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不同pH模拟酸雨对葱兰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及Ca2+的调控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10mmol/LCa(NO3)2处理后不同pH(2.0、2.5、3.0、4.0和5.6)模拟酸雨胁迫对葱兰的有机物代谢、膜系统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Chl)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降低,葱兰叶片相对电导率(γ)、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逐渐下降;Chl和净光合速率(Pn)随pH的降低而降低,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先随pH的降低而升高,当pH 2.0时显著降低;在pH≤4.0时,可溶性糖与pH呈显著正相关,SOD和Pn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同一强度酸雨胁迫下,经10mmol/L Ca(NO3)2处理后,葱兰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POD、SOD、Chl和P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γ和MDA显著降低,且各指标的变化随pH的降低变化不明显。模拟酸雨胁迫下,Ca2+能增强葱兰各项生理功能的稳定性,从而减轻酸雨对葱兰的伤害,试验还发现,Ca2+对葱兰的调控作用在强酸度(pH≤3.0)胁迫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中研究了不同pH(2.5、4.5)模拟酸雨对4种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4种木本植物离体叶片经pH 4.5模拟酸雨处理7 d后未出现可见伤害, F_v/F_m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而在经pH 2.5 模拟酸雨处理7 d后,叶片均出现了明显的可见伤害,其中黄果厚壳桂的可见伤害程度和PSII受损程度较其他3种植物小. 经pH 2.5或pH 4.5的模拟酸雨处理后,黄果厚壳桂叶片光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II)大幅度降低,同时PSI环式电子流被激发,这可能是其提高自身抗酸能力的主动调节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黄果厚壳桂的抗酸雨胁迫的能力高于其他3种木本植物,酸沉降可能会提高南亚热带森林群落中黄果厚壳桂的相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选取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及其本地近缘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以叶绿素荧光影像仪研究整株植物在零上低温(10℃)和室温(25℃)条件下,强光(1700molm-2s-1)诱导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的特性,探讨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强光及温度的响应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室温强光处理5 h后三裂叶蟛蜞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本地种蟛蜞菊,而在低温强光处理5 h后三裂叶蟛蜞菊的Fv/Fm、Yield、ETR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本地种蟛蜞菊.本文结果初步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对室温强光适应性强,而对低温强光则较敏感.这一结果暗示外来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可能较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温强光气候,而向北方地区进一步扩散有可能受到低温等环境因子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不同pH条件下的模拟酸雨对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叶片膜损伤、抗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Chl)含量以及气体交换参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H的酸雨胁迫下,山茶叶片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pH为3.0的酸雨处理下山茶叶片SOD活性最大,pH为4.0处理下叶片的CAT和POD活性最大;Chl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气孔限制值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山茶花对酸雨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以作为酸雨灾害严重地区园林绿化及植被构建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下非气孔因素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胁迫使葡萄叶片Chl、Car含量下降,Pn、Gs下降,Ci先降后升,SOD、POD、CAT活性先升后降,O2-.、H2O2含量增高;水分胁迫下葡萄幼苗叶片的Pn与其Chl、O2-.、H2O2、Gs间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分胁迫对葡萄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受气孔因素限制之外,在胁迫后期由活性氧代谢失调所诱导的非气孔因素成为限制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茜草科鸡矢藤属(Paederia)的植物以前在东北地区未曾发现,经过鉴定,鸡矢藤Paederia(Lour.)Merr。确属茜草科在东北地区的1个新分布属种。此次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模拟酸雨对杜仲叶膜脂过氧化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杜仲叶膜脂过氧化及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春夏两季均随酸雨pH的降低而先后降;随酸雨降雨量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保护酶受抑情况夏季较春季严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与酸雨pH值呈显著负相关;春夏两季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0和谷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一定pH值酸雨胁迫下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夏季2种酶活性下降率比春季高;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春夏两季与随酸雨pH降低(夏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由此可见,酸雨对杜仲叶膜脂过氧化及氮代谢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酸雨胁迫和Hg2+胁迫对黄连木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和Hg2+胁迫对黄连木叶绿素含量(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在pH2.5时比对照降低了43.04%;SOD活性在pH值为3.5时下降了34.17%;叶片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且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在Hg2+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随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MDA含量在Hg2+浓度大于0.10 mg/kg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在Hg2+浓度大于0.05 mg/kg时,在第10 d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杜仲光合生理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杜仲光合生理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列模拟酸雨胁迫下,无论春、夏、秋季,杜仲叶叶绿素(Chl)含量和Chl a/b值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pH 4.0~5.6酸雨在春、夏、秋季对杜仲叶Hill反应活力、CO2补偿点、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而在pH 3.5~2.5强酸雨胁迫下Hill反应活力逐渐降低,CO2补偿点和光补偿点明显升高,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则显著下降.另外, 酸雨各处理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杜仲总生物量、杜仲叶药用有效成分(绿原酸、桃叶珊瑚甙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酸雨通过影响杜仲光合生理活性,进而影响其生长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和蟛蜞菊(W. chinensis (Osbeck.) Merr.)水浸提液对萝卜(Daucus carota L.)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结果表明:随着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萝卜和菜心的种子最大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南美蟛蜞菊水浸提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小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其中蟛蜞菊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南美蟛蜞菊更强.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夏蜡梅气孔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干旱对夏蜡梅光合作用的影响状况,为夏蜡梅的保护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2年生夏蜡梅幼苗为材料,分对照、轻度、中度、重度4组,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下气孔导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夏蜡梅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由双峰型逐渐转变为峰值很小的单峰型,与净光合速率有较好的相关性.重度水分胁迫下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为主)引起夏蜡梅净光合速率成倍降低,严重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12.
