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高邮凹陷阜一段处于不同成岩阶段的储层出现了大致相同的成岩矿物的成岩现象,通过对目的层成岩阶段、成岩现象分析,结合构造、盆地流体等因素,提出差异成岩原理,认为当地层倾斜角度不大时,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处于相同的成岩阶段;早期成岩阶段的产物可能会在晚期成岩阶段中残留;当地层倾角较大时,同一时代的地层可能处于不同的成岩阶段,深部成岩流体的向上流动使浅部处于早期成岩阶段的储层具有晚期成岩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取自合肥盆地大桥凹陷内下白垩统朱巷组(K1Z)21个泥岩样粘土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定量研究表明,伊利石结晶度值均大于0.42,一般为0.42~0.75。伊利石/蒙皂石混层比有5个样品小于50.00%,其余为50.20%~70.10%,蒙皂石转化从无序间层到部分有序间层,反映地表处朱巷组处于成岩作用中-早期阶段,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成熟-未成熟阶段,没有进入埋藏变质。结合钻井Ro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揭示朱巷组埋深大于3000m,预测深埋地下的朱巷组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门限。  相似文献   

3.
齐古1井属于伊通盆地新安堡凹陷岔路河断陷齐家潜山构造,完钻井深5492 m。钻井面临2385~3342 m井段弱胶结性和水敏性地层的井壁稳定、1050~2385m井段高浓度CO2污染、3342~3658m井段泥页岩井壁稳定和4640~5492 m井段188℃高温钻井液稳定等技术难点。本文在分析齐古1井钻井液技术难点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技术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山东济阳坳陷盆地是受太平洋板块构造俯冲运动的影响,形成于古近系的古新世-始新世(Ek—Es).本文通过对济阳坳陷盆地中Esd—Ek地层自生伊/蒙混层矿物的研究,探讨了其经历的古地温和古地温梯度,在此基础上,对Es4-Ek地层的剥蚀深度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东营凹陷郝科l井处自生伊/蒙混层矿物反映的Es4~Ek古地温梯度为3.90℃/100m,剥蚀厚度为360m左右;惠民凹陷盘深3井中Ek古地温梯度为3.92℃/100m,剥蚀厚度为135m左右;沾化凹陷桩深1井中Es4~Ek古地温梯度为3.82℃/100m,而该处Es4-Ek地层基本没有剥蚀.但从沾化凹陷中自生伊/蒙混层矿物的分布特征看,在义170井处的Es4地层剥蚀厚度达390m,可见沾化凹陷中Es4-Ek地层剥蚀厚度变化较大.另外,济阳坳陷盆地的古地温梯度普遍高于现今地温梯度,该盆地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降温状态.研究结果说明利用伊/蒙混层矿物特征来探讨古地温,获取古地温梯度,并恢复剥蚀厚度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莺歌海盆地地热资源优劣和了解盆地深部构造热演化,本文在收集莺歌海盆地及其邻区现有热物性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新增的9口钻井13个热物性参数,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公式,计算了莺歌海盆地1 000 m、2 000 m、3 000 m深度界面处地层温度;并沿着穿过盆地中央凹陷附近的地震测线采用分层阶段函数模型,计算了莺歌海盆地不同层位的热流分配关系(热结构)。计算时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将地壳分为沉积盖层、上地壳上部、上地壳下部低速带与下地壳4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1 000 m、2 000 m、3 000 m深度界面的地层温度分布特征表现为沿着河内凹陷—临高凸起南西方向—泥底辟一带温度较高,盆地北西、南东区域附近温度较低,地层温度的整体分布特征与地壳减薄及断裂发育有明显关系;地壳热流对地表热流的贡献占比41%,地幔热流对地表热流的贡献占比为59%。因此,莺歌海盆地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是天然气的重点储集地层,成岩强度定量化是地层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粘土矿物是地层成岩信息的载体,根据蒙皂石-伊利石系列粘土矿物在成岩过程中间层比与结晶指数的相应变化,其在成岩演变过程中自身具有可度量性,可作为碎屑岩地层成岩强度的标尺.由此建立的地层成岩定量化系统为进一步揭示地层成岩演化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深化X射线衍射分析录井技术在地质开采领域的应用,促进录井技术进步,提高勘探开发效益。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录井技术,在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对岩石的矿物组成含量、岩性快速识别、地层层位确定、沉积环境判断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与探讨。结果分析认为Yh-4井钻至井深1 371~1 396 m时,将岩性定名为灰色含凝灰白云质粉砂岩;Yh-4井钻至井深2 784 m时,参照邻井资料和区域地层岩性划分,表明从该井深起,地层进入上古生界二叠系;Yh-5井钻至井深1 026 m时,地层进入勘探主要目的层中生界白垩系下统苏红图组;Yh-5井钻至井深3 520 m时,地层已进入上古生界石炭系。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哈日凹陷碎屑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含灰泥岩、深灰色白云质泥岩、灰色细砂岩、灰色玄武岩等,其中灰色白云质泥岩代表一种见于深湖的低能沉积环境中。