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pH 5.5的0.1mol/L(CH2)6N4-HCl底液中可获得铟(Ⅲ)-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测定铟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检测限达8×10-8mol/L, 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铟∶荧光镓=1∶2,条件形成常数β=3.6×1013,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ks2ks3分别为4.4、1.74、10.8s-1,并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以硫普罗宁(TP)为配体,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采用“一锅法”在室温下成功制备出了绿色荧光银纳米簇(AgNCs)。基于苦味酸(PA)可使AgNCs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检测水溶液中PA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3.99×10-7mol/L~1.38×10-4mol/L,检出限为0.045μmol/L(S/N=3)。常见的干扰物和其他硝基芳香化合物不干扰PA的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进一步将构建的荧光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A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6.1%~108.3%。  相似文献   

3.
笔者制备了纳米金(AuNPs)/硫堇(Thi)/科琴黑(KB)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用于AA和UA的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可以有效地催化AA和UA电化学氧化,两者氧化峰电位差达300 mV.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AA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5×10-3~1×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检出限为1.30×10-6 mol·L-1;UA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10-3~2×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3,检出限为6.32×10-7 mol·L-1.该传感器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和同时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叶酸与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3种芳香族氨基酸反应,使得上述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发生猝灭,最大猝灭波长分别位于304 nm(酪氨酸体系),353 nm(色氨酸体系),284 nm(苯丙氨酸体系),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值在一定范围内与叶酸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0× 10-5-1.0×10-2 g/L,5.2×10-6 g/L(酪氨酸体系);1.0×10-5-1.5 ×10-2 g/L,5.6×10-6 g/L(色氨酸体系);5.0×10-6-8.0×10-3g/L,2.9×10-6 g/L(苯丙氨酸体系).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对荧光猝灭的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玻碳电极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高灵敏度检测利用, 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用恒电位法对玻碳电极进行电化学活化,考察pH值、富集电位及富集时间对Pb2+检测效果的影响, 并研究最佳实验条件下的活化电极对Pb2+的检测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活化电极对Pb2+的电化学检测响应电流具有增强效果,并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的特点;检测线性范围为1×10-10~ 5×10-6 mol/L,最低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10-11 mol/L和1.0×10-10 mol/L. 该活化电极在自来水Pb2+的测定中具有较高回收率, 可用于实际水质检测.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基于萘-咟啶鎓的受体分子1,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1对9种常见的阴离子(F-、 Cl-、 Br-、 I-、 CH3COO-、 HSO-4、 H2PO-4、 ClO-4、 NO-3)的识别性能.结果发现,受体分子1可选择性的识别F-.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当加入F-时,受体分子1的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可实现裸眼识别,Job-曲线表明受体分子1和F-形成了1∶1型氢键络合物,结合常数为(3.05±0.15)×103 L/mol. 在荧光光谱中,加入F-后,受体分子1在403 nm处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峰,由无荧光变为深蓝色荧光,即具有荧光开启(turn-on)功效,受体分子1检测F-的线性为1.0×10-6~3.0×10-5 mol/L,最低检测限为8.5×10-6 mol/L. 核磁滴定实验表明受体分子1通过咟啶环上的C(2)-H与F-之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作用力,而过量F-的加入会引起受体分子的去质子化.  相似文献   

