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代的政治格局使得汉代士人(或士大夫)有着矛盾的文化心态与复杂的身份,他们在与君权为核心的政治权力的紧张关系中从事着精神文化活动,他们的身份也因此出现多维度的情形.“文人”是汉代士人多重身份中的一种,这种身份的形成体现着士人阶层对精神生活之独立性的吁求.“文人”身份的形成对汉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夏战争是北宋边患的主要矛盾,是北宋政治改革与文学变革的主要动因。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大夫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重新确立,士人人格精神的变化导致文化心态发生转变,文学创作注重现实社会,改变晚唐五代柔弱绮靡文风。民族格局的变化,导致士人精神发生变化,相应的士人心态的变化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文学思想、审美情趣、表达技巧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3.
北宋统治者“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和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的双重行为,造成了宋初文化环境的浮躁,并影响着文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文学审美感受,所谓“艳科”的“媚词”,表现了他们在诗文中少有的对享乐、恋情的游戏态度及其浮躁情绪,词中的“高楼”意象,更突出地再现了北宋前期文人怎样在浮躁的文化环境中沉沦,又怎样艰难地挣脱文化环境的漩涡,去顺应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4.
北宋前期,户籍制度改革,市民阶层出现,继而产生了与传统儒家文化迥异的市民文化。出身于仕宦家庭的柳永醉心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词作中折射出耀眼的市民文化色彩,并成为明清市民文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北宋统治者“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和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的双重行为,造成了宋初文化环境的浮躁,并影响着文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文学审美感受,所谓“艳科”的“媚词”,表现了他们在诗文中少有的对享乐、恋情的游戏态度及其浮躁情绪,词中的“高楼”意象,更突出地再现了北宋前期文人怎样在浮躁的文化环境中沉沦,又怎样艰难地挣脱文化环境的漩涡,去顺应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北宋中期,一大批官僚士大夫以复兴儒家思想为己任,把这一思想贯穿于他们的学术和政治实践活动,在对待女性的地位和作用上极力诋毁唐朝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捍卫"三从四德"的观念,在当时上流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当时社会妇女的懿范,宋仁宗皇后曹氏一生以遵守、维护伦理道德为己任,牺牲家庭幸福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既是受害者,也是卫道士,充分体现出北宋中期儒学复兴对宫廷女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晚清士大夫系指经由科举而荣登仕途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知识丰富,地位优越,影响巨大,可以视之为晚清社会文化与国民精神意识的最主要代表.以甲午战争为起点,晚清士大夫文化心理大体呈现出两种典型景观:一为恶梦方醒的半开放文化心理,一  相似文献   

8.
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词与诗的分离与合流的过程,是艳俗与雅正相互交融的过程。词独立成熟之后向主流文化悄然回归,在北宋初表现为词与诗开始由分离而初步融合,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转移。张先较全面地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如把“言志”等传统题材及诗文的写法纳入词中,成为北宋初词转型期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也体现出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9.
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下,新兴的老挝精英阶层时常感慨于老挝没有自己主体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认同,他们迫切希望老挝能有独立、统一的身份符号。20世纪上半叶,菲特萨拉特王子首次提出建构民族国家身份的构想,随后,在王子等人的倡导下,老挝精英阶层利用法国"去暹罗化"举措的间隙,开展了对民族国家身份的建构运动,其内容包括了文化、宗教、民族三种身份的建构,共同奠定了老挝民族国家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宋代官僚贵族在诸如饮食、焚香、熏衣、佩香、沐浴、待客、书写等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使用香料尤盛.出现这一现象有诸多原因: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进口香料大量供应;长期以来香料知识文化的逐渐积累;宋代官僚贵族相对富裕的经济条件和奢侈的生活习惯;宋代士大夫贵族追求精致的精神文化生活趋向.香料不但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物,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们生活中既奢侈又雅致的一面.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卓 《科技信息》2010,(36):I0122-I0122
苏轼作为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的代表,是宋代文坛天才创作巨匠,也是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结合自身文学创作实践,对文艺创作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这些文学思想除了来源于苏轼自身学识修养,还深受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和北宋独特的士大夫精神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词与诗的分离与合流的过程,是艳俗与雅正相互交融的过程。词独立成熟之后向主流文化悄然回归,在北宋初表现为词与诗开始由分离而初步融合,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转移。张先较全面地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如把“言志”等传统题材及诗文的写法纳入词中,成为北宋初词转型期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也体现出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包客性。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成为思想的主流。士人对于“仕”与“隐”的态度也不再囿于传统儒家的以“仕”为理想、以“隐”为被动的选择和暂时的退路观念,而是在老庄无为逍遥思想的影响下“自觉”进行的主动追求。政治形势的变化和老庄思想的流行使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一种新的隐逸观——朝隐。朝隐巧妙地将仕与隐统一起来,以仕为隐,即仕即隐,它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与统治阶级斗争调和的结果,也是老庄思想流行后士大夫独特的处世哲学的体现。士大夫可以不再面对仕进与退隐的艰难抉择,庙堂与山林成为士大夫可以兼得的人生理想。在这种新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中,山水作为自然符号成为士大夫所追逐的对象,成为他们对精神自由的寄托。  相似文献   

