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在人工诱导和精养条件下,产卵后的海区长毛对虾能够再次成熟产卵,蓝且能多次产卵,最多同一个体产了四次卵。手术处理后亲虾的存活率为67.90%,成熟率为73.60%。较集中恢复成熟产卵是在手术后七天左右。产卵量为82200——285000粒/尾。第二次产卵后的亲虾经过五——八天的培育能产第三、第四次卵,成熟率分别为81.82%和20.00%。在卵径大小和幼体发育过程中与第一次所产的卵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土池人工培养菲律宾蛤仔稚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975—1981年露天土池人工培养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简称蛤仔)的附着稚贝至蛤苗的生产性试验结果。利用涨落潮使海水进出土池每天产生往复式长时间流水比土池中关水、施肥、添水、定期换水的稚贝培养方式好,其特点是稚贝的生长快、成活率高,水温18℃以下的培养池更加显著,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以含沙量70—90%的沙泥底质、流速30—40厘米/秒、每昼夜流水16—22小时、稚贝附着密度8万个/米~2,53亩的平均产量达39.86担;文中还说明了防除敌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缢蛏性腺成熟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研究缢蛏性腺成熟度,除了超过排放高峰的人工暂养的亲贝外,正常情况下性腺饱满度可反映性腺的成熟度,电镜下可以把光镜下形态成熟的卵母细胞分为卵黄形成后期和退化初期两种,据此对人工育苗生产和试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竹蛏的性腺发育形态,将其分为4个等级;亲贝性腺成熟度和活力是成功催产大竹蛏的首要因子.在2009年,先后3批次各按自然排放法(实验组1)和开放式流水刺激催产法(实验组2:流速15 cm/s;实验组3:流速25 cm/s),对性腺成熟的大竹蛏亲贝进行了催产(获卵)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产卵量和孵化率方面,流水刺激催...  相似文献   

5.
西施舌生殖腺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导了西施舌生殖腺发育的季节性变化。根据滤泡发育程度,生殖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状态及其在滤泡中数量的多寡,把生殖腺的发育过程分为五期:(1)增殖期;(2)生长期;(3)成熟期;(4)生殖期;(5)休止期。生殖腺的季节性变化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性腺发育最适宜的水温是20-24℃。据此作者认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精养亲贝的重要时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的可能期。作者也观察到西施舌的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性腺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从孵出至精卵成熟,经过五期(Ⅰ—Ⅴ)。在水温27—30℃下需时110余日始排卵、排精。排卵、排精后的卵巢和精巢为Ⅲ期。卵巢内含空滤泡、2时相和3时相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渤海鸭嘴蛤[Laternula(Exolaternula)marilina]胚胎发育进行研究,描述了它的性腺、精、卵以及胚胎发育各期的形态,并和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胚胎发育比较。前者的精、卵以及胚胎发育各期均比缢蛏小,发育也较慢。渤海鸭嘴蛤具有多角形的卵膜、较短的铰合线和半圆形的铰合板,而缢蛏具有外韧带和“高跟鞋”状的足部。  相似文献   

8.
越冬亲虾是进行工厂化育苗生产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和性腺成熟的亲虾,育苗生产就无法进行。因此,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为育苗前期提供数量充足而性腺发育良好的亲虾,是完成育苗指标的前提。可是,近几年来越冬亲虾的死亡率较高,各种虾病常因病因不明而无法控制,从而影响了对虾工厂化育苗生产的发展。有关对虾细菌性病害的研究日本,美国等都有报导。在我国也报导了对虾育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分别进行室内和室外军曹鱼人工繁育试验。从海南、福建挑选亲鱼并育肥,注射激素使亲鱼产生精、卵,让卵自然受精。室内用网箱流水、黑桶充气和苗池充气等方式孵化受精卵,室外在池塘网箱中孵化受精卵,仔鱼开口后将其从网箱放出。仔鱼开口后及时投喂合适的饵料,培育30d后出苗。结果获得优质受精卵158.5万粒,孵化出仔鱼148.8万尾,孵化率93.8%,室内3种孵化方式中,网箱流水效果较好。室内育苗平均成活率12.61%,室外育苗平均成活率7.52%,室内培育比室外培育的平均成活率高5.08%。  相似文献   

10.
河蟹土池育苗阶段性养水给饵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1997年3~4月和1998年4~5月在浙江舟山、鄞县两地河蟹土池育苗中进行了一种阶段性养水给饵技术的试验。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孵幼前的施肥养水、幼体培育中丰年虫无节幼体的间断性停喂和后期外源性天然饵料的利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饵料及亲蟹成本,而且可明显提高一期蚤幼的变态率,稳定土池育苗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斑节对虾子一代,在水泥池中饲养的全过程。越冬存活率为90.6%,饲养期间水温为19.7--31.1℃,盐度为17—26.2℃,越冬水温为20℃左右,用鲜贝肉杂鱼、虾等饲养,斑节对虾在池养条件下,雌虾性腺不能发育成熟,必须施行手术才能诱导性腺发育成熟,从仔虾养到能用于切除单侧眼柄诱导性腺成熟约10个月,施手术到第一尾亲虾成熟产卵为59天。试验表明:在池养条件下,只要饲养管理得当能达到做为亲虾的规格,用切除单侧眼柄的方法,可以培育成为产卵用的亲虾。  相似文献   

