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学科史上来说,《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一书是汉民族研究突破单一的史学范畴,实现跨越学科界限的有益尝试。《雪球》在应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汉民族的研究,体现了民族史学所寻求的“人类学转向”,同时也成为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示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4):I0001-I0001
5月18日,春风轻拂,艳阳高照,美丽的相思湖畔红灯高挂,彩旗飘扬,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这一天我们迎来了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暨建校54周年庆典大会。广西民族大学54年来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理念,坚持“特色-优势-品牌”的发展之路,按照“精心规划,动态调整,突出优势,适度超前,分层建设”的原则,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办学优势,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学科体系较完整的民族高等院校,逐步成为广西乃至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新的发展起点,也是新的发展机遇,本刊将以学校更名为契机,创新机制,丰富内涵,在保持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本期继续推出的人类学主打栏目是由复旦大学教授郑元者先生主持的“艺术人类学·爱美之心”。郑先生在文艺学、当代美学人类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等学科领域成绩卓著,影响颇深。该栏目特刊出郑元者的《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荷兰学者托马斯·克伦普的《诗歌、歌曲和舞蹈的数字人类学根据及其美学意义》、黄泽的《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历程与特质》、陈元贵的《从仪式的惯例到审美的惯例——审美尺度的客观性》和徐迎新的《心灵的亲征:中国艺术人类学探寻历程》,以飨读者。 作为教育部名栏的“人类学研究”栏目,在关注学术前沿、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上我们竭尽全力.努力组织好稿优稿奉献给广大读者,如本期特推出:黄向春的《地方史、地方文人与地方性知识的互动:以(闽都别记)为例》、刘华芹的《农民工的网络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刘志扬的《从洁净到卫生: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嬗变》、李列的《现代学术视野下的彝族研究》等,这些文章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关心此类问题的读者各取所需吧。  相似文献   

3.
李映方、陈国庆教授主编的《多学科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已于2007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背景下由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资助完成的。在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时期下,这本书的出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求。该书共13章,分别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民族理论、宗教观、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文艺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诸多马克思主义的学科视野出发,全面、深入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其学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弥补了学术界目前以单一学科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不足。该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文艺学、新闻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乎囊括了学术界目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各个学科视角,弥补了学术界目前以单一学科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不足。多学科视角的理论研究,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国化的大厦,使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单调的平面成为活生生的空间立体...  相似文献   

4.
《文学人类学教程》的意义大大地超出了教材的范畴,是一部奠定文学人类学学科基础的著作;《文学人类学教程》最突出的创新和主要建树,就是文学人类学新研究范式的建构。百年来,虽然有不少近现代学者探索文化人类学方法的文学研究,但是明确作为一种整体新研究范式的提出,确实是由叶舒宪完成并由《文学人类学教程》集中体现出来的。对什么是"文学"本体论的反思和建构,是继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后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从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继承到"四重证据法"的提出,叶舒宪以他倡导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完成了一种对国学传统方法的现代衔接与更新。从这些角度看,《文学人类学教程》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学学派及其生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形成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经验,地方性的民族志经验与建构普世性的理论范式之间的张力是大多数非西方人类学学科或者学派都面临的问题.《乡村人类学》一书正致力于这种普遍性的理论范式的梳理和建构,从而使得中国的乡村人类学不至于沦落为以西方为主位的人类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可以说,乡村人类学所试图建构的是一种非西方的理论范式,从而将中国经验,认知体系以及话语体系纳入一个理论框架内.在乡村这一区域所进行的研究以及获得的地方性民族志经验表明,文化价值体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语境,地方性知识应该也必须构成经验的反思的基础和前提,具有这一文化自觉意识的乡村人类学才不至于沦为西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6.
《原始文化》一书长期以来被文化人类学者视为这一学科的开山之作。在书中,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范式",勾勒了文化学的基本轮廓,即提出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范围、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型。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的设置对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通过对科学课程蕴涵知识内容体系和科学 课程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分析,发现目前的理科教师难以胜任《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此,必须改革 高师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完善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在师范院校创办"科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大量合格科学 教育师资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蔡华教授: 欣闻《无父无夫的社会》荣获法兰西科学院奖,我谨代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感到由衷的喜悦。 奖励表明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世界性的,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许。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风情,本身就是一个人类学研究者的天堂,我们也坚信在中国,人类学学科很有发展前途。您的这次获奖无疑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并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一 1990年8月,在杭州召开的“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上,陈桥驿教授作了题为《多学科研究吴越文化》的精彩发言。陈先生认为:“应该组织更多的学科,如地质学、地史学、第四纪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地名学、语言学等等学科,共同来从事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要努力跳出一些旧的窠臼,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学科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促进者,滕星教授指出,中国教育人类学目前仍处于"初步学术化"的发展阶段,但正在迈向组织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并随着与国外学术交流的增多、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和学科知识的积累,该学科很可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进入"井喷式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1.
实践表明,组织基于问题的学习,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必要性,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说明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在2007年10月27日“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论坛的大会中,徐杰舜教授提出“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论争。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人类学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的命题。同时,问题也不止于此。在“中国话语”论争的表征背后所触及到的,应该是一个更为坚实和更为深刻的基底——中国传统。人类学如何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这关涉到中国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诉求、方法范式,以及现实关怀等一系列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为对圆桌论坛的“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学术论争的一种回应和延伸,人类学与中国传统的圆桌座谈会的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刊将陆续发表由徐杰舜教授策划、主持的“人类学与中国传统”圆桌系列座谈会的纪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10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师生迎来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人类学同行。两个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类学新锐论坛"在南京大学河仁楼会议厅顺利召开。论坛由南京大学范可教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南京大学邵京教授、杨德睿副教授、杨渝东讲师,复旦大学潘天舒教授、纳日碧力戈教授。正在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访学的国际知名人类学家,波士顿大学的魏乐博(Robert Weller)教授也出席了论坛。论坛报告人及题目:何潇(复旦大学人类学硕士,德国马普学会人类学博士生),"上海创业梦:金钱、时间与城市移民";何煦(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生),"村落:还是共同体吗?——关于乡村组织生活的田野研究";李铱涵(复旦大学人  相似文献   