14.
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下,北宋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特征和处世态度较之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迁谪,他们也大多能够调整心态,从容应对。相应的,与前代迁谪文学的悲戚哀怨情调相异趣,北宋迁谪诗文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内倾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些年民间草根阶级的意识形态日渐丰满,"山寨"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一种不逊于主流文化的新兴事物。"山寨"文化作为代表草根阶层的民间文化,是一种不同于主流文化形态的非主流文化,并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在民间广泛传播,甚至呈现与主流文化并驾齐驱的态势。从传播学角度看,"山寨"文化现象勃然兴起有其原因,对"山寨"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可以推知"山寨"文化未来命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以创作实践来证实自己提出的词“别是一家”之说。就词情而言,这表现在她有“丈夫气”,不同于一般女子,同时她又是女子,不同于普通士大夫男性作家,因而她的创作既有女性细腻温婉的一面,同时也有倜傥、慷慨的一面。就词法而论,李清照以通俗的语言和好懂的音律,化解了宋词发展到北宋末期,已进入到既要雅又要俗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悲剧形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十娘是中国古代娼妓文学园地中一位具有独特文化品味和美学价值的悲剧形象。其悲剧性格的生成发展同明代特殊的商品文化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杜十娘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对于新生活、新思想的积极追求,她的失败显示了新文化、新精神与旧制度、旧伦理的激烈冲突,因而也折射出社会悲剧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礼崩乐坏”,在各诸候国即将“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在指引社会的精神走向问题上,知识阶层发挥了前无古人式的作用:第一,他们的主张有助于解决紧迫的现实政治问题;第二,他们的理论源自对历史的剖析,因此能切实地指导当下;第三,这一时期的知识阶层不仅把对社会的思考发挥到了极致,还把强烈的责任心定格为后代文人理想的永恒。这都足以引发我们对当今知识阶层在构建中国文化中作用的思考:在融入世界格局的进程中,中国又面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课题,但百年来的“西学东渐”使知识阶层有了“言必称西方”的习惯;知识阶层面l临着传统文化有用与否的困扰,以及对继承、创新对象的迷惑,而这必将影响中国人的整体精神走向。这种现象在边疆地区更应成为学界关注之必须。  相似文献   

19.
贺铸在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问范式"、柳永的"屯田家法"、苏轼的"东坡范式"之间寻找自我的主体风格.贺铸有趋向于"诗化之词"的一面.在"东坡范式"成为一种词学风格形态的北宋,贺铸是一位接受者.只在贺铸的接受视野中也是否呈现出"士大夫化"的自我表现方式.他本身又具有英雄气质,经历不同就必然会将自己的一面融入进来,形成新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20.
北宋社会的安定、经济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市井休闲娱乐气氛的活跃,茶馆文化应运而生。都城开封的茶馆走的是一条大众化的经营路线,和市民阶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是其生活舞台的一个缩影。北宋开封茶馆行业的经营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其宣传促销中注重名号,店铺设计中注重艺术氛围的营造。北宋茶馆对后世影响深远,甚至辐射到邻国。我们应充分借鉴茶馆休闲等古代休闲模式,积极拓宽思路,开创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