历史时期由于对楼兰,河西走廓等区域的不合理开垦,利用以及对森林的滥伐等,造成对当地河流移徙,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为了吸取这一历史教训,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在当今西北大开发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城市下,城市环境和人们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要求。因此生态城市交通规划需从理论和观念上进行更新,其变革的方向理应与城市发展的方向一致。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交通规划中的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试论陕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得失,可为今后陕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方法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数次大幅起落,至清代最终形成以榆林、延安为中心的区域城镇体系。结论和平稳定的区域社会环境、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域相协调,是区域城镇体系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海岸TIBL的数值模拟—E—ε闭合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二维的非线性PBL方程组,采用工程上常用的E-ε闭合方法模拟了海岸地区的热力内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背景平均风、温场以及湍流场的特征,分析了TIBL廓线变化规律并获得与实际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二维的非线性PBL方程组,采用工程上常用的E-ε闭合方法模拟了海岸地区热力内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背景个均风、温场以及湍流场的特征,分析了TIBL廓线变化规律并获得与实际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发展的生态规划与综合战略决策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的一种重要实现手段.以南宁市为例,运用半定量评价方法和GIS技术对区域发展的生态适宜度进行了分析,在随后的生态规划方案中进行了生态区划,对人居生态建设控制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并提出了旨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浅析————以广东河源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河源市为例,在分析市域绿地系统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绿地系统的规划问题,认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应尊重自然,突出“山水”的整体环境特色,并注重城乡绿地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据此,文章从宏观上确定出“绿廊为轴,碧水为心,绿林为核”、“两心,三圈,四廊,多核”的市域绿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在中观层次上,通过城市绿楔导向、市域绿色通道、滨水绿带等绿色廊道规划,结合宏观绿色生态环境的背景,重点突出城市与乡村绿地系统的联系,既彰显地方特色,又促进城乡绿地一体化.从而,实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大环境绿地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彭州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系统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彭州市1995年~2002年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据,应用系统动力学、模糊系统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彭州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预测,得出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社会发展、区域环保、农村环保、城镇环保4个子系统发展比较平衡.彭州市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取决于农村环境和自然生态,城镇环保尚有滞后.子系统都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其中社会发展表现最为突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其次,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子系统也表现出好的发展态势.系统动力学的分析,识别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子,并筛选出优化的发展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镜泊湖旅游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核是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利用,它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镜泊湖位于黑龙江镜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通过对镜泊湖地区进行环境、经济系统的分析,建立环境与经济协门展最优模型,结果表明,规划后研究区不但经济产值提高,而且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在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前端”控制和“末端”控制最大限度地消减污染排放量,已成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现状,阐述了其人口分布特征、人口素质对乡村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对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发挥有很大作用.应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培养特色林业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在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劳务产业。促进退耕工程理智进行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长期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地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工业企业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其目前普遍性的高能耗、高污染运作方式给区域环境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破坏与影响。从当前地方工业企业环境管理问题现状出发,对造成其落后、乏力现象的关键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推动地方工业企业实施环境管理、采取环境友好运营策略的对策建议,这些举措对改变区域工业性环境污染恶化的局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并着重阐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中的应用,指出了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造成越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经济学原因是它属于国际外部性问题.运用博弈论方法对这一原因进行定量分析,明确了建立国际间环境合作联盟,制定联盟间合作协议对越境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强调加强环境联盟的监督控制和合作协议的实施力度对越境环境污染的外部性解决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指出解决国际外部性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现实困难.为解决越境环境污染问题,促使各国进行环境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余瑞  鲁珊  郑志元  张雅婧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6):11327-11337
城市用地空间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映射出人类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交互作用,系统地研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所诱发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探究合肥市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程度,综合运用生态遥感指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和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构建合肥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再从模拟验证的基础上(总体精度为94.71%,Kappa系数为90.04%,Fom值为0.102),预测了2030—2040年的城市扩张,并根据预测结果探讨城市扩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南高中低的分布格局,识别出合肥市生态源地共计35处,源地间活跃生态廊道70条,非活跃廊道共17条,生态夹点290个,生态障碍点112个。2020—2040年合肥市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将不断增加,而耕地以及草地面积将持续减少。2020—2040年期间城镇建成区分别侵占了生态廊道、源地、夹点、障碍点面积为55.95km2、10.51km2、1.04 km2、1.35 km2。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快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