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89-2008年宝鸡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宝鸡市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阶段性上升,而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变化相对平缓,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2)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2002年以前,基本处于轻度失调、濒临失调状态,且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2002年之后,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且过渡到环境滞后型.(3)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协调度进行预测,发现未来10年宝鸡市的经济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继续上升,协调水平将进一步提高.(4)分析指出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经济活力不高,环境污染等问题是限制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为促进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 自相关等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8年38个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耦合协调时空差异影响因素.[结果]1)重庆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子系统综合得分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两个子系统得分时空变化不同步;2)各区县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县耦合协调度最大值由2009年的0.38增长至2018年的0.52,2018年各区县耦合协调度均值较2009年上升26.9%,经济发展较快和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区县耦合协调度较高;3)"一区两群"各区域间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差异波动减小,区域间泰尔指数减小66.7%,主城都市区内部差异增大,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内部差异减小,各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区域间差异;4)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呈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度全局Moran'I指数仅在2013年大于0且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5)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县发展类型逐渐趋于"经济先行";6)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市场化水平持续具有较强影响力,对应指标Q值在研究期内一半以上年份大于0.5,产业结构优化度、气温和降水对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对应指标Q值分别从2009年的0.215 9,0.126 6,0.191 6波动增长至2018年的0.588 0,0.361 7,0.505 5.[结论]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总体处于失调水平,但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今后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强化经济发展,提升市场化水平,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进一步促进重庆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广西区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2003年~2013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对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的时空演变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紧密,且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均表现出较好的上升态势;基于时间维度,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从较低水平耦合协调过渡到高度耦合协调阶段,现已进入良性耦合协调时期;而空间维度上,广西区域内部关于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差异性显著,其中仅桂林、南宁和柳州3市达到了中度以上耦合协调类型,而其他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大都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类颉颃阶段.由此可见,区内部分城市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区进行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区的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梯度差异显著、两极分化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地区普遍分布于东、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地区普遍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整个经济带各地区的主要协调类型为濒临失衡和轻度失衡,主要制约因素为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熵权法、DEA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效率,以及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而得出研究区域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趋势、耦合协调类别和类型,同时探索其时空特征.研究认为:2005—2013年,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类型虽以倒"U"型为主,但发展水平总体上升;"经济带"沿线中部和东部城市以规模报酬递减为主,西部以递增为主.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波动变化,耦合协调类别在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间交替变化;协调类型为经济滞后型;其耦合协调空间特征呈现出从东到西高低相间分布的格局.最后,提出注重经济优化提升是研究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评价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综合评价模型,选择合适的指标,以省域为研究单元评价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1999-2011年间我国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641,处于中等协调阶段,研究期内协调度变化趋势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2)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空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共涉及6种协调类型,其中低度协调和失调的地区占到64.5%,中国省区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层次;(3)协调度的区域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空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析太原市2002—2011年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2002—2011年,太原市的经济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两者间协调度不断增强,协调类型由中度协调发展类经济发展滞后型转变为优质协调发展类人居环境滞后型。  相似文献   

8.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特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关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贫困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是统筹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以典型特困连片区——武陵山特困连片区为例,从地区生态问题出发,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建设—扶贫开发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国家级贫困县多为扶贫开发落后型,非国家级贫困县以生态建设落后型居多.研究得出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角度选取评价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显示,张家界市2007—2017年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基于研究结果,就整体提升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与经济的良好协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2005年—2014年陕西省域时间序列数据,引入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Arcgis10.2从空间上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陕西省整体房地产业及区域经济在研究时段内两者间存在较高的耦合度,且随着时间推移耦合协调度在逐渐改善;部分来看下属10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耦合度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ArcGIS等软件支持下,基于生态与经济2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分析经济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经济区生态经济已由低水平耦合进入拮抗阶段,但2者协调程度仍处于低度协调阶段.经济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和协调度分布不均衡,高值区围绕中心城市分布.根据各研究单元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组合情况,结合耦合度、协调度理论内涵,可将经济区划分为磨合发展型、经济超前型、拮抗发展型、生态主导型4类区域.研究从主体功能区角度提出促进研究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3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对3者之间协调状况的定量分析,是本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宁波市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以宁波市为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宁波市及其各个县市区的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算法计算了3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宁波市经济发展过程中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整体处于一种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and urbanization is not quantified enough in recent researches.Combined with coupling mod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the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and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in eightee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Sichuan from 2000 to 2011.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and index weight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The traffic volume was found to be the main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and space urbanization was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comprehensive urbanization.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transport superiority degree and urbanization( CU)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DU) in 2000-2011. DUvari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CU. In 2011, Sichuan was divided into five regional types. Based on the above observations,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we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6年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保障和生态质量4个维度测度甘肃省14个市州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协调度情况,并借助ArcGis 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2010—2016年,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正相关向较强的集聚倾向演变,且2016年集聚倾向最为明显; 3)甘肃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发展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文明水平大体上呈现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的分异特征; 4)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离高水平协调发展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河西走廊地区整体协调性较好,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协调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1)生态文明建设分区治理; 2)加强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协调性建设,借助政策支持、城市合作等提高区域协调性水平; 3)借助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R模型构建入境旅游指标体系,以新疆2003-2017年入境旅游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时序特征与系统间的作用关系,辨识未来新疆入境旅游的发展重点.结果显示:(1)2003-2017年新疆入境旅游流驱动、状态、响应系统及DSR模型综合评价指数变化差异明显,总体表现为跳跃式上升,响应系统发展大体滞后,其社会环境子系统滞后情况最为显著;(2)新疆入境旅游流驱动-状态-响应系统耦合度C∈[0.494,0.581],基本僵持在磨合阶段,表明系统之间作用能力弱;耦合协调度从严重失调逐渐提升为濒临失调,虽协调程度较低,但发展势头较好.综合来看,新疆需在注重目的地的建设基础上,从社会环境的创造和维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服务水平等提高方面来促进新疆入境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找出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区域核心城市东营和滨州为研究区域,利用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对研究区域2002—2016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以及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同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敏感性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东营和滨州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研究区域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历了从中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5个阶段,应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和滨州的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型城市的研究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 2003年—2016年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相关数据,测度了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三废减排的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应用面板VAR 模型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排放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污染减排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脉冲响应图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的减排具有长期效应,工业废水减排有助于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推动城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