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与数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吴文俊院士以他的精深研究和崇高威望对中国的数学史界给予了鼎力支持,为中国数学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建立了"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拨巨款资助数学史研究,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数学史界的深情与厚望.这不仅是给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以有力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我国数学史同仁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此举已产生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是一项有鲜明特色和深远意义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将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阐述设立此项基金对于我国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其创新意义,并介绍基金项目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吴文俊院士以他的精深研究和崇高威望对中国的数学史界给予了鼎力支持.为中国数学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建立了“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拔巨款资助数学史研究.充分表明了他对中国数学史界的深情与厚望.这不仅是给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以有力的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我国数学史同仁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此举已产生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是一项有鲜明特色和深远意义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无疑将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将阐述设立此项基金对于我国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说明其创新意义.并介绍基金项目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庆祝吴文俊院士九十华诞·数学史专辑"后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俊院士对我国的数学史研究作出巨大贡献,其学术思想的指导作用、研究方向的开拓创新和研究成果的示范作用,对我国数学史研究影响深远,他对数学史学科建设也十分重视,关怀备至,贡献卓著.吴院士对我国数学史研究,特别是高校数学史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给予了支持与帮助,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数学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吴文俊先生是当代中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不仅在数学上做出重大贡献,而且在数学史研究中享有盛誉.他立足中国古代数学经典,独创"古证复原"科学方法,开拓数学机械化道路,认为数学在东西方发展中各成体系,形成"双主流"的科学史观.这是一种反辉格史观,渊源于吴先生中西文化的熏陶和修养、科学创新精神和对数学本质的深刻认识,产生于吴先生在充分挖掘、阐释、论证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之上,彰显了中国古代数学乃至科学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价值,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尊,代表了中国数学史乃至中国科学史研究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括 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的特点,建立一个模型,以说明李俨与钱宝琮领导的“发现”范式与吴文俊领导的“复原”范式对中国的数学史研究的深刻影响。利用这个模型,解释两个重要现象发生的原因:其一,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在 1970年代初和当今两度出现低潮;其二,绝大多数的中国数学史家都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专注在中国传统数学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国的数学史研究应该在现有的研究范式基础上,适时地、适当地予以改进,从发现“有什么数学”、复原“如何做数学”,扩充到“为什么要研究数学”。  相似文献   

6.
日前,由我校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七届吴文俊近现代数学思想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由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著名数学史杂志"Historia Mathematica"主编Thomas Archibald教授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忆吴文俊院士在中国及至世界数学界传奇而平凡的一生,简述了吴文俊院士对中国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对数学大师的缅怀,启迪后人。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中国的"象思维"只能是"象语言","象语言"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而是"象数逻辑"."象数逻辑"通过"取象去形",以"无形之象"追摹自然变化之序而创立推演体系,包括比类推理与太极推理两大推理法则,且深涵价值底蕴.中国"象数逻辑"较之西方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更具本原性,内涵更丰富,包容性更大,其以"象数算法"为基础,但蕴涵其中,并未分化成为独立学科.而中国古代数学本为体用不二之完整体系,洛书、周易之"象数算法"与中国古代数学之"机械化算法体系"一脉相承.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继承创新,不仅对人类数学史,对当今数学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也为今天创建现代的中国语言学、逻辑学,为中国科学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与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吴文俊是世界级数学家,其两大主要贡献是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他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主要体现在:重视数学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大胆开拓数学研究新方向,重视数学人才的培养,重视古代数学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数学史研究的科学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吴文俊受中国古算启发而开展数学机械化研究、李国伟对保其寿《浑圆图》的发掘导出系列成果等实例分析,认为数学史研究可对数学研究产生启发作用或发展数学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内史研究模式和研究者有较深的数学素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 0月 1 7日下午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应邀来我校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参观访问。在气氛热烈融洽的座谈会上 ,吴先生就科学史方法和数学史研究的前沿问题作了生动有趣、见解深刻的发言 ,使与会的师生极受启发。1 0月 2 3日下午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教授、著名数学史专家李迪先生访问我校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 ,并作了题为“科学史研究中的不可能和悬案问题”的学术报告 ,有 30多位师生参加了这次报告会 ,大家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加座谈会和报告会的还有我校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李文林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吴文俊院士从他荣获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中先后拨出1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以下简称“丝路基金”),鼓励和支持有潜力的年轻学者深入开展古代及中世纪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数学与天文学沿丝绸之路交流传播的研究,努力探讨东方数学与天文遗产在近代科学主流发展过程中的客观作用和历史地位,为我国现实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历史借鉴,同时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培养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年轻骨干和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数学在三代萌芽,经过春秋的发展,到战国至西汉以《九章算术》的编纂为代表,进入第一个高潮,在许多领域跃居世界前列.魏晋南北朝是第二个高潮,刘徽以演绎逻辑为主要方法全面证明了《九章算术》的公式、解法,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基础,并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将无穷小分割方法引入数学证明.第三个高潮发生在宋元,贾宪、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创造了欧洲数学大师17-19世纪才得出的许多重大成就.上世纪70年代吴文俊指出,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具有构造性、机械化的特点,并出现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思想.西方数学史家一直将中国排除在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之外.吴文俊提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曾多次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展中的主流”,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传统数学是世界数学发展主流的一部分的问题.微积分的产生也证明中国传统数学属于世界数学发展的主流.微积分产生时的推理模式不是希腊式的,而是接近中国式的.吴文俊受到中国传统数学的构造性、机械化特色以及几何问题代数化思想的启发,产生了数学机械化思想,发展了笛卡儿、莱布尼茨、希尔伯特等的设想,创立了数学机械化理论.他首先在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方面取得突破.接着,提出了一个将问题化为代数方程组求解的数学机械化方案.他从朱世杰的四元消法得到启示,发现了三角化整序法,是目前唯一完整求解代数方程组的方法.吴文俊指出,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实现数学各个不同领域的机械化,是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相似文献   

14.
简述珠算在中国数学史中的地位和当今社会上评价珠算的两种倾向.介绍吴文俊先生对发展珠算事业的指导性建议.在珠算界与数学史界共同努力下,2008年6月珠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吴文俊,著名数学家和数学史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同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等奖项。  相似文献   

16.
钱宝琮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数学史教育与研究,晚年主编出版《中国数学史》,不遗余力地组织编写浅近世界数学史丛书,说明中学数学教科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中诸多内容的来源.丛书虽然未能出版,但他的执着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著名数学史家,李兆华教授追忆了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求学经历,回顾了1978年以来从事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情况,讲述了在天津师范大学创办数学史学科的往事与中国数学史研究心得.这篇访谈录展现了一位数学史家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历程与他的学术成就、治学思想,反映了他对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发展与数学史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吴文俊院士获得500万元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年逾八旬的他还坚持奋斗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上.同时,他还从获得的奖金中拨出巨款设立科研基金,支持多个科研项目.他为祖国的科学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说这是"还债",是科学上的"债",是对党和国家的"债".他的这些举动体现了一位老科学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科学的无私奉献.吴院士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曾经处于世界的巅峰,他呼吁中国数学不仅要振兴,更要复兴!吴院士还对年轻的学者们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在艰苦的科研工作中,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开放的思想,有坚强的毅力,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用吴文俊提出的研究数学史的"新方法论"来研究辅助方程法有关的大量文献,总结了辅助方程法的构造性和机械化性两大特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这两大特点给出了第一种椭圆辅助方程的新解和Backlund变换,构造了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无穷序列新精确解.其中包括无穷序列光滑孤立子解、无穷序列尖峰孤立子解和无穷序列紧孤立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