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烟叶品质的优劣不仅与品种、生长条件有关,还与其原产地的土壤及生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根据不同产地烟叶中金属元素分布的差异,提出了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出烟叶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分布,结合判别分析法对烟叶产地进行识别的研究.首先对不同产地样品的金属元素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烟叶样品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其中样品数较多的4个地区的烟叶样品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当选入自变量的元素包括Cd,Rb,Ba,As,S等6种元素时,建立的判别函数判别回代准确率为92.9%,交互验证的准确率为90.5%,说明应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来鉴别不同产地的烟叶具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濒危植物长裂太行菊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1个样地土壤及植株中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植株与土壤中对应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裂太行菊分布区土壤pH值变化幅度小,处于中性或弱碱性范围.不同样地土壤及植株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宽,变异系数较高,表明长裂太行菊分布区土壤金属元素分布具有异质性特点,而长裂太行菊植株对此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与调节能力; 2)长裂太行菊土壤中,必需金属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为Ca Fe K Mn ZnCu,非必需金属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为Ti Zr Sr Rb V Cr.其中,土壤K、Fe、Ti元素与其他大部分金属元素呈显著相关性; 3)长裂太行菊植株体内,必需元素含量高低的排序为Ca K Fe Mn Zn Cu,非必需元素含量高低排序为Ti Sr Zr Rb Cr V.其中植株Ca、Fe、Ti元素与其他大部分元素之间呈显著相关性; 4)生物吸收系数以K元素最高,其次为Zn、Cu、Ca、Sr、Cr、Mn、Rb元素,而Fe、Ti、Zr、V元素最低.总体而言,长裂太行菊土壤与植物中K、Ca、Zn、Ti、Rb元素之间关系密切而复杂,在濒危植物太行菊就地保护及迁地保育研究中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金华市郊益母草及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华市郊不同生态环境下益母草(Leonurus jαponicus)9个群体及其土壤中Zn、Cu、Cd、Pb 4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和统计表明:(1)益母草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成正相关;(2)益母草不同部分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为根部多于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均为根部大于地上部分;(3)益母草能够耐受较强的重金属污染,但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均不高.研究结果和药典中规定的益母草以地上部分入药相符合.由于益母草体内重金属含量与环境背景值是相关的,在采收或人工栽培时要注意土壤及周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钙,镁锌,鳃铜5种金属元素在鲫鱼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和含量。在鲫鱼体内,从头到尾,同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各部分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冬枣产地鉴别方法的准确性,测定了69个冬枣样本中10种元素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簇类独立软模式分析(SIMCA).结果表明,冬枣中Mg、B、Mn、Fe、Zn等元素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产地样本有较好的聚类趋势.在前4个主成分中,Fe、B、Mn、Zn和K元素的载荷值较高,是重要的产地识别元素.利用SIMCA建立的产地判别模型,置信水平为5%时对验证集样本判别结果最好,识别率为100%,拒绝率为78.95%.研究结果证实了农产品中多元素分析结合SICMA法可以有效用于原产地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苔藓与种子植物对不同化学元素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ES)对采自浙江省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18种苔藓和4种种子植物体内的As,Cd,Cr,Cu,Mn,Ni,Pb,V,Zn,A1,Fe,K,Ca,Na,Mg,P16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苔藓植物对同种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同种苔藓对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也不同;部分土生苔藓植物体内及其着生的土壤中的元素含量比较说明:苔藓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其生长基质无显著相关性.同时证明苔藓植物在监测重金属污染方面要优于种子植物,是一种良好的大气质量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法硝解法对黄芩样品进行预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河南及甘肃2个不同产地的黄芩样品中的28种人体必需或有害的金属元素,结果表明黄芩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不同产地黄芩中金属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不同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在0.1μg.g-1(Se)~5 277μg.g-1(Mg)(河南产黄芩).进一步以溶出率为指标对黄芩样品中金属元素初级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金属元素的溶出率不同,多数在30%以下,但多种金属元素的可溶态在85%以上,说明金属元素在黄芩中可能与其他有机化合物成分形成配合物,其与有机配体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决定了其溶出率的大小,其中可溶态较大的金属元素则可能以自由离子的形式或与某种低分子量配体结合的形式存在由于颗粒小,易通过滤膜而较易被人体吸收.黄芩中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初级形态分析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多种中成药制成冲剂、汤剂提供金属元素含量与形态方面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设立九龙山自然保护区(JL1、JL2)和松阳(SY)3个代表性样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长序榆根、茎、皮和叶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土壤中对应的金属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长序榆不同器官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异程度呈现不一致现象。大部分元素的含量虽然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Mn、Ni、Ba3种元素的含量在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Mg、Mn、Ba、Ni、T15种元素的含量相对于植物体内其他元素与土壤各元素间相关性显著,Ca和Th均有很大的富集系数,表明长序榆植株内金属元素的分布和土壤元素存在相关性,且土壤中一些能被长序榆高度富集的微量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忽视,需更加深入地研究。