14.
将20世纪的人类学在"写文化"方法上的文学转向,同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两相对照,揭示学科互动带来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更新契机。通过对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远古圣人传统的知识考古学发掘,昭示对华夏文明发源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符号编码——玉礼器与青铜器组合的由来,彰显四重证据和五种叙事的立体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本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盘福东先生的《考古学文化考证的瑶族千家峒》,该文以考古学文化与瑶族迁徙为依据探析千家峒的生成,认为瑶族最早的千家峒在今天湖南临湘市龙窖山。证据之丰富,梳理之清晰,可见其用功之深。本期“文化人类学研究”栏目的主题是“口传文化与神话历史”。叶舒宪《人类学的文学转向及“写”文化的多种叙事》是他2008年11月在贵州民族学院召开的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的主题演讲。文章将20世纪的人类学在“写文化”方法上的文学转向,同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两相对照,揭示学科互动带来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更新契机。通过对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远古圣人传统的知识考古学发掘,昭示对华夏文明发源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符号编码——玉礼器与青铜器组合的由来,彰显四重证据和五种叙事的立体研究范式。彭兆荣《我者的他者性——人类学“写文化”的方法问题》说明人类学的写作概念旨在全面和整体性地把握一种文化,对于传统的文学写作和历史写作概念起到一种拓展和补充的作用。王蓓《史诗〈格萨尔王传〉与口传文化》提出:《格萨尔王传》的诸种口传特征与藏族史籍中关于藏文创制的叙事体现出口传与书写两种不同的文化向度,而认识到口传文化的意义将有助于破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运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人类学精华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是一种立足于人类性而不是阶级性的人类学哲学,人类世界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本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从人类世界实践创生论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张景红 《山西科技》2005,(3):76-77,79
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学科辅助型课程整合模式和学科研究型课程整合模式,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设计出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整合模式。该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三者整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运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人类学精华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是一种立足于人类性而不是阶级性的人类学哲学,人类世界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本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从人类世界实践创生论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12月,在迄今30年的发展历程,一直践行"坚持双百方针、繁荣学术文化"理念和宗旨,积极培育知识创新体系、推进素质目标战略、贴近师范教育改革实践、深入学科教学理论前沿、拓宽科学技术应用转化渠道、促进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先  相似文献   

20.
工商人类学是应全球化时代跨国活动中的文化问题而产生的新兴科学,属于人类学和工商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关注,并参与到学科实践工作中,推动中国工商人类学的建设问题。人类学从总体上说在中国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学科,而工商人类学作为应用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前景广阔。田广、周大鸣主编的《工商人类学》就是希望中国的人类学同仁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中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人类学学科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