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钊  张连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6):2535-25382541
分析了滑动摩擦副疲劳损伤的产生机理,指出疲劳损伤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动应力状态。即使滑动摩擦部件处于磨合期之后载荷稳定的正常磨损期内,如果摩擦速度发生周期性交变,也会使摩擦副表面接触应力发生改变,产生动应力状态,从而造成摩擦副的疲劳损伤。设计了一种以摩擦速度为控制变量的对比摩擦试验装置,用来比较在等摩擦历程和相近摩擦功条件下,不同摩擦速度曲线对疲劳损伤的影响。干摩擦条件下的系统试运行结果初步验证了试验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岩滩水电厂水轮机转轮动应力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动应力测试,得出水轮机转轮叶片的动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应力过大是引起岩滩水电厂3#机组转轮叶片产生疲劳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相同动应力比和相同动应力幅值下围压对加筋砾性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GDS动态三轴测试系统开展了土工格栅加筋砾性土动三轴试验。研究了相同动应力比和相同动应力幅值下围压对加筋砾性土轴向累积应变、回弹模量、动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应力比相同时,围压增大轴向累积应变随之增大,而动应力幅值相同时其规律恰恰相反;随围压的增大,回弹模量和动孔压均增大;相同动应力幅值时,回弹模量在振动初期的衰减较为明显,围压为120 kPa时衰减现象最为显著;随着围压的增大,动孔压均呈增大趋势,而孔压比基本维持在0.5左右,表明加筋砾性土具有良好的抗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CW-200型转向架为研究对象,根据提速试验时的动应力实测数据,对构架动应力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根据各测试点的动应力测试结果整理得到构架动应力较大的部位,然后分析了在不同速度、不同路况条件下这些部位频谱特性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构架在弹性约束下的模态,并对构架的应力响应与结构动态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态测试和瞬态分析方法研究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在常态挖掘过程中的动应力特性,首先针对某反铲液压挖掘机的常态挖掘过程,搭建动应变、油压和角位移的同步采集测试平台;然后基于达朗贝尔动静法原理,分别建立动臂、斗杆和铲斗的动平衡方程,并代入测试数据计算出构件各铰点的动载荷谱,将其转换到随体坐标系中再进行瞬态分析.动态测试和瞬态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仿真应力与测试应力的变化规律一致,瞬态分析能够得到挖掘机工作装置整体的动应力特性,可以作为判断工作装置动应力分布规律和危险截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转子辐板动应力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试需要,设计自制了分体式碳刷集流环,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转子辐板进行了动应力测试.结果表明,动态测试过程稳定,所设计和制造的集流环完全满足试验要求,测试数据可以用于结构载荷谱的编制和疲劳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沙绕城高速公路路基的动力响应现场试验,让车辆荷载直接作用于路基上,运用光纤光栅元件对路基下多个测点进行测试.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结合数值计算模拟软件,分析了路基动应力随路基深度的衰减关系,认为标准轴载的动应力影响深度为3m左右.与此同时,还得到了不同车辆荷载在不同行驶速度的动应力的变化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车辆荷载的正弦函数的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海洋饱和粉砂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弱化特性,对原状饱和粉砂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固结条件下不排水单调和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并在循环加载过程中通过弯曲元测试土体剪切波速.主要分析固结方式、动应力比以及循环次数对饱和砂土循环弱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固结条件下,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和动应力比的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刚度衰减显著,在相同的动应力比作用下,偏压固结相对于等压固结减缓了土体的循环弱化.利用动偏应力水平对海洋饱和粉砂循环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的弱化特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石英力传感器是把机械作用力变换成电荷力的压电换能器。电荷通过放大器转换成电压;再通过显示仪器或记录仪测出作用力的大小。无锡市计量管理所生产的石英力传感器,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固有频率和体积小等优点,适用于测量交变力和瞬态动应力。由于石英力传感器的绝缘阻抗很高(<10~(13)Ω),也适于测量静态力。  相似文献   

