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刚教授历时4年完成的新作《后现代与民族文学》201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现代与民族文学》立足于后现代视域,重点考察了西南边疆(云南、广西、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当代发展形态、文学实践策略以及创作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学表现等问题。张永刚教授研究西南边疆民族文学创作不仅局限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身份认同”这个在全球化与后殖民语境中备受争议的概念,与中国传统文献中“和而不同”的理论资源有着惊人的不谋而合之处,中唐文士的社会身份认同并不是指他们有一个程式化的价值评判标准,而是在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并寻找到了“和”这个契合点基础之上的认同。历史有了某种断裂,主体才会产生认同危机,才会产生重新建构身份的需求,而身份认同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与权力格局的变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空间批评”是在西方思想文化“空间转向”背景下,以新的空间观念为前提,实现文学研究批判功能的一种新型批评形态。其在融合文化地理学的基础上,吸收了第三空间、文化身份认同和女权主义等后现代文化理论。空间批评强调对丈学空间的文化解读,关注现代性所造成的空间与文化政治的融合。其从后现代美学和文化角度阐述了文学批评的多维属性,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文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公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人:中国与新加坡。这使得中国人对新加坡有天生的亲近感,甚至将之看作"自己人"。这是一种错误认知,新加坡华族的身份认同与中国人迥然不同。新加坡华族的身份与认同可从"政治身份与认同""文化身份与认同""情感认同"三方面分析。"身份"是客观的,而"认同"则是主观的。新加坡常住人口(居民)约550万,其中新加坡公民约340万,永久居  相似文献   

5.
政治社会化就是通过一定社会主导文化的传播将一个社会人转变为政治公民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主导者,理应在这一过程中起引领和率先模范作用.不过,受社会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难以将国家和法律赋予的公民身份转化为内在的、深层次的、正确的公民身份自我认同.揭示政治社会化视野下大学生公民身份自我认同规律,探索提升大学生公民身份自我认同的对策,对推动当代中国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身份”与“后殖民话语”已成为后现代文学批评关注少数族裔作家及其作品的习惯性视点.但西化的思想、流寓的状态和文化的杂糅还不足以对巴尔加斯·略萨的身份盖棺定论,因为后殖民视阈下的他是多重矛盾的结合体:对祖国秘鲁有着坚定的“根”认同情结,却在国愁家恨的无奈中自我流放;出生于社会特权阶层,却拥有社会底层对各种独裁的反抗精神;从反民族主义出发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却因为欧化的教育和思想在创作中使用后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7.
哈尼夫.库雷西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少数族裔作家。他的《郊区佛爷》是一部探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文化认同与身份危机等热点问题的杰作。面对生存困境与应对身份危机时,小说中的移民采取了不同的身份策略:采取“否定”策略的移民以悲剧性的死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采取“协商”策略的移民在印英文化的“间隙”中找到了更多的生存空间。两种不同的命运结局表明库雷西对建构新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反本质主义立场,隐含着他对英国主流文化霸权及其种族歧视的深刻反思与深度批判。  相似文献   

