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分析了项目评估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阐述了风险分析的内容框架包括风险的识别、度量与防范.风险分析的完善应从风险计划的制定、关键变量的确定、信息系统的健全、新工具的开发以及风险储备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概率安全分析作为系统化的安全分析方法,在核电厂安全分析和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分析方法中诸多因素的复杂性,使得概率安全分析的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识别和评估,以确信相关风险的可接受性。概率安全分析中的不定性分为三类:参数不确定性、建模不确定性和完备不确定性,本文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三类不确定性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并结合实际的工作对特定模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不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井工煤矿井下系统中易形成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因素,因此建立井工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基于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设施设备安全风险、作业环境安全风险、安全文化因素、安全信息因素、技术装备保障安全风险、井工煤矿固有安全风险8个维度的井工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区间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IAHP-SPA的井工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数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各个指标的风险等级,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盾构法施工风险的多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铁隧道具有投资规模大、风险因素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这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鉴于风险的模糊性,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概率值或概率区间来描述其发生概率,由此提出了用多个概率区间来分析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以划分地铁及地下工程风险概率等级的5个概率区间为度量标准,设计出风险因素概率等级调查表,通过专家调查法可统计出盾构法施工风险因素概率等级的概率分布;基于调查表,采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分析风险事故概率等级概率分布的多态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某地铁隧道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得到了该工程的风险概率等级,并分析出相应风险概率等级下进出洞洞口密封效果不好、中轴线偏离过大造成管片破裂以及管片密封材料损伤、破坏等因素为重点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及时预测食品安全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分析并建立3层影响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体系,利用云模型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用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集,最后利用模糊法计算风险等级结果,从而实现对评估对象的风险等级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李强 《科技信息》2012,(6):384-385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作为施工企业,要达成项目目标,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对风险管理基本内涵的阐述基础上,介绍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从技术性风险、组织管理风险、环境与社会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多个方面来揭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载体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制约着地下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因而对施工地段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地铁风险评估方法中仍存在着地质风险因素考虑不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大等问题。本文选取了土的力学性质、岩体性质、管涌条件、地下水、岩溶、区域稳定性等6个一级地质风险评价指标,每个一级地质风险评价指标由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表征,并综合整理目前对单一地质风险评价指标的评价中较为成熟的评估方法,应用于一级评价指标风险等级的确定,建立了较为全面和合理的地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各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的评估结果的不相容性,通过可拓学理论中的简单关联函数与关联度,客观定量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减少了传统评估方法中权重赋值的主观性;进而建立了基于可拓评估方法的地质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广州某地铁车站路段为例,应用该模型对其进行地质风险评价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中地质风险等级划分合理,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地质风险情况;该地铁段未处理前地质环境风险等级属于"中等风险",风险等级变量特征值为1.94,属于"中度风险"偏向"低风险"的级别,模型的评估结果与现场勘察结果相符,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隧道坍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隧道塌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影响坍方诱因,选取围岩级别、开挖跨度、埋深、偏压角度、地下水状况、施工水平共6个实测指标作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武广(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为例,构造适于隧道塌方风险预测指标的测度函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判定,得出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评价结果。将已建立的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应用到青山岗隧道和马鞍山隧道坍方风险评估中,并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解决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军机研制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大的问题,根据"证据折扣"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直觉模糊和改进D-S证据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构建了军机研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指标不确信度的Mass函数构建方法;然后,提出了基于区间直觉模糊熵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将各要素的指标集关于评语集的评估证据进行修正与合成;最后,提出了融合冲突系数和Jousselme距离的证据冲突度计算方法并以此度量要素权重,将各要素关于评语集的评估证据进行修正与合成,确定了风险等级。算例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移动网络中设备和服务的移动性引起可用信息和服务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这些特性带来的风险和访问控制问题,提出了采用云模型来度量风险,该方法能真实有效地评估用户间的安全风险。其次,基于该风险评估方法,结合现有的角色、策略、信任和上下文的访问控制技术,提出了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访问控制方法。应用原型设计与分析表明,该智能访问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表达用户间存在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降低了安全风险,增强了移动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关键成功因素的IS/IT项目实施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的IS/IT项目成功因素和成功标准研究成果,提出了IS/IT项目成功因素和成功标准的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中国IS/IT项目的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IS/IT项目成功标准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项目成功标准的有关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个IS/IT项目成功标准模型,该模型包含三个层次:核心层、拓展层和延伸层.