10.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连盐高速低路堤,对路堤进行了动应力、振动响应等现场测试,分析了路基中附加动应力及振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应力控制的室内动三轴试验,采用一定的动应力频率、不同的循环应力比来模拟交通荷载,研究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连盐高速公路饱和软粘土的轴向累计应变、孔隙水压力和轴向周期应变软化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路堤中动应力和振动位移随行车速度和车重的增加而增加,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影响深度达2.5 m;原状土的临界循环应力比远大于重塑土,承受循环应力能力高于重塑土.因此,要加强浅层路基强度,同时要减少对底部下卧层软粘土的扰动.其结果可为在软土地基上设计和施工低路堤高速公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使用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对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 PVC)膜材料拉伸蠕变性能的影响,选取两种不同织物密度的PVC双轴向经编膜材料,在-40~40℃的交变温度环境中,分别进行200、300和400次循环处理,测试处理前后材料的拉伸与蠕变性能。结果表明:相同高低温交变处理次数下,密度低的PVC膜材料更易受到交变温度场的影响;材料的拉伸蠕变性能随交变处理次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次交变温度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小,400次交变温度处理后材料的拉伸与蠕变性能明显下降;交变温度处理后PVC膜材料的拉伸蠕变性能的各向异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王金圳 《广东科技》2008,(20):60-62
针对地震液化对工程造成的危害,浅要分析砂土液化机理,探讨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和判别方法,对三种细粒含量的砂土进行动三轴试验,测试其动强度和孔压变化情况。发现细粒含量对动强度具有重要影Ⅱ向,细粒含量越高,动强度也越高;动应力大小对孔压增长也有较大影响,动应力越大,试样易出现轴向应变过大而破坏,破坏时孔压比越小。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泵车结构疲劳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某公司设计生产的45 m混凝土泵车为研究对象,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对其大应力部位进行了最危险工况动应力测试。同时根据大应力部位结构特点,采用疲劳试验机进行了该泵车高强钢角焊接试样疲劳试验,由疲劳试验结果绘制Goodman疲劳极限图。根据实测动应力及疲劳极限图对该泵车结构进行疲劳强度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本文研究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难以获得载荷谱的机械结构疲劳强度评估。  相似文献   

14.
汽轮机叶片动应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汽轮机叶片的动应力特性及频率、激振力、阻尼等因素对动应力特性的影响,建立叶片有限元模型、激振力模型和阻尼特性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模态迭加法求地片强迫振动的方程,建立了定量计算叶片振动响应和动应力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对真空叶片动应力场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吻合,表明该模型和方法具有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动应力实验普遍地采用了静态标定法。有关论著指出,对用电阻应变片作为动应力测量时的传感元件来说,用静态标定动应力讯号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为此,我们采用了一种简易的方法对低频情况下正弦动应力进行了动态标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非常规油气井大规模压裂使水泥环处于极端服役环境,极易导致水泥环屏障失效,而避免水泥屏障失效的关键在于弄清压裂诱导的交变压力下水泥环完整性失效机理。因此,采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装置模拟井筒环境开展了全尺寸“生产套管-普通(高强度)水泥环-技术套管”两种组合体在交变压力下的密封性能和界面力学性能测试及评价,利用密封失效循环次数和界面胶结强度分别表征了水泥环密封性能和界面力学性能,获取了普通水泥环在4种交变压力(0/30↘0,0↗50↘0,0↗60↘0和0↗70↘0 MPa)、高强度水泥环在5种交变压力(0/30↘0,0/50↘0,0/60↘0,0↗70↘0和0↗0↘0 MPa)下的完整性实验结果,分析了交变压力峰值及循环次数对水泥环完整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水泥环完整性在交变压力作用下的失效机理及过程,明确了水泥环密封性能和界面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了高强度水泥环耐交变压力的密封/抗窜能力及界面力学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水泥环。研究成果可为非常规油气井水泥浆体系的优选及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立井提升过程中由于振动而引起的钢丝绳动应力,并对动应力的最大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电磁连铸复合式结晶器内电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简化条件下的理论推导和实验测试分别对交变磁场和静磁场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电磁连铸复合式结晶器内的磁场进行计算,并分析了有无结晶器条件下两种磁场的相互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型飞机单发推进式螺旋桨结构与载荷特征,利用有限元分析确定桨叶振动应力危险部位,设计加装无线电遥测系统进行应变测试,并根据螺旋桨振动应力的影响因素确定飞行试验科目。测试系统装机后开展不同条件的飞行试验,获得了螺旋桨在典型工作状态下的静应力和动应力。分析表明静应力基本随高度、速度和滚转角的增大成增大趋势,但在高度5 000 m静应力随滚转角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动应力随速度增大明显增大,随高度和滚转角增大缓慢增大;通过Compell图和多状态频谱分析发现慢车状态1阶动频与转速2倍频接近,存在共振风险,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土体动应力量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实测强夯夯击时土体的动应力分布规律及锤底动应力值,对动应力与加固深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强夯加固机理及加固深度等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