8.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为"小道"、"末技",常常依仗国家意志和法律手段对戏曲动辄排斥或者禁毁,使得戏曲难以登阶入室,跻身文学艺术大家庭的殿堂。自宋代以来,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呐喊、正名,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绵延不绝。其中,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中的典型事例。李渔克服"穷骨"、"恶岁"、"砚田糊口"的生存困境,敢于直面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为戏曲身份认同矢志不渝地贡献了毕生精力。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近世王国维为戏曲正名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区分对文化国家的归属性认同和对政治国家的赞同性认同有助于我们明晰有关香港人的国家认同问题的困惑,也为当前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即国家认同教育不应该停留在文化国家认同教育的维度,而是同时推进对政治国家的认同教育。以公民身份为制度与价值平台,在公民与国家认同之间建立起动态的逻辑关系,不同的认同基于公民身份这一制度与价值平台得以整合。教育作为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应明确两种类型国家认同的区别,通过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教育使学生具有一种能包容分歧与冲突的能力,从而提升国家认同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交迭分解分散控制适用性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交迭分解分散控制是一种静态反馈控制系统,它以子系统之间互享信息为手段,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但是,交迭分解分散控制系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待控系统。对有些系统,采用交迭分解分散控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本文讨论了交迭分解分散控制的适用性,给出了采用该种控制系统的必要条件,为交迭分解分散控制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线建设移民一直面临着地域身份认同问题。通过对重庆K厂三线移民二代的研究,发现他们对地域身份的认同大体分化为三类。三线移民二代的地域身份认同,不仅由年龄的差距而带来认同的分化,更受到家庭环境、出生地、同龄群体、婚姻等个体因素以及户籍制度等国家政策的影响。他们对地域身份的认同差异,在语言、饮食习惯、归乡意识与就业地选择等方面都有具体表现。三线移民二代的地域身份认同及构建,印证了生命历程研究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美国女作家汤婷婷的《女勇士——追忆与鬼为伍的一段少女生活》和英国女作家张戎的《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为文本研究对象,以"身份"批评切入,考察海外华人女性写作的语言选择、叙述策略、文化认同、性别认同,从而揭示她们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情人》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历史内涵的作品,它讲述了主人公为自己的梦想挣扎和奋斗的故事。作者对北美移民的"边缘人"身份进行了思考,通过述说他们找回自己的身份认同的过程为我们展示了北美移民生活的画卷。  相似文献   

14.
趋同阅读是戏曲身份认同过程必然的客观体现。在戏曲文本趋同阅读的审美价值取向方面,李渔以丰富的实践和创新的理论,为戏曲身份认同做出了难以磨灭的卓越功绩。一是通过创作戏曲文本,向人们提供戏曲文本趋同阅读的对象,丰富与认同戏曲本体及其身份内涵;二是通过撰著戏曲理论,帮助人们戏曲文本趋同阅读,建构与认同戏曲本体及其身份内涵;三是为戏曲文本趋同阅读的特点张目,公开彰显戏曲本体的艺术个性,阐明戏曲身份"结构第一"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5.
跨界民族因现代国家边界而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其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研究西南边疆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发现,其边界意识具有模糊性,其民族认同也超越了国家认同,这将会对我们的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考察对外政策,是建构主义所创设的新的外交政策分析路径。从身份政治的视角审视,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间,美国对华政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防范和遏制的政策,这主要是基于对双方角色身份的认知;中期的政策则转变为以接触与合作为主,主要是由于双方社会互动的展开和集体认同的建构;后期赋予了中国"利益相关者"的新定位,加强了与中国的沟通与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双方集体认同的内化。  相似文献   

17.
罗德亚德·吉卜林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其作品《丛林故事》对故事中人物的他者身份进行了探索,作品反映他者的身份形成与身体外形、成长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思想有关,这也是他者获得主流社会身份认同的障碍。但作品也暗示了这种差异并非永恒不变,并积极探索了他者通过自身努力。融入主流社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他是否还在人间》的研究,可以从身份问题入手,探讨小说中4个青年画家的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和混合身份认同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小说中米勒诈死并改名换姓,虽然以一个富商的身份活着,但是那个热爱画画、充满梦想的青年已经死了,他最终活在孤独与痛苦的混杂身份中,即他的肉体活着,而精神已死。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是指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自我政治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属政治体系的情感归属,以及基于特定利益和价值需要而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活动。政治认同可以划分为自觉主动型政治认同和强制被动型政治认同两大基本的类型。同时,政治认同具有政治性、意识性、实践性、多元性、流变性、价值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发电机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的交迭分解分散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交迭分解方法对发电机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进行交迭分解,设计了发电机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的交迭分解分散控制系统。为了提高分散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引入二次反馈系统的概念,在不改变原分散控制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一次反馈增益进行修正。通过具体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及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改善了交迭分解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并保持了交迭分解分散控制的一切优点。同时本文的工作还表明将发电机励磁系统及调速系统进行分解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