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习动机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Domyei的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习目的、学习情感、学习认知、学习情境四个层面,对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寻求激发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习动机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Domyei的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习目的、学习情感、学习认知、学习情境四个层面,对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寻求激发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习动机和课堂焦虑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问卷》和《大学生英语课堂焦虑问卷》,对4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对英语课堂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等进行研究,进而找到激发与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左晓甜 《科技信息》2012,(4):199-200
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比较复杂而且差异性大。本文论述了学习动机的定义及其类型,指出了英语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也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编制双语学习效能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信度0.846,效度0.786),以参与双语课程学习的大学生为抽样框,收集80份有效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大学生双语学习效能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①双语学习效能影响因素模型是1个多维结构,由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认同度、学习氛围、课程设置和管理、师资条件7个因素构成;②男女生双语学习效能影响因素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认同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工科、理科和文科学生的学习效能在学习氛围和学习动机上存在差异,其他维度在年级、专业、性别和户籍等人口变量上均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归纳整理国内的相关文献,对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分别从性别、学科专业、学习动机、个人情绪、网络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六个影响因子方面,进行文献的归纳、分析。最后得出各个影响因子的相关性,以达到正确引导大学生有效学习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走访并调查了我院运动系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150人次。研究发现,我院运动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受其自身特点及文化学习行为特点制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研究分析认为,导致其学习行为特殊性的原因既有诸如学训矛盾的冲突;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为进入大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以及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客观因素,也有运动员大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够明确,自主学习意识的淡薄及缺乏学习毅力等主观原因。经专家调查咨询,获得完善大学生运动员学习行为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高水平运动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最优化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学生自主学习管理模式,以此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与社会情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大学生学习存在着学习动机缺失、对师生教学活动中情感交流的迫切需求、学生间学习合作能力欠缺等三方面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因素是大学生某些社会情感的缺乏,而解决这些现存学习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从社会情感教育入手,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师生问的情感交流互动,拓展师生交流渠道;促进大学生间的学习合作,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施宝林 《科技信息》2007,(15):182-182,149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特征,就激发与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学习动机及其激励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本文分析了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以及学习动机的种类,阐述了在教学中应如何充分利用有关因素和通过适当的途径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种类,阐述了在教学中应如何充分利用有关因素和通过适当的途径来激励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质作用是在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地质作用的动力对地质作用的过程和规律起着控制的作用。一般把地质作用的动力划分为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也相应地划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本文从动力系统观点,强调动力乏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将地质作用的动力划分为构造动力系统、水文动力系统、生物动力系统、人类工程动力系统和地外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高职生学习动力系统障碍的教学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生学习动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源于高职生学习动力系统的结构受损和功能失调。透过高职生学习动力系统病态表征,揭示其发病机理和致病原因,为学习动力系统的辨证施治,探求了三大调控与修正策略:修正学习动力要素,维护高职生学习动力系统;实施有效的教学设计,激活高职生学习动力系统;整合学校情境的影响力,增强高职生学习动力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运用动机理论,对中老年人从事交谊舞锻炼的动机的调查表明中老年人交谊舞锻炼既有直接的动机,又有间接的动机;既有缺乏性动机的,又有丰富性动机的.并显示我国现行的交谊舞活动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团体性较强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成就动机问卷和投射测验比较研究了贵州470名少数民族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男、女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无显著差异。城乡差异对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影响显著。少数民族男、女生均存在成功恐惧,且女生的成功恐惧显著高于男生。成功恐惧主要与人际关系、家庭、学业和事业有关。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数学成绩大多不理想,主要因为学习动机不强而厌学弃学,因此有效激发运动员数学学习动机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具体方法有: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引入竞争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措施能有效激励和发展运动员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7.
祝金彪  陈浩勇 《科技信息》2009,(27):142-142
学习动机是学生发现学习活动有意义,并努力从活动中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倾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只意味着激发他们对正在学习的知识的兴趣,意识到其重要性,还意味着指导他们如何开始学习。本文通过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概述,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职业倾向及学习动机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于重视学科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和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本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对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个性特征及学习动机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个性特征和学习动机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倾向是否匹配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个性特征则对学习动机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学生的职业倾向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Motives for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es( CERs)have received little research atten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motives for CERs in Chinese enterprise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enior executives of 35 small-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in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reveal that China's SMEs have mainly responded reactively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egitimacy motiv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ERs. Strategic motive is also recorded,although to a lesser extent.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要阐述普通教科书中电磁感应定律表达式的基础上,从边界上有换路情况时上述电磁感应定律表达式遇到矛盾提出问题,在深入研究建立电动势的非静电力的同时,对洛仑兹力公式进行推广。从电动势的定义出发导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更一般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