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冰  吴勇 《科技与经济》2006,19(4):17-19
对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建立了以投入、支撑、配置、环境、成果为二级指标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30个省市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实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05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纵向看,取得的长足地进步;横向看,在全国的位次较低,并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基于此,可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采取措施以切实提高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乃至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等10个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支持系统。这不仅是由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支持要素、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的,更是由于自主创新的复杂性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深入分析复杂系统协调性理论的基础上,从系统发展速度的角度,确定了企业自主创新支持系统整体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模型及其实施步骤,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实际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对阳泉市各类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解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客观地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茜  秦颖 《科技信息》2009,(6):333-335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本文首先对自主创新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然后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关键能力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是依靠国家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整合创新资源,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全部过程;自主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复合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包括使创新主体资源能力得以实现的载体和外部环境所做的贡献,既包括科技成果的创造能力,也包括新产品及市场品牌的培育能力;根据实现主体的不同,自主创新能力又分为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两种形式;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国家(或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和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内容及主要观点。同时提出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仍然有限,且定量研究的比例偏小;缺乏从投融资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研究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缺乏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来促进和推动技术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的研究;缺乏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途径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都较为侧重于宏观层面,没有打开企业这个”黑箱”研究企业内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知识学习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要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大型国有企业普遍重视自主创新,但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而私营企业不重视自主创新。一旦私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后,却具有更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活力,但是,私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受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能力不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然要解决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通过对太原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太原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太原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是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产生技术突破,实现研发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本文在对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企业)、中观(各类中介组织)和宏观(政府)三个层面提出提升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山西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以及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因素,提出了提升山西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后发技术赶超方式主要有2种:联盟创新和自主创新,但具体采用哪一种要看企业的技术能力状况。企业的要素素质决定了企业的技术能力,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方式。通过拓展的A-J模型,比较了联盟创新与自主创新2种赶超方式的绩效。结果发现:当企业的要素素质比较低,企业的技术能力也比较低时,企业应该采取联盟创新进行赶超;当企业的要素素质得到改善,技术能力得到提升时,企业应该选择自主创新进行赶超。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企业成长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创新型企业是以企业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至关重要,同时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原理,对创新型企业的成长阶段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新区企业的技术扩散能力,借鉴Holmstrom和Milgrom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及Lazear和Rosen锦标机制模型,构建了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激励的多任务锦标激励机制模型,并分析得知:如果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面对扩散数量和质量两项任务且两项任务的成本函数相互独立,多任务锦标激励机制将转变为单任务锦标激励机制;如果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面对数量和质量两项任务且两项任务的成本函数相互替代,管委会对于扩散数量的最优激励强度要小于企业只承担扩散数量任务时的最优激励强度,且随着扩散质量收益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随机因素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太原市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别提出了太原市构建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促进太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建议、太原市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建议、提高太原市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  相似文献   

18.
科技百强工业企业作为我市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增强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美丽天津方面发挥着领军带头作用,特别是内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强劲,骨干作用显著。对科技百强工业企业资源配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装备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和国外的主要差距,指出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家对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权及经济自主权,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实施吞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