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光军 《广东科技》2010,19(15):40-42
在上一轮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形成的巨大产能累积和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外需大量萎缩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产能过剩再度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省市都相继出台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控。广东这些年来一直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能平衡,产能过剩有其独特性。如何正确对待此番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本文在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内涵、分类、判断标准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和广东应对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增速向下调整的背景下,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这使得中国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及其所带动的出口贸易、劳务输出、对外直接投资等形式向国外输出产能显得更加必要。本文通过构建包括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对外承包工程、其他产能输出变量和国内因素在内的回归模型,检验了对外承包工程对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对外承包工程对中国产能过剩行业提升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内的生产价格指数也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正向影响。为此,中国应从政府、行业、企业层面,促进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一方面可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产能优化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作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省份之一,河南在"引进来"的同时,也在拓宽"走出去"的渠道,在政策、服务、金融、保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鼓励本省产能过剩行业"走出去",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应当看到,10年来,河南"走出去"成效显著,海外投资贸易成倍增长,投资合作地区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TDI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端产业,发展高端产业;鼓励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使企业加快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的建设步伐,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我国将通过对钢铁、水泥、船舶、光伏、婴幼儿配方乳粉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企业小而分散的问题十分突出,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产业无序发展的情况。2014年我国将通过对钢铁、水泥、船舶、光伏、婴幼儿配方乳粉等行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中国的企业数量比较多,个头也比较大,但都不强。我们想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建设的热情依然高涨,这主要缘于持续刺激性经济政策的作用,尤其是政府2009年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政策在鼓励基础设施建设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大力推动传统行业的低端产品生产,势必会导致产能过剩。为此,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策略,以期更好地处理产能过剩等不良经济问题。该文从"商品惊险的跳跃"原理的视角,阐述了供给侧改革如何化解我国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设备闲置等突出问题。产能增长过快、生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不足是导致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以投资和生产环节为重点的政策支持加剧了供需不平衡,不利于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为此,应制定实施以扩大需求为重点的扶持政策,建立以水资源税为基础的补贴机制,完善以需定产的配额机制,鼓励企业以淡化海水替代常规水源,加大对海水淡化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形成供需平衡发展的产业模式,促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我国氟化盐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市场需求明显减缓,产品售价大幅回落,产能严重过剩,库存大量增加,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去年11月20日国家对氟化铝加征15%的出口关税,更使整个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产能过剩一直困扰着电解铝行业,不但直接导致了行业发展形势恶化,更使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作为支撑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金属材料,铝又是国民经济建设必须的原材料。在供给侧改革深化的背景下,通过梳理了我国电解铝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行业产能过剩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产能过剩化解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全球宏观经济背景,对目前我国平板玻璃行业产业政策进行回顾,对产能严重过剩成因进行分析,为解决行业产能过剩,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现阶段我国工业产能过剩以及去产能的形势,指出产能利用率持续偏低、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为负和行业盈利持续下降是现阶段产能过剩的主要表现,然而当前通过减产量、去产能来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受地方政府干预过多、企业陷入"囚徒困境"和威胁经济社会稳定等因素的制约。政府应深化和落实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制、生产要素定价机制等的改革,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同时应建立产能退出补偿机制,避免引发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关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时表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但他同时也指出,如果产能过剩超出正常的范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就可能造成无序竞争、破坏市场秩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朱宏任分析说,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十分复杂,直接表现是供过于求。在国际市场上,近年来,随着国  相似文献   

13.
应用SBM模型估计安徽省高耗能行业2008-2019年产能过剩情况,并基于投资扩张的中介效应检验政府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显示: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呈现较大差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生产运作能力高效,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极度严重,其他行业保持中等水平.投资扩张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呈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政府干预会通过其他路径对产能过剩产生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刊概要     
<正>机器人会成为"亚洲世纪"终结者吗【美】《国家利益》2015年5月14日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观点是21世纪将成为"亚洲世纪"。然而机器人和3D打印等先进技术的兴起,可能意味着亚洲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不会像过去半个世纪一样一帆风顺。二战后,众多东亚国家依靠发展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随着东亚地区产能日趋过剩以及  相似文献   

15.
常华 《科技智囊》2014,(6):24-30
<正>近年来,产能过剩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症。针对于此,2013年10月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全国性的化解严重过剩产能工作全面展开。《意见》指出,目前列入2013年公告的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完成了关停。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针对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未来将继续采  相似文献   

16.
郭兵  侯玉春 《科技信息》2012,(21):492-492
2012年困扰我国经济的是:出口减少,制造业外移,资金紧张。具体表现为:地方融资平台集中还本付息和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企业亏损.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资金链断裂.  相似文献   

17.
李媛 《当代地方科技》2010,(17):45-45,47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多个行业表现出产能过剩现象,引起了政府的诸多关注。应当明确的是,政府在更多时候所关注的是事实上的落后产能,而非完全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同时,对于真正的产能过剩来说,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所进行的干预调节实际上是非必要和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18.
船舶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船舶行业得到飞速发展,造船量、接单量均处于世界首位,我国也一跃成为造船大国,成就瞩目。船舶产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需要众多辅助产业一起支持。我国船舶产业虽然发展壮大,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欠缺,自主技术不足,随着近几年经济新常态的外部环境,船舶行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故该文分析影响因素,调整船舶产业结构,优化外部支持,促进船舶产业升级,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上半年,CPI同比累计下降1.1%,各月同比涨幅持续走低,连续5个月负增长,同比累计比上年同期跌9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影响的叠加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是导致CPI负上涨的根本原因。2009年下半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局面短期内仍难以逆转,加上国内农业丰收,全球经济短期内难以全面复苏,外需形势依旧严峻,第三季度乃至年内出现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货币流动性过剩影响的显现,物价上涨的乐力将讲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20.
对于2012年因遭受欧盟和美国"双反"调直而元气大伤的光伏产业,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经过过去10年的大力发展,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光伏制造的大国,产能达全球的60%以上。然而,自2011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光伏制造企业产能严重过剩,陷入大面积亏损和停产境地。(2012年12月19日《新京报》)事实上,光伏行业的终端市场需求量还在稳步增长。数据表明,2012年全球需求量与2011年相比,保持大致20%的增速。光伏产业之所以走入困境,从深层次上看是因为这些年来只注重产能扩张,忽略了技术提升。这导致光伏行业的技术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