结论在大量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的条件下,结合研究重矿物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及组合特征确定出物源特点及影响古水流搬运物的区域,为分析沉积物的来源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复杂断块油藏残余地层格架的建立及油层细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拉尔盆地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由于该地区在地史时期内经历过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使该断陷盆地分割性强,地层往往呈残余状态.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地震相、沉积相、岩石相及测井相研究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一段内部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并对地层缺失层段进行了确定和恢复.结果表明,南一段沉积过程中经历了3次湖泛作用和1次沉积转换作用,相应地形成了3个稳定泥岩段及1个由进积到退积的沉积转换面.通过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沉积湖泛面和转换面的追踪对比所建立的南一段残余地层等时地层格架,可以使目的层段内的油层组划分对比具有等时性,所建立的标准剖面可用来有效识别不同成因类型的地层缺失和缺失厚度.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储层成岩环境演化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储层岩心薄片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基础上,对与阜一段储层成岩作用有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成岩作用流体性质.根据流体性质可以分为四个重要成岩流体活动阶段:①早期弱碱性流体活动,成岩温度50~80℃;②成岩流体演变为酸性.成岩温度80~105℃:③成岩流体演变为碱性,成岩温度95~120℃;④成岩流体演变为酸性,成岩温度110~140℃.碱性流体活动时期发生碳酸盐胶结,酸性流体活动期发生硅质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酸性流体对次生孔隙的发育有利,由于成岩演化历史过程中酸性流体有限,其活动区域应当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侏罗统储集岩主要是由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它们对孔隙的发育影响很大.压实作用和碳酸盐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大减少.长石的溶蚀作用改善了孔隙的发育.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含量均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与深度的关系不明显.成岩作用进入晚成岩作用末期.一些储集岩经历了表生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突破压力、盖层物性、排驱压力、扩散系数、中值压力等实验室定量参数,结合泥岩微观组构、岩矿组成、伊利石结晶度等沉积成岩定性参数,综合评价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乐东区泥岩盖层的封闭性.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泥岩盖层的沉积成岩特征存在差异.质量好的泥岩盖层岩性为黏土粉砂质泥岩,黏土含量较高,碳酸盐含量中等,长石和石英含量较低,伊...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西部栖霞组热液白云岩中的自生非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环境是碳酸盐重要的成岩环境之一,MVT铅锌矿床和某些白云岩储层都与之有关。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在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自生非碳酸盐矿物和焦沥青,包括伊利石、萤石、氟磷灰石、石英、重晶石和黄铁矿等,它们赋存于具不同结构的白云石的晶间/晶内孔隙和溶解孔隙中,尤其是非平直晶面鞍形白云石的溶解孔隙中。赋存自生矿物的白云石主晶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分布在80~180℃之间,最高可达240℃以上。白云石溶解空间中萤石、氟磷灰石(也包括方解石)等以Ca作为阳离子自生矿物的存在,反映热液白云石沉淀后温度降低造成的流体性质的改变和白云石的溶解,热液蚀变作用还造成了伊利石的形成和黏土矿物的强迫热演化,白云石晶间焦沥青的存在则代表了有机质因热蚀变而发生的强迫成熟和过成熟。川西栖霞组碳酸盐岩的热液蚀变作用发生在距今259Ma左右(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期间,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热事件伴生。该期间古热流达60~80mW/m2,甚至更高,持续时间约6Ma,此时栖霞组白云岩地层的埋藏深度<500m,因而热液蚀变过程与地热增温无关。白云岩地层中各种自生矿物和非正常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焦沥青的存在为川西栖霞组碳酸盐岩所经历的热液环境成岩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Two different illites in Luochuan loess,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llite is the dominant clay mineral in loess and pa-leosol of China accounting for over 50% in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mica group nomenclature issued bythe International Mineral Association (IMA), illite is de-fined as a dioctohedron-textured mi…  相似文献   

14.