对IS/IT项目成功的评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当选择一个恰当的评价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IS/IT项目关键成功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回顾了关键成功因素的有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IS/IT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理论模型,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出我国IS/IT项目的14个关键成功因素,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讨论了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各种不同确定的分布和参数选择问题,提出了水利水电施工进度计划风险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城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入手,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看做是基于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不确定系统.通过判断风险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基于集对分析思想.建立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利用客观的降维方法--投影寻踪确定了因素的权重,降低了风险分析问题的复杂性.重点研究了集对联系度中差异性系数的客观量化方法,将其偏向性和偏向程度加入风险不确定性的计算中,得到了风险闻值的范围,进而得出了风险不确定性的大小.利用该方法对某市做了动态风险分析评价和趋势预测,并得出该市处于中度风险的可能性为52%的结论.该方法解决了以往灾害风险分析中多需要历史灾害数据或大样本数据的问题,为更多的目标物风险分析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IT产品测试项目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IT产品测试项目为背景,对当前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IT产品测试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前主流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和模型,提出了适用于IT产品测试项目的风险管理模型.并结合案例,通过风险分析的方法,对IT产品测试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制定管理计划和跟踪控制,从而使项目管理者更有效地利用风险管理模型来预见和掌控项目中的风险,进而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IT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对于项目的进度风险控制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IT服务外包项目进度风险控制问题,建立了两层的数学模型.考虑到该优化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且具有层次结构,设计了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求解.主要改进包括初始解的启发式方法产生,禁忌表动态构造等方面.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对算法稳定性、算法收敛性和有效性等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禁忌搜索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设计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受到广泛关注,发展前景良好,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对林业碳汇项目进行系统风险评价,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林业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领域林业碳汇专家知识,通过确定网络结构与计算风险参数,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林业碳汇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结合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信息,确定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专家对各类风险因子发生概率及影响大小的打分,利用熵权法计算风险因子权重,以此获得每位专家对于风险源及总风险的评价结果,得到贝叶斯网络运行的全部参数。利用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测度CCER林业碳汇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并判断各类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考虑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特征差异,对该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纳入项目类型节点,通过贝叶斯网络的节点概率模拟功能,计算4类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值,比较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差异。【结果】①CCER林业碳汇项目整体风险值为1.932,四大类风险的风险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风险值分别为2.150、2.022、1.925、1.546;②CCER林业碳汇项目中政策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林业碳汇交易规则变化、国家减排政策变化;市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租金上涨;技术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项目未能获得签发、项目未能获得备案;自然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病虫害、森林火灾;③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碳汇造林项目、竹子造林项目、森林经营项目、竹林经营项目,风险值分别为2.221、2.121、1.954、1.705。【结论】贝叶斯网络能够综合考虑风险水平及风险影响关系两方面信息,在项目风险评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当前条件下CCER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水平中等,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对较高,企业主体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决策时,应密切关注碳汇市场相关政策变化,对项目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有关部门应注重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并提高碳汇市场的稳定性与活跃性;简化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程序,以降低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Industrial risk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isk types both increase wit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any uncertain factors and high risk are inher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g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s.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successful examples and complete and certain knowledge, decision-making methods using probabilities to represent risk, which need many examples, cannot be used to evaluate risk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manufacturing projects. Therefore, a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FMADM) method was developed with a three-level hierarchical decision-making model to evaluate the aggregate risk for green manufacturing projects. A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hierarchical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the aggregate risk and the FMADM method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sk in green manufacturing projects.  相似文献   

20.
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灰色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工程建筑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针对工程建筑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变形分析灰色模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应用GM(1,1)模型和MGM(1,n)模型进行变形的预测和检验,充分证实了应用灰色模型进行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筑的变形分析和安全性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