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讨论金属单质与水溶液体系中酸和碱作用过程的热力学问题,用酸碱溶剂理论探讨金属的酸碱性质,指出金属单质在与酸和碱的反应过程中总是作为碱;两性金属的酸性是由相应的金属离子或其相应的氢氧化物所决定,确定某金属是否具有两性性质,不能根据它是否溶于酸和碱,而应根据其溶解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半酯是有机化学中合成各种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之一,二酯的选择性单水解对于制备半 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了DMSO、THF和CH3CN作为共溶剂体系,在碱溶液中对邻苯 二甲酸二烷基酯进行了高选择性的单水解反应,并讨论了不同的共溶剂、碱及其用量对水解反应的 影响。结果表明DMSO对水解反应的选择性和反应活性最好,水解反应在40 min完成,半酯产率为 94%;采用KOH、LiOH、NaOH、CsOH四种不同的碱溶液进行水解反应,KOH的效果最好。由于酯基 疏水性对单水解影响显著,因此探讨了不同共溶剂体系下邻苯二甲酸二酯衍生物疏水性对单水解 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浓度共溶剂条件下疏水性增强的对称二酯活性显著下降,通过提高共溶剂比 例,选择性水解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比THF和CH3CN,DMSO对水解反应的促进最为明显,能够 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活性,高产率地制备半酯。本研究结果为有机合成半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是化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溶剂,它能自我电离产生H_3O~+和OH~-: H_2O+H_2OH_3O~++OH~- 我们知道水还是通常说的标准酸碱的参照点,并且知道:H_3O~+是水溶液中能够存在的最强酸,OH~-是水溶液中能够存在的最强碱。但是,教科书上却很少给出最强酸H_3O~+甚至溶剂H_2O的酸强度Ka和最强碱OH~-及溶剂H_2O的碱强度K_b的具体数值。根据对当前广泛应用的化学专业教科书以及酸碱方面较新较有价值的专著作了大致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课文忽略了这个项目或仅仅作了定性处理,定性处理中最多也只指出水或水合氢离子等的相对强度,仅有少数专著有作定量处理。但基本上给出了错误的H_2O的Ka值为10~(-14)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概括 (一)离子反应 1.概念:在溶液中发生的有离子参加的反应。2.类型:复分解反应,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水解反应,电极反应,电解反应。3.实质: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 ks在酸碱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讨论了 ks与 K a、Kb的关系 ;ks决定了酸碱滴定反应完全度 ,为实现混合酸碱的连续滴定和极弱酸碱的滴定寻找出区分效应范围较大的非水溶剂 ;将 kw与〔H 〕、〔OH- 〕关系引入 PBE中 ,导出酸碱水溶液〔H 〕、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终点误差和缓冲容量计算式。提出了溶剂的 pks只决定溶剂对酸碱的区分和拉平范围 ,但不决定溶剂的酸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讨论金属单质与水溶液体系中酸和碱作用过程的热力学问题,用酸碱溶剂理论探讨金属的酸碱性质,指出金属单质在与酸和碱的反应过程中总是作为碱;两性金属的酸性是由相应的金属离子或其相应的氢氧化物所决定,确定某金属是否具有两性性质,不能根据它是否溶于酸和碱,而应根据其溶解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ks在酸碱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讨论了ks与 Ka、Kb的关系;ks决定了酸碱滴定反应完全度,为实现混合酸碱的连续滴定和极弱酸碱的滴定寻找出区分效应范围较大的非水溶剂;将kw与〔H+〕、〔OH-〕关系引入PB E 中,导出酸碱水溶液〔H+〕、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终点误差和缓冲容量计算式。提出了溶剂的pks只决定溶剂对酸碱的区分和拉平范围,但不决定溶剂的酸碱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半酯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中间体,大体积对称二酯的选择性单水解高产率制备半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HF、DMSO、CH3CN作为共溶剂,在0℃碱溶液中将对称结构的降冰片二烯衍生物进行选择性单水解反应,考察了三种共溶剂比例、不同碱及碱的用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溶剂与H2O体积比为1∶10的情况下,T...  相似文献   

