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 ,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 :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 ,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2.
《水浒》中的女性,在作品的叙事建构中有两个突出作用,一是推进,一是衬托。此外,她们具有符号化特点,用于体现“善”“恶”等抽象的道德观念,在将英雄道德化的同时,《水浒》中的“坏女人”即成为反道德的存在。在女性故事的叙述中,作者文化观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作者的阶级意识与性别意识,它们渗透于文本之中,作为潜在元素引导情节建构及走向。  相似文献   

3.
借助社会性别理论,结合文本叙述形态与叙述者的性别身份,主要对“霸王别姬“故事中虞姬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文本与历史--文化的互文指涉来分析虞姬身份建构及身份自我认同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虞姬的性别身份是特定文化制度下意识形态与话语实践之间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性别研究是以文化研究为根基的一种“性别诗学”,建立在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基础上的“地缘诗学”是文学之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视角和方法。在文化研究这一宏观学术范畴中,性别和地域的视角、方法完全有可能结合于文学研究之中,性别的思考和地域的思考可以在差异性的寻求方面达成默契。将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是在性别诗学和地缘诗学相结合的层面中开辟多元一体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关注地域文学的“性别书写”可以有效地整合关于现当代文学的性别研究和地域研究,成为开展文学文化研究的新场域。  相似文献   

5.
《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一书融合了女性主义的视角、后殖民文化研究的立场和解构的、叙事学的方法,将文学解读之中向来被遮蔽住的“性别意识”揭示了出来,细致地梳理出一条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生成史与变迁史,同时也细致分析了文学创作之中有意无意的性别意识在文学形象塑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丁玲研究中,晚年丁玲究竟是“真左”还是“假左”似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而比这一“求索”更为重要的是把问题放回到历史活动本身。如果我们对历史的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那么这种二元对立的“左右”之分就不能满足我们的探求欲望。只有将体制建构、性别政治以及其它种种以往丁玲研究中不被注意的“侧面”同时包含在内,以为问题的指向和边界之一,变“盲点”为新的研究视角,历史的真相才能被我们更多地接近。  相似文献   

7.
从性别研究角度看,投影在文学艺术中的有男权话语也有女权话语,还有两种性别话语彼此扭结、共存其中的“性别复调话语”。透视历史上的“凰求凤”、“人神恋”文本,对于研究者从深层次上把握作为文字叙事模式的“性别复调”,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当前,性别问题已成为严重困扰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的问题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和小学教师男女公平两大方面。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和小学行政结构中的性别比例不平衡已引起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它们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和考虑。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阐述社会性别平等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当前农村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指出“女耕男工”、文化教育、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现状对建设新农村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关照农村社会性别的特殊需求,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纳入教育优先发展的体系,制定、实施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强先进社会性别文化建设等推进农村妇女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把"创新"融入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要把创新融入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充分显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的重要地位,在建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形态中突出创新,就是因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占有和实践、认识、真理等同样重要的位置,离开创新,我们就无法全面,准确、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因此,现行的哲学教科书要在认识论部分对创新进行“立章设节”和“渗进融入”。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性别视角评价商务英语教材编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晴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4):154-155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导向。借鉴国外对教科书中性别研究的相关理论,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一本由国外学者编写的畅销商务英语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该书在编写方面虽然在人物数量上有些失调,在性别角色的统计上发现了有一定的职业隔离现象和性别刻板化印象,但是该书在对话编写方面和插图方面基本上表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希望通过分析给今后国内的商务英语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理论与方法对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影响日趋明显。白馥兰作为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美国学者,积极将“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到对中国技术史的研究中。她的《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一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与生育技术的性别解读和历史梳理,揭示了中国古代性别观念与技术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动态关系,展现了新视角应用于技术史研究的可能性与独特魅力。这一工作为中国技术史开拓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同时还表达了对传统技术观的挑战与对传统编史观念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不仅有着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发展规律,更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社会性别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地认识两性差异。本文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着重分析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公平"与"效率"的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在具体的语境、具体的范围内有具体的内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收入分配而言的,它所讲的“公平”既包括起点的公平,又包括经济上较大程度的结果平等。作为我国现行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则,它在这一特定阈限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电视媒介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表达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种种期待,以及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想象和叙述。性别陈规下的女性类型主要有贤妻良母、职业女性和作为娱乐消费形象出现的女性,表现出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现象。这种媒介所建构的女性单一形象对女性意识的提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加强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反省,是消除电视媒介中的性别歧视、改变传统角色定型,推进两性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陈世鹏 《凉山大学学报》2004,6(1):144-146,108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贵州彝族宗教中的几种仪式进行分析,力图除去人们的这种“心魔”,以实现真正的社会性别平等。让彝族妇女的潜能在当前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彝族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教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力资源之一,由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忽视性别意识教育,当前女大学生在性别意识问题上存在一些误区.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不仅影响她们对当前问题的思考和处理,而且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探讨当代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并把它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女大学生不仅有着与男大学生相似的发展规律,更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性.社会性别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科学地认识两性差异.本文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着重分析现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性别视角缺失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孙爱卿 《科技信息》2010,(8):I0358-I0358
称呼在人类交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某中日合资企业工作人员称呼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这一群体如何通过语言称呼形式传递及建构其相互关系,并指出称呼与性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是在生理差异基础上社会后天建构的一套制度安排,是代代相传的社会期待的建构。女性性别的建构背后藏匿着对于女性的权力限制,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性凝视使女性性别的建构得以完成并持续。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在对男性凝视的抗争中出现了"男色消费"与女性凝视现象。但女性凝视是一种戏谑化的对抗,如何在抵抗、拆解父权制建构的具有限制性的性别秩序之后,提供一个有别于父权逻辑的新编码与架构,以发挥出女性主体的生命经验及真正的女性力量,依旧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