同时也表明,ICP—AES法在濒危植物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实验基于营养条件对物种濒危机制和保育策略进行的研究,将为濒危植物的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同时测定厚朴药材中多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经硝酸-高氯酸消解样品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其中Mn,Fe,Ni,Cu,Zn等10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元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8~1.0000),加标回收率在90.57%~114.56%;不同产地厚朴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部分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该方法简单、准确、检出限低,适合对药材样品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结果可对厚朴的药理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中对样品进行了严格的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元素测定,得出不同产地甘草最优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实验中以甘肃、内蒙古、山西三个产地的甘草为原料,用干法灰化及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所含的Fe、Mn、Ga、Zn、Cu、Mg六种元素进行测定.研究了干法灰化法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灰化时间、灰化温度、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和湿法消解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混酸种类、混酸体积、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对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测定元素含量的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分析了青海省不同地区同一品种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系)的春小麦籽粒醇溶蛋白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电泳图谱一致;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系)间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并显示出各自特独的谱带组合。证明麦醇溶蛋白的组成完全的组成完全由遗传决定,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不同米制法炮制斑蝥的工艺,揭示米炒法炮制斑蝥的作用,并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斑蝥炮制品质量评价标准.以外观、气味、质地、净度、辅料米的性状及斑蝥素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比较研究斑蝥米贴炒、米拌炒、米泔水制3 种炮制方法及其质量.研究发现,斑蝥米炒炮制品外观油润,饱满,无毛绒状灰屑;具有特异的焦香气味;质地酥脆,易研磨成粉末状,略有油质感;炮制后的辅料米呈黄棕色,表面有不规则裂纹和斑蝥绒屑;生品中斑蝥素含量为0.503%,斑蝥3 种米炮制品中斑蝥素的含量降低,为0.017%~0.397%.斑蝥3 种米制斑蝥炮制方法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其中以米贴炒法为优,保证斑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川南和渝南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历史资料,分析了1992年和1998年稻瘟病菌不同致病种群变化与品种组成关系.首次提出了利用菌株回接毒力频率与其平均毒力频率差数相比较,确定品种感病化程度,作为调整品种群体结构的科学依据,以达到宏观控制稻瘟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穿山甲鳞甲的不同部位的内部形态结构作了观察,并用Z—8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其基部和中后部的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穿山甲鳞甲的不同区域内部细微结构及金属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所以,对名贵中药的亚微结构及金属元素含量作分析研究,将对固体中药的形态结构研究和真、伪品的鉴别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信阳地区栽种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和采摘时间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水溶性总糖含量(%)在同期春季茶样中差异不显著,含量范围为(8.69~9.62),冬茶中最高(20.90);总黄酮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信阳本地种2最高(9.65);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茶树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信阳本地种1(2.96)本地种2(1.86)福鼎大白茶(0.35),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且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差异不同;茶多酚总量(%)在春季茶样中含量范围为7.17~8.38,冬茶中含量最低(0.59),但单酚类物质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没食子酸、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随采摘时间变化显著,而冬茶中除没食子酸含量比同种春茶增加81.69%外,其他单酚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生物碱含量(%)在茶树品种间差异明显,随采摘时间延后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幼苗在正常供水和土壤水分胁迫下,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在体内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品种在正常条件下对锌的吸收较不抗旱品种多,水分胁迫下,不抗旱品种吸锌量减少,而抗旱品种却显著增加。用锌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对提高不抗旱品种保水力的作用比较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下,锌能有效地增加细胞膜稳定性和SOD(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脯氨酸在体内的含量;能使幼苗的呼吸酶活性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酸角( Tamarindus indica Linn.)属苏木科酸豆属常绿乔木,其果实是一种热带水果,可鲜食或加工成饮料和其它食品,甜角是酸角的变异类型,以味甜区别于酸角.作者以产于我国云南元江县的酸角及从泰国引种的3个甜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果实形态及果实的蛋白质、总酸、总糖、主要维生素、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及糖酸比.结果显示:3个甜角品种的果实较大,果肉含量较高;酸角和甜角总酸、总糖及主要矿质元素的含量较高,酸角总酸和总糖质量分数为11.6%和47.4%,甜角的总酸和总糖质量分数最低的为3.1%和57%,镁、铁、锌和钙的质量比分别都达到了22.8,1.3,0.28 mg/100 g和78.6 mg/100 g以上;酸角和甜角在维生素C、总糖、总酸的含量上差异明显.这些将为酸角和甜角的推广及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择深圳市福田、坝光、沙井和西乡4个典型样地,测定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分和微量金属元素含量,采用矿物学评价体系探究矿物组成对微量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样地间存在差异;沙井红树林微量金属污染最严重,西乡和福田红树林次之,坝光红树林污染程度最轻,多种微量金属的富集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微量金属的富集与沉积物矿物组分相关,石膏和黏土矿物具有较高的微量金属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2003-2012年通过审定的中熟至晚熟熟期组配的27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杂交模式分析,探讨在吉林省自然生态条件下不同杂交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玉米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亲本自交系来源以国内类群为主,以国外材料为辅。国内类群以Reid,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为主,以Lancaster和PN类群为辅。Reid和塘四平头类群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旅大红骨、PN和Lancaster类群呈现下降趋势。Reid×旅大红骨、PN×旅大红骨和L×T呈现下降趋势,Reid×塘四平头和外杂选×其它类群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