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思想路线创立、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思想路线的创立、创新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史。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贡献和个性化表现,其本身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坚持创新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中国传统哲学中一切合理的思想成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特点,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次空前的大革命,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获得现代科学化的形态,从而使中国哲学发生质的升华和飞跃。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哲学是由多种哲学资源组成的综合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主体,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路径,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重要路径参考,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关系。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不是脱离这一过程的“另起炉灶,”而是对这一道路的继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4.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自古以来各派思想家们都把追求和谐作为自己的哲学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集合体,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中找到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5.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灵魂,自古以来各派思想家们都把追求和谐作为自己的哲学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集合体,只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并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保持有序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就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中找到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基本概念的阐述出发,深入论证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个步骤,进而强调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他的这一哲学理路设计对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逻辑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是,开辟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创立了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提供了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解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会带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二者之间关系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产生 ,是伟大的哲学变革和理论创新 ,它必然引发共产主义者的革命实践和实践创新 ,并导致现存世界的革命化和新世界的产生。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以他们在哲学上的理论创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仅是对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 ,并且在哲学上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它为知识创新、科技发展时代潮流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指引了正确方向 ,开辟了新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是一个歧义较多的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当前理论界兴起了一股研究形而上学的热潮,人们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形而上学.这一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形而上学的理解,但不符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一以贯之地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这一规定经过60多年的宣传教育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则是这一过程在特定阶段实现理论创新的结果和状态,是状态与过程的统一。形成一个成熟的坚强的领导核心集体、独立自主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办事、联系中国实际情况形成新的理论、运用新的理论解决中国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基本要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了独立自主地、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创新活动深受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成为创新活动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培养创新主体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对揭示创新的本质和方法,对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6):103-105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是根据社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要求和大学生哲学素养形成的规律,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转化为大学生个人的世界观。在新世纪里,我们从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进行了专题教学的创新尝试,从根本上实现了对哲学教材的突破、对哲学教法的突破、对哲学考核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阐述和概括,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5.
实事求是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路线,形成了丰富的实事求是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过程中所碰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之路;最后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提出我们的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哲学著作,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等作出了卓越的、难以估量的贡献。他的著作《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集中阐释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他在他的著作《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的主张,这与毛泽东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本文旨在浅析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认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这既是它走向中国化的现实途径,也是它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文化认同的过程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改造趋向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断得以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从文化层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途径问题,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本质和功能,凸现和表征它的文化底蕴,都极具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李映方、陈国庆教授主编的《多学科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于2007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背景下由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资助完成的。在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下,这本书的出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该书共13章,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民族理论、宗教观、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文艺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诸多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视野出发,全面、深入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其学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弥补了学术界目前以单一学科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不足。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文艺学、新闻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乎囊括了学术界目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各个学科视角,弥补了学术界目前以单一学科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不足。多学科视角的理论研究,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国化的大厦,使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单调的平面成为活生生的空间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