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伍雁 《科技信息》2010,(26):I0147-I014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固有属性,法律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也具有模糊性。本文利用范畴分类中导致语义模糊性的理论从客观世界、主观认识及语言形式这三个分类时涉及到的方面来论述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成因,同时,论述在分类时不同的认知、文化模式也会对范畴的切分产生影响,导致语义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用其典型性和家族相似性对语义模糊做出解释,论证了有些语义的模糊来自于客观世界的模糊。原型范畴为这种由客观世界的模糊导致语义模糊提供了解释的理论依据,而对由观念导致的语义模糊却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3.
杨郭婷 《科技信息》2012,(36):I0097-I0097
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模糊语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流中的语言现象。数字/词的模糊语义生成了人类思维的模糊性。诗歌中,数字使用频率高且寓意深,解读数字模糊语义必须弄清数字的表义以及它运用于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本文运用模糊语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解析,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生成的意象。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学,这就决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具有模糊性。因为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学科.是解释性而不是或对或错的那种传统的规则的描写。它认为界限是区间而不是边线。所有这些模糊思想也体现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主要基本观念上,如隐喻,转喻,范畴,基本范畴,原型,概念等。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语言。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模糊到精确的认识过程,因而,语言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模糊性。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英语的模糊现象,即:语义范围不确定;上下文词义不确定;模糊限制语;修辞语言模糊;语法模糊;指示语模糊和语音岐义等。  相似文献   

6.
语义是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很多语义现象都能从范畴和范畴化过程的角度重新审视,得到新的理解。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大特性。本文利用范畴化理论分别对基本范畴词和上位范畴词的模糊性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孟春梅 《科技资讯》2007,(22):228-228
模糊现象广泛的存在于语言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借助于词语本身的模糊性、精确词语表达模糊含义、添加特定模糊语义词等手段来表达,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可以运用模糊语义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杨晓燕 《科技信息》2013,(1):275-275,330
事物有或兼有的范畴边界模糊性(fuzziness)、本身边界模糊性(vagueness)使得人们对事物的切分与认知不可能明确。量词在使用中会受到外界客观事物这一模糊性的制约。从具体现代汉语动量词入手,研究量词的模糊性,能发现动量词表量的模糊性,把由"精确"到"模糊"的变化看做一个渐变的连续统,把计量模糊性程度上有差异的动量词各次类纳入另一个可与之对应的连续统,可以得到模糊性程度有差异的动量表达连续统。  相似文献   

9.
任何语言都具有精确和模糊两大属性。而语言的模糊性更加引起人们的关疰。对语言的模糊性的研究主要是对语义的研究,而模糊语义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上。一切自然语言的模糊语义都具有如下特征:主观性、客观性、自身模糊性、不可消除性、相对性和传递性。  相似文献   

10.
时间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词汇。时间词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对立统一。结合哲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知识,从语言的思维特征、概念化角度探究模糊时间词的来源发展,并对时间词做简要的划分,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模糊时间词进行语义和语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2.
语用模糊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义的本质特征是"边界不明".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第二,相对性与可塑性;第三,双重性.语义的模糊性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因素,恰恰相反,正是语义具有模糊性特征,语言才能更高效、精确地表情达意和描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英文为例,综合应用结构主义、符号学和关联理论分析语义模糊现象,找出了造成语义模糊现象的原因:语言符号本身的多元性(模糊性)以及认知主体的个体差异.文章指出,对于语义模糊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态度:了解、避免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是广告所采取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形式之一,因而模糊性在广告语言中同样存在,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广告语言的和谐美、朦胧美、含蓄美、意象美等美学特征,实现广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模糊集合论及其处理的狭义模糊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lkan博士在1993年提出“模糊逻辑是似是而非的成功”问题引起了人工智能界和模糊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在[1]和[2]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模糊集合论及其处理的模糊性现象,提出模糊集合论的产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的思维反映。它可以分为狭义性、一般模糊性、广义模糊性和泛模糊性。而狭义模糊性是处理狭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方法。模糊集合论是一种经典数学方法,模糊集合不能处理所有模糊性现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和渐进性决定了人类所使用语言精确的相对性。人类认识自然的模糊过程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从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整体性与西方哲学思维的分析性可认识中国语言的相对模糊性和西方语言的相对精确性。有些词汇在汉语中是清楚的,但在英语中是模糊的;有些词汇在汉语中是模糊的,在英语中却是精确的;模糊思维决定了思维载体的语言的模糊性。从事物存在的两面和多面性认识语言的模糊性,从模糊数学的实用性认识语言的模糊性。语言模糊与精确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语言模糊与精确是相对的,语言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对照诗歌汉英文本,用对等模糊语义、省略模糊语义,使模糊语义具体化,精确化,纳入英语表达习惯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词义的模糊;用"形合神通"、"离(易)形得似"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篇章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不彻底、不完整的。在反应-思维-表达-交际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蕴含着偶然性、局部性、肤浅性,语言也就有了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语义上表现出来,交际在模糊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分子,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文章拟考察是否相关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标准也适合汉语、日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并尝试性地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汉语、日语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在这三种语言中有着共同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