9.
针对氨基马来酰亚胺骨架的重要性,以芳香胺和N-苯基溴代马来酰亚胺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氨基马来酰亚胺产物。考察了碱的类型、溶剂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亲核取代反应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氨基马来酰亚胺取代产物的Pd/C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探索了非天然N-芳基天冬氨酸的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75℃条件下,以碳酸氢钠为碱,乙醇作为溶剂时,氨基马来酰亚胺的产率可达97%。亲核取代反应产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获得酰亚胺单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氨基马来酰亚胺骨架的重要性,以芳香胺和N-苯基溴代马来酰亚胺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氨基马来酰亚胺产物。考察了碱的类型、溶剂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亲核取代反应产率的影响。进行了氨基马来酰亚胺取代产物的Pd/C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探索了非天然N-芳基天冬氨酸的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75℃条件下,以碳酸氢钠为碱,乙醇作为溶剂时,氨基马来酰亚胺的产率可达97%。亲核取代反应产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获得酰亚胺单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通过硝化反应、缩合反应、还原反应、重氮化反应以及重氮盐的水解反应等步骤合成织物卫生整理剂——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简称HD-244)的方法,合成路线的总收率为31.4%。根据重氮盐的水解反应的机理,着重探讨了溶剂对该反应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降低水解反应体系中溶剂的极性,有助于提高反应的收率,从而为该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杨醛与肉桂醛的氧杂迈克尔加成/羟醛缩合反应合成手性苯并吡喃,并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比较了溶剂、有机小分子酸、有机小分子碱、有机小分子酸碱混合使用、硅基Lewis酸和水杨醛与肉桂醛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脯氨醇硅醚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4-氯苯甲酸为添加剂,n(水杨醛)∶n(肉桂醛)=2∶1时,反应可以达到93%的产率和83%的ee值.  相似文献   

13.
半酯是二元羧酸的一个羧基被酯化的化合物,是合成药物、天然产物以及聚合物的重要构建材料。因此,探索高效的半酯合成方法学一直以来在合成领域受到极大关注。目前常用合成半酯的方法是传统的皂化反应和对称二酯的单水解反应,但是所得产物为复杂的混合物,且难以分离、半酯产率低,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实践。改变反应共溶剂等条件,高效选择性制备半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对称二酯的传统皂化反应的单水解及高效高择性单水解反应来合成半酯的方法,并综述了近年来对称二酯的高选择性单水解反应制备半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反应机理、碱对反应的影响、共溶剂的影响、超声效果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烷氧基钛水解成核的诱导时间,研究了水解反应形成TiO_2超细粒子的机理,及溶剂和反应底物对水解反应机理的影响规律。导出了丁氧基钛在醇溶剂中的水解反应速率方程与对应的水解和聚结反应历程该机理同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与酸碱的浓度和酸碱的强弱有关,氢离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强酸溶液 [H~ ]=Ca 强碱溶液 [OH~-]=Cb 式中Ca、C分别代表酸和碱的分析浓度。[ ]表示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当酸和碱的浓度很稀,还必须考虑水的离解,则 [H~ ]=Ca [OH~-]  相似文献   

16.
将溶剂法用于测定深色的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及酸强度分布,并且用氨吸附-差热分析法进行了对照实验,发现两者有类似的酸强度分布曲线。用溶剂法考察了活性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发现某些活性金属氧化物如NiO和WO_3自身没有强酸部位,却具有使无定形硅铝或含分子筛的酸性载体强酸量增加的能力。对照进行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金属氧化物使催化剂表面的Brosted酸量发生了与溶剂法所测得的强酸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变化;用溶剂法测定了酸性组份(超稳Y型分子筛)含量不同的载体以及用这些载体制成的Ni-W催化剂的强酸量,发现溶剂法对试样酸性的变化反应灵敏。当载体含有45%(质量)超稳Y型分子筛时,加入Ni-W活性组份能使其强酸部位的增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酚酞指示剂与不同浓度、不同类型的酸碱反应事实和理论探讨得出:酚酞作为一种常用指示剂,不适宜直接检验强酸或强碱;酚酞指示剂与强氧化剂会产生氧化反应,失去指示剂功能;酚酞溶解性极低,在酸碱滴定过程中用量必须有限制。  相似文献   

18.
用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催化N,N-二乙氨基乙醇与9个含芳香环羧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9个相应的酯,产率在75%~95.6%之间.讨论了不同的固体超强酸及催化剂用量,溶剂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量的3.4%~3.8%.溶剂为二甲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6h的条件下.酯化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蔗糖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糖和猪油为原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碱催化剂作用下,直接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了蔗糖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糖与酸或碱直接作用显色进行了详细探讨,说明了糖与酸碱反应显色的速率差同糖的结构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作为糖存在或区别鉴定的实验教学改进,此法可靠、简便、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