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茶是重要木本油料树种。茶油及其副产品具有多种用途,茶油更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本文分析了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油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油是世界上最优质的木本食用油.中国是茶油的主产国,油茶分布广、面积大、经营历史悠久.提高油茶林的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介绍了我国在油茶良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丰产稳产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对茶油的加工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作了引述;分析了油茶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论述了我国油茶发展的技术研究和产业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茶籽树、茶油树等,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inn)长绿灌木或小乔木。油茶作为油料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之一,有“东方橄榄油”和“油中珍品”等美称。  相似文献   

4.
油茶栽植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梅  曾利君 《广东科技》2011,20(10):57-57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主产南方,茶油色清味香,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茶油是一种不干性油,可加工制成机器润滑油、铁器防锈油等,油茶常绿、树干光滑,叶厚革质,有防火作用,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油茶是喜长树种,是异花授粉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下面,就其油茶栽植要点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我省油茶生产的战略思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山茶科植物,遍布南方各省。油茶籽富含茶油。茶油是一种优质的极具保健价值的绿色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4%左右,而胆固醇含量仅为猪油等动物油的1/30。作为食用油和高级化妆品等的添加剂,茶油的质量和性能都超过棕桐油,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食用油料作物木本化是大势所趋,已成为我国油料发展的基本方略。油茶作为最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它的生产与发展,已经引起了全国各油茶产  相似文献   

6.
油茶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又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我国有悠久栽培历史,油茶树被西方称为“东方树”,茶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是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是优质高级食用油,茶油经加工可作工业及医药原料、叶厚革质、树皮光滑,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7.
胡伟 《安徽科技》2006,(1):34-35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已有2300多年的种植和油用历史.油茶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经济效益尤为显著.油茶的果实提炼出的茶油是一种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高级绿色保健食用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因此,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名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油茶高接换优技术在舒城县研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0日,油茶高接换优技术研究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为改变油茶林低产现状,提高油茶产量与效益,舒城县油茶科技专家大院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成功研究出油茶高接换优技术。运用该技术对低产油茶林实行高接换优后.当年接穗可生长30厘米,第二年即可开花,第三年挂果,5年即可恢复树冠,进入盛果期,可将茶油产量由传统的每公顷65.25千克提高到750千克以上,产量增加超过10倍。目前,该技术已在舒城县晓天、山七、河棚、高峰、庐镇等乡镇进行了推广示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以及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了解覆盖、松土对缓解油茶干旱的影响。【方法】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及干旱松土4个处理,对其花径生长量、花苞长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出油率进行研究。【结果】4种处理之间空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温度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就花苞生长而言,干旱胁迫状况下花径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1.01%,而覆盖、松土使花径生长量较干旱胁迫条件分别上升5.05%、9.81%,但两种措施缓解干旱效果不显著;在干旱胁迫状况下花苞长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3.70%,而覆盖、松土相对于干旱胁迫使花苞长生长量分别增加了13.65%、15.16%,2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影响。就油茶籽产量而言,与自然状况相比,3种干旱处理单位面积油茶鲜籽产量明显下降,其中没有任何缓解措施的干旱胁迫产量最低,覆盖及松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鲜籽产量的影响。在油脂转化期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影响较大,干旱胁迫相对于自然状况使茶油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45.73%,覆盖及松土相对于自然状况分别下降了24.14%、27.40%,说明缓解干旱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带来的影响。【结论】干旱胁迫对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对花径、花苞长生长的影响相对不显著,覆盖和松土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生长、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但对花径生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省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和蜜源树种。油茶果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植物油。本文针对我省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推动油茶产业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原产中国,已有2 300多年的榨油食用历史,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湘、赣、滇、闽、浙、皖、粤、陕、川、鄂、豫、桂、渝14个省区的642个县(市区)。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被誉为"油中软黄金",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1]。但因"人种天管"的粗放管理,使得油茶座果率低,平均亩产毛油10 kg左右。着重在油茶的栽培管理、茶油的加工、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作一阐述,使油茶传统产业焕发新春、展翅腾飞,为大众的健康饮食筑起一道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12.
<正>玉屏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早在1958年,玉屏油茶产籽产量高达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茶油,居全国1100个县级油茶县产量的第二位,玉屏因而获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授予“油茶之乡”美誉。每当茶花盛开时,10万亩茶花依次绽放,满山雪白的油茶花迎风招展,蔚为壮观,令人留连忘返。玉屏的油茶主要以小果油茶为主,而小果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4~18℃,绝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农林废弃物油茶果壳制备活性炭的新方法,以磷酸为活化剂,微波内热方式进行炭化-活化一步法制备油茶果壳基活性炭的研究,考察了原料粒度、浸渍比、磷酸浓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浸渍时间对活性炭碘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自制油茶果壳基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了茶油毛油脱色。结果表明,油茶果壳基活性炭制备的适宜条件为:原料粒度0.25~0.38 mm,浸渍比1∶2,磷酸浓度60 wt%,微波时间18 min,微波功率700 W,浸渍时间20 h,在最适宜条件下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169.69 m2/g,脱色茶油的色泽为罗维朋色号黄(Y)11和红(R)1.0,符合国标油茶籽油GB/T 11765-2003对一级油品的色泽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油茶主副产业链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茶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焕安 《安徽科技》2003,(4):37-37,40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油茶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的特点,对土壤要求不高,适于在荒山荒坡上种植,且根系发达、树冠大、树干矮,大量种植可以生产茶油,也是绿化和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5.
发展油茶产业实现生态富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0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安徽、浙江、贵州等省(区)。油茶树全身是宝,油茶籽含油量一般在30%左右.茶籽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属天然绿色食品,有“东方橄榄油”美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左右,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胆固醇,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青田县林化厂和省林科所,组织了“三结合”的试验组,进行了以“茶饼中残留油分的提取”为主的油茶饼综合利用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生产性试验结果,茶饼中尚可以提取出5—7%的茶油。目前,全省每年有茶籽3000万斤,榨油出油率23%,约690万斤,榨油后,有50—55%的茶饼,共约1560—1650万斤。如全部加以利用,可回收茶油75—115万斤,相当于茶油产量的11—17%。  相似文献   

17.
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组分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了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的脂肪,6个无性系GLR-CY3号、4号、27号、53号、56号、166号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其干重的39.13%、42.71%、44.69%、60.18%、48.07%和50.60%。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6个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是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在油茶中的含量很高;6个无性系种子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总量中的含量分别为166号(90.16%)>4号(89.81%)>53号(89.12%)>27号(88.69%)>3号(88.47%)>56号(83.61%);茶油是非常优质的食用和药用资源;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种子脂肪酸的比较同时也可为油茶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茶油烷醇酰胺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油和甲醇反应生成茶油脂肪酸甲酯,再和二乙醇胺反应得到茶油烷醇酰胺。测定了它的表面张力、发泡力、润湿力、浮化力、钙皂分散力。结果表明:茶油烷醇酰胺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9.
对12种山茶种子油脂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等进行的初步分析如下:浙江红山茶种仁含油率55.40%,广宁红花油茶种子含油率为52.98%,水份含量都在0.1~0.2%以下,除大花红山茶油的酸值是3.4外都在3以下。油酸和亚油酸占85%以上,都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测定结果表明茶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耐贮藏的优质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20.
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性状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地油茶茶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单株间变异主要可分为3类: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棕榈酸,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在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硬脂酸和油酸在产地间差异显著,棕榈酸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