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不均衡运输的编组站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列车到达不均衡对编组站作业的负面影响,结合编组站作业系统的特点,把编组站的工作时间分为忙、闲和普通三个阶段,以编组站的核心内容解体作业作为计算能力的基础,并且考虑了其它设备能力的影响,提出用编组站通过能力、编组站车流结构条件通过能力和驼峰小时解体能力三个概念来计算编组站的能力.与传统的编组站能力计算方法相比,突出了重点,计算结果相对能更好地反映不均衡运输条件下编组站的实际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2.
苏保卫 《甘肃科技》2014,(12):69-71
以南京东编组站为例,从新形势下编组站压缩中时指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对编组站压缩中时指标的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组站压缩中时指标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武汉北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的构成和功能。总结实施综合自动化对提高编组站作业安全性、编组站作业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编组站具有车场多、区域广、设备种类及数量庞大、工种多、作业流程复杂及多岗位协同作业等特点。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编组站广泛应用,对人才培养和行业从业人员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编组站作业仿真实验平台以大型编组站作业流程为原型,构建了高度仿真编组站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出发全流程全环节的实验实训环境。以强化学生知识理解应用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依托实验平台,设计层次化、多元化实验项目,按照递进贯通式教学模式,实现对编组站作业的单环节单岗位、多环节多岗位、全环节全流程的综合训练,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魏巍 《甘肃科技》2012,28(5):17-19
铁路交通枢纽的核心是铁路编组站,它也是货物列车解编和车流集散的基地,货物列车在编组站停留作业的时间占周转的30%以上.因而,加速编组站的现代化建设,对提高货车作业效率和缩短车辆周转时间有重大意义.介绍了目前国内编组站自动化系统较为先进的兰州北编组站站调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网络构成,并简要介绍了其相关系统设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货运网编组站布局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路货运网为基础,构建了铁路地理网和铁路运输网,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编组站的布局特征,研究得出了编组站的度、介数、脆弱性、出入度与出入强度、强度相关性等网络指标.基于铁路地理网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编组站的平均度为4.36,介数与度是正相关的,丰台西、山海关、向塘西等编组站的脆弱性较为突出.基于铁路运输网的统计结果显示,编组站的平均入度为11.3,平均入强度为3 331.7,平均出度为11.2,平均出强度为3 478.9,入强度与入度、出强度与出度均呈现正相关趋势.编组站强度相关性研究显示铁路运输网属于非同类混合网络,出入强度较高的编组站倾向于与其他出入强度较低的节点连接.  相似文献   

7.
铁路编组站对溜放车辆的速度控制是驼峰作业能力和编组站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调车作业的关键。我国编组站的调速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调速设备和系统不断改善,为实现编组站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繁忙干线开行5000t重载列车编组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重点分析了开行重载列车对编组站作业的影响,详细验算了开行重载列车后编组站的通过能力、解体能力、编组能力以及车辆停留时间和列车作业时间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重载车流组织方案对编组站分工和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实现点线能力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现行编组站作业仿真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采用基于如识的方法才能进行编组站的整体仿真。分析了编组站作业整体仿真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及知识表达的理论基础,给出了基于知识仿真策略的算法和仿真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姜志武 《科技资讯》2007,(3):199-200
目前我国编组站存在繁忙干线的点线能力不协调,编组站的作业能力与线路通过能力不匹配,以及货车在编组站的作业和停留时间过长等问题,使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先进手段构成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铁路枢纽解编能力,并实现编组站内到、解、编、发作业的全程控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系统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学原理,利用自动构模和整体拼装方法,研制的一套用计算机进行编组站设计的通用软件。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驼峰、车站咽喉和车场的设计,以至最后绘制整个编组站比例尺平面图。设计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显著地提高了工效,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的产生原因及作业特征,讨论了影响折角车流大小的主要因素.在对折角车流的交换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基于双向编组站各子系统能力约束的综合优化模型,并给出了算例求解  相似文献   

13.
编组站到达流的生成是铁路编组站技术作业系统模拟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提出一种以列车运行图为依据,生成到达列车流的新方法.此外,编组站到达流应该包含到达列车流和本站批准装车流两个方面,文中亦为本站批准装车流提供了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枢纽编组站智能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与探讨编组站智能调度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编组站智能化示范工程实际,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分阶段实现问题,从而为我国铁路编组站智能化调度系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编组站到达流生成的一种新方法,它建立在对编组站原始到达车流统计的基础之上,然后对产生的到达流进行检验,并对南仓站实例进行到达流生成,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调车场尾部咽喉区优化设计是编组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调车场尾部咽喉分解为尾部进路区和尾部线束区两大部分,并分别对其进行设计,同时介绍了一种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提取尾部咽喉区连接关系图中图形信息的方法,使优化计算与图形生成可自动、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矿区铁路集配站列车密集到达的实际作业情况,运用排队论理论和运筹学思想,建立了车场状态的数学模型,对集配站到发场充满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为确定集配站在饱和状态下需要的到发线数量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密集到达是造成集配站到发场能力紧张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为确定集配站的设备规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铁路编组站驼峰技术作业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特征,着重研究了驼峰技术作业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法,用以开发驼峰技术作业过程模拟实验系统,为科研及教学培训提供一个模拟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车站的当前状态,以满足限定编组去向数为目标,对直线方向列车编组计划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寻找有利编组去向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一复杂度为O(n5)的多项式算法,同时剖析了该算法的若干特性,并举例演示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