为搞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成藏与储层致密化关系,采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伊利石测年分析对研究区盒8段的成藏时间进行了恢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为双峰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105~120℃之间和135~160℃之间,由捕获的包裹体内气体组分推算的R0介于0.6~1.0和大于1.2两个区间,伊利石测年分析显示峰值年龄分别为160和120 Ma,确定研究区主成藏时间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通过成岩作用及埋藏热演化史分析,三叠纪末时研究区盒8段储层孔隙度已小于12%,浮力无法克服毛管阻力,天然气将无法依靠浮力成藏,即储层已致密化。由此得出研究区气藏整体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成藏特征,为在研究区寻找勘探有利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鑫  戚明辉  邓翔  曹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2):9460-9469
厘清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泥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与不同成岩作用的关系,能够为分析页岩气储层储集性能以及“甜点区”预测评价提供指导。本次研究在大量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实验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泥页岩储层的矿物含量变化、组成类型、纵向分布规律、储集空间分布以及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泥页岩可划分为富伊利石型、富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型、含长石富伊蒙混层型、含长石富伊利石型四种类型;纵向上,随着埋深增加,伊蒙混层的含量变化由高到低,伊利石的含量变化由低到高。泥页岩中微观储集空间相对发育,类型多样,发育有压实作用、黄铁矿形成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以及有机质生烃等成岩作用,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分析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对认识研究区储层特征和进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内蒙古东北地区上古生界各成岩一极低级变质强度带内黏土矿物的含量变化特征,以伊利石结晶度<0.25(浅变质带)、伊利石结晶度0.25~0.42(近变质带)和伊利石结晶度>0.42(晚期成岩带)分别讨论黏土矿物相对含量、混层黏土矿物混层比,黏土矿物组合等的变化趋势,进而探讨黏土矿物的成因意义.[1-2]  相似文献   

17.
对比胶粉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采用AC-13C,SMA-13及断级配AR-AC13三种混合料在120~200℃范围内击实,以此涵盖道路施工实际压实温度,模拟路面压实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有较大影响,在160~180℃温度区间内,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MA与VFA对温度不敏感,提高拌和温度对改善压实质量无实质意义;当温度降至160℃以下时,VMA迅速升高,VFA迅速降低,空隙率也呈现出"直线"的增大趋势,在此阶段提高拌合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8.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对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的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以储层类型及其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将该区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 ,建立了成岩作用序列 ;将成岩阶段划分为 4个期 5个亚期 ,安棚深层系主要为晚成岩 A3 亚期及晚成岩B期 ;最后对安棚深层系核三段 - 砂组及大仓房组上部的成岩作用和阶段划分进行了归纳 .本文的研究对安棚深层系寻找有利储集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咸化湖盆成岩早期储层致密的问题,开展了这一成岩致密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研究中以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综合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全岩矿物X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认识到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的成岩致密带上碳酸盐岩胶结物发育,胶结率普遍大于0.5,压实率低于0.2;早期较强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所剩无几,造成后期有机酸与可溶矿物的接触面积变小,大量溶蚀发生的时间滞后,从而在2 800~3 200 m形成致密带;致密带上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2%,有利储集体应为致密带上、下的扇三角洲前缘、混积岩滩坝及近岸水下扇扇端;致密带物性较差,不但可阻止油气二次运移,使其上、下油气聚集方式存在差异,而且致密带内、外油气富集程度和产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