12.
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育苗实验。实验亲贝取自北海市侨港码头。通过人工授精获取受精卵。取部分受精卵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及拍照,在囊胚期之前每隔10min取样1次,囊胚期之后每个半小时取样1次,胚胎发育观察至D形幼虫期。大部分受精卵在育苗池中进行人工育苗实验,育苗期间每天取样1次,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及拍照,并记录贝苗大小及发育期情况。实验期间水温变化为25.0~28.7℃,盐度为29.3‰~31.9‰。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得出大獭蛤胚胎发育及贝苗生长发育图谱,并描述了大獭蛤的胚胎发育及其幼虫、稚贝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生产性试验,就河蟹土池人工育苗中培育管理与亲蟹成活率的关系、影响幼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淡化对出池蟹苗成活率的影响等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鼠未成熟裸卵体外培养,获得较高的成熟率和受精率的适宜培养时间和培养条件。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剂量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和卵泡刺激素(FSH),分别培养从未行激素刺激排卵处理的昆明系小白卵巢中获得的未成熟裸卵,培养24h和48h后,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结果:添加不同激素和培养不同时间对未成熟裸卵的体外成熟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黄体生成素(LH)的存在对培养48h后成熟卵子的体外受精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并随LH含量的增多,影响也越大。结论:未成熟裸卵能在体外培养成熟并受精,但培养液中LH含量对培养较长时间的成熟裸卵的体外精率有极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隶属双壳纲樱蛤科的软体动物,是浙江沿海传统的小型经济贝类。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该蛤作了一些基础生物学方面的观察研究工作,在人工育苗试验中,我们注意到了培养该蛤浮游幼虫合理密度的问题,旨为今后的人工育苗积累必要的基础资料。在双壳类的人工育苗过程中,浮游幼虫培养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且与幼虫的成活率、附着率、生长速度等有一定的关系。浮游幼虫培养密度过高,会引起大  相似文献   

16.
1983——1985年,我们以野生的性腺尚未发育的斑节对虾为材料,在夏门水产学院养殖试验场室外水泥池,进行了越冬与培育的生态实验。采用切除单侧眼柄的方法,诱导性腺成熟、产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幼体培育,并在水泥池中,将子一代培育为亲代,于1985年获得子二代。本文介绍了上述各个阶段试验的主要条件和方法,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水温控制在20℃左右时,斑节对虾的越冬成活率达80%以上。2、在水泥池饲养条件下,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把子一代培育为产卵的亲虾。当雌雄性比略大于2:1时,其交配受精率和幼体成活率与经越冬饲养的野生亲虾相似。3、采用切除雌虾单侧眼柄,配合适当生态条件,可以诱导性腺成熟。  相似文献   

17.
人工四倍体鲤鲫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工诱导的复合三倍体鲤鱼成熟个体中有极个别个体产出的卵既保留了原有的3套染色体,又能与一套外来精核融合产生四倍体。1997年人工产生的8000多尾鲤鲫四位体鱼经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鉴定,结果所有的个体都有4套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在185 ̄210之间,众数为200,四位体比率为100%,这表明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的生殖方式十分独特,绝大部分个体的成熟卵可借助于外来精子的流动进行自然雌核发育;而有极个别  相似文献   

18.
用魚胚(孚卵)化酶液溶解及人工去膜的方法、实驗去了卵膜的受精卵或人工激动(玻璃針刺)的金魚卵能否再受精。结果証明去了卵膜的受精卵在受精后7—30分以內是可以再受精的;人工激动的卵在10—30分之內也可以受精?优咛シ⒂幕卫纯?再受精的百分率是相当高的—60%;从细胞学的分析来看,真正再受精的百率却低得多—18%。那些从外形上发育畸形而内部没有泡状核、星光和紡缍体,也没有細胞膜的“假卵裂”不能作为多精受精的标准。再受精卵的百分率因时間的延长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紫海胆人工育苗效率,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以天然紫海胆为亲本,对亲本促熟和幼体培育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亲本暂养期间足量投喂海带和牡蛎,两周后进行催产,亲本排放率达到90%,且配子受精率达到95%,孵化率达到85%。在幼体培育过程中采用超滤海水和不换水育苗,并结合少量多次的投饵方法,使八腕幼体存活率达到74.95%,最终获得了3~8 mm的稚海胆30万余个,提高了紫海胆人工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弓獭蛤(Lutraria arcuata)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观察.其成熟未受精卵呈圆球形,卵径55~60μm,核相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精子为鞭毛型,全长约50~55μm.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受精后10~30 min,精子入卵膨胀成球形;30~50 min进行第1次成熟分裂,排出第1极体;50~60 min进行第2次成熟分裂,排出第2极体;同时精核和卵核体积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70 min左右,雌、雄原核联合,形成第1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70~90 min受精卵进行第1次卵裂,形成2个卵裂球;90~110 min进行第2次卵裂,形成1大3小的4个卵裂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