7.
丙烯酰胺作为食品热加工处理的产物,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致癌性。文章应用电化学工作站的三电极体系,通过同时进行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还原和亚甲基蓝的氧化,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聚亚甲基蓝(RGO/PMB)复合物,构建了用于丙烯酰胺灵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丙烯酰胺的检测限可达1.67×10-9mol/L,检测范围为5×10-9mol/L~2.5×10-5 mol/L。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并且可用于实际薯片样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在pH4.5的HAc-NaAc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得到Sb(Ⅲ)-芦丁灵敏的络合吸附波。csb在4.0×10-9~5.0×10-6mol/L范围内与其二阶导数波峰高有正比关系,检测限达2.0×10-9mol/L。对络合物的吸附机理和组成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有关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丹酚酸B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丹酚酸B在裸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可逆性较好的氧化还原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丹酚酸B的浓度在1.95×10-7~3.9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0,检出限为1.30×10-7mol/L(信号与噪声比S/N=3).配10份相同浓度溶液,连续测定,平均峰电流为6.96×10-6A,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表明测定结果重现性良好.将该方法用于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所得平均回收率为101.1%.该方法简单、快速,所需仪器简单,样品不需预处理,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丹酚酸B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焦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用合成的碳量子点对水中Hg~(2+)进行检测,并对Hg~(2+)与碳量子点的结合方式、反应机理等进行研究,探讨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的碳量子点在用于Hg~(2+)检测时具有较好的单一选择性;Hg~(2+)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有猝灭效应;用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Hg~(2+),灵敏度高,对Hg~(2+)浓度的检测范围为1.0×10~(-8)~1.0×10~(-7) mol/L,检出限为1.0×10~(-8) mol/L;Hg~(2+)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方式为静态猝灭,二者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焓驱动过程,相互结合位点约为1,反应结合常数为1.0×10~5 L/mol。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与Fe(II)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Fe(II)分析方法,该法测定Fe(II)的线性范围为(3.0×10-9~5.0×10-5mol/L),检出限为1.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3.5%(1.0×10-7mol/LFe(II),n=11)。该法应用于测定水样中Fe(II),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邻苯二胺、谷氨酸及硼酸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水溶性极好的硼氮共掺杂荧光碳点(B,N-CDs)。该B,N-CDs粒径约为20 nm,在吡罗昔康(PRX)的存在下,由于B,N-CDs和PRX之间存在强烈的电子或能量转移导致发生了强烈的荧光淬灭效应。据此,应用荧光碳点B,N-CDs作为荧光探针成功构建了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PRX检测荧光传感器。实验数据显示,该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线性范围宽和检测限低等优点。检测PRX的线性范围为2×10~(-5)~1.5×10~(-4) mol/L,LOD为5.7×10~(-8) mol/L。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94.3%~103.3%),充分说明B,N-CDs在药物检测领域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苯胺磺酸钠在碳糊电极(CPE)上的伏安行为.在浓度为1.0mol/L的H2SO4溶液中,二苯胺磺酸钠分别在0.80,0.75和0.40V电位处产生1个氧化峰和2个还原峰,且其氧化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基于二苯胺磺酸钠的阳极伏安行为,拟定了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二苯胺磺酸钠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mol/L,检出限为3.0×10-7mol/L.用本法测定了化学试剂中二苯胺磺酸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胆碱酯酶生物传感器测定有机磷农药敌敌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作敏感物质、银基汞膜电极作基础电极,制备了安培型生物传感器。采用单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对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响应特性。以乙酰硫代胆碱作底物,在0.05mol/LpH=7.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底物水解产物硫代胆碱在-0.33V处有灵敏的还原峰。在1.0×10-8~1.0×10-6mol/L浓度范围内对敌敌畏进行了测定,校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抑制率为5%时,对敌敌畏的检出限为2.8×10-10mol/L。  相似文献   

15.
以L-半胱氨酸为稳定剂,水溶液中通过简易的两步合成了CdSe(硒化镉)量子点,在磷酸盐的缓冲介质中,Hg2+对量子点有显著荧光猝灭作用。实验考察了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对Hg2+分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H=7.75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反应时间为30分钟,量子点浓度为7.5×10-6mol/L,Hg2+在5.0×10-8~2.5×10-6mol/L的浓度范围内对量子点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体系的发光强度与溶液中的Hg2+的浓度符合修正的斯特恩方程,常见的共存离子响应考察结果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与常见的检测汞离子的荧光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pH 7.9的BR缓冲液中,曙红Y-中性红和镉离子相互作用,在535 nm处荧光强度随着镉浓度的增加,体系的荧光逐渐降低,其荧光强度降低值和镉离子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关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镉的曙红Y-中性红体系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新方法,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在535 nm处的荧光强度降低值与镉的摩尔浓度在1.6×10-8~3.2×10-6 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936.60-2425.2c(×10-6mol/L),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为4.7×10-9 mol/L,相对标准偏差是0.45%,加标回收率是90.75%.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选择性好,用于实际样品中镉的测定,其测定结果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一致(t检验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物质衍生结合同步荧光法,建立一种检测注射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对γ-氨基丁酸的衍生产物进行同步荧光扫描,考察了影响体系荧光强度的因素.最佳实验条件为:8.0×10-3 mol/L硼砂缓冲液(pH=9.6),1.0×10-5 mol/L邻苯二甲醛-2.86×10-5 mol/Lβ-巯基乙醇组合试剂为衍生试剂,衍生时间60min,激发光、发射光通带宽度为5.0nm,λem=455.0nm,Δλ=120.0nm,检测液温度小于25℃.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同步荧光光谱峰形最好,荧光强度最大.γ-氨基丁酸的线性范围为2.50~50.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 0,检测限为0.79μg/L.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可用于注射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聚镁试剂薄膜修饰电极(PMSJE)的制备条件,详细讨论了该修饰电极对维生素C(Vc)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0.01 mol/L H2SO4+0.1 mol/L KNO3体系中,Vc的摩尔浓度在1.0×10-2~3.0×10-4 mol/L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2×10-5 mol/L。8次平行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样品回收率为93.6%~109.8%。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2,3-二巯基乙二酸(DMSA)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发现DMSA自组装膜对于多巴胺和尿酸的氧化能够起到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多巴胺与尿酸的氧化峰电流分别与其浓度在1.0×10-4~1.0×10-3和8.0×10-4~9.0×10-3 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0 ×10-5和8.0×10-5 mol/L.该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的方法,经高电位阳极氧化(pH 6.0 PBS)处理后,再于-1.5~+1.6 V范围循环扫描,预处理玻碳电极能较好提高间羟胺的电化学响应.间羟胺在PGCE上的氧化峰电流与间羟胺的量成正比,其线性范围为3.6×10-8~3.0×10-3mol/L,检测限为1.0×10-8mol/L(S/N=3,富集时间100 s).间羟胺在电极表面的反应为不可逆的吸附过程,电子转移数目为1,质子数为1.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等不干扰间羟胺的测定.该法可用于注射药剂中间羟胺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