淹水胁迫对浙江种源鹅掌楸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淹水时间处理下,浙江种源鹅掌楸叶片光合特征的变化为:淹水处理2 h后,鹅掌楸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略有增加;淹水24 h后,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则大幅度下降;淹水处理48 h后,3个指标达到最低值,与对照相比,降幅均在80%以上.这表明淹水时间越长,胁迫对鹅掌楸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抑制作用越严重.而胞间CO2浓度变化不同:淹水24 h前下降;淹水48 h后则大幅度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频度模拟酸雨胁迫条件下菲白竹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竹类植物对高频度酸雨胁迫的光合响应特性及其机制,以园林观赏竹种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为材料,通过模拟不同强度酸雨(pH=2.0、3.0、4.0)高频度处理,研究其对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胁迫处理组均导致菲白竹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酸度越强,降幅越大。酸雨胁迫导致光合速率日变化从对照的“单峰型”向“双峰型”转变,呈现明显的“午休”现象。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总体上则呈上升趋势,表明酸雨胁迫抑制光合速率主要由非气孔限制所致。不同强度的酸雨胁迫均使菲白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Q)显著增加。经过1个多月的恢复期,pH 4.0处理组各荧光参数恢复趋势明显; 而pH 2.0处理组则无法恢复,表明菲白竹对pH 4.0的酸雨胁迫处理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其中,qNPQ的增强可能是菲白竹防御酸胁迫下光破坏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个乌桕新品种‘海滨绯红’、‘海滨紫晶’夏季光合特性并进行比较,为乌桕新品种的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测定2年生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① ‘海滨紫晶’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叶绿素a/b(Chla/b)均高于‘海滨绯红’,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② 两个品种8月光合日变化曲线皆为典型的单峰型,无“午休”现象,‘海滨紫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日均值和峰值均显著高于‘海滨绯红’,而胞间CO2浓度(Ci)则相反;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两个品种Pn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大气温度(T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与‘海滨绯红’相比,‘海滨紫晶’的PnTa的关联度更大,而与大气CO2浓度(Ca)关联度较小;③ ‘海滨紫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均高于‘海滨绯红’,表观量子效率(AQY)低于‘绯红’,其中Pn,max、LSP和Rd存在显著性差异;④ ‘海滨紫晶’的最大光合能力(An,max)、CO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和光呼吸速率(Rp)大于‘海滨绯红’,CO2补偿点(CCP)小于‘海滨绯红’,其中An,max、CSP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两个乌桕新品种在光合特性上均表现出较强的夏季生长适应性。与‘海滨绯红’相比,‘海滨紫晶’光合性能较优,对高温及强光的适应性更强。其较强的光合能力与其在高温强光下所受的非气孔限制相对较小有关,较高的羧化效率和1,5-二磷酸核酮糖(RUBP)再生能力可能是‘海滨紫晶’改善非气孔限制的主要原因,光呼吸可能是其在高温强光下避免光抑制和光破坏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对毛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开始,采用分解袋法,在酸雨危害较为严重的浙江省临安市,模拟研究了酸雨对毛竹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实验设置中度(pH4.0)和重度(pH2.5)酸雨胁迫处理和对照实验(pH5.6),每种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酸雨胁迫条件下,凋落物分解速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毛竹的分解速率随酸雨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减小。毛竹凋落物在对照组中分解速率最高(0.69),其次是在中度酸雨胁迫下的分解速率(0.57),而重度酸雨胁迫下分解速率最低(0.33)。在重度和中度酸雨胁迫下以及对照处理中,凋落物分解95%的时间分别为9.08 a,5.26 a和4.34 a。随着酸雨胁迫强度的增强,毛竹凋落物分解速率对酸雨胁迫的响应表现越敏感。  相似文献   

16.
铀矿区污染土壤上植物资源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南方某铀矿区矿井、水冶厂和尾矿坝铀污染土壤的植物资源及土壤的有机质、重金属等环境背景状况。结果表明:铀矿污染土壤上植物丰富,共有52种,隶属28科51属,矿区污染土壤上自然生长的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占80.77%,木本植物占19.23%,其中多年生植物占65.38%,1年或2年生植物占34.62%,禾本科、菊科植物种类较多,同时发现葎草、辣蓼、狗尾草、牛筋草、叶下珠、蕨、鬼针草、马唐、一年蓬、野菊花、苍耳、商陆等12种耐受性强的优势植物。从土壤环境状况来看,有机质丰富的地段植物种类更加丰富,重金属污染最重的地段植物种类更加贫乏。在尾矿坝,个别植物如商陆、苍耳和辣蓼生长茂盛,不仅形成了一定的群落,而且可能因为受到辐射等因素的影响,植物个体较非矿区自然状态下的生物量更大,这些特点将对铀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复垦有着重要的科研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