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陈芝  张帅 《海峡科学》2012,(8):40-41
通过实地调查,对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包括正脊装饰、垂脊、戗脊装饰、翼角装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建筑屋脊装饰特点.该文认为,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具有内涵丰富、制作精美,装饰简约,色彩典雅,题材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装饰丰富多姿,翼角的装饰是屋顶装饰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翼角装饰提升了传统建筑的整体艺术性,丰富了人居处所的艺术文化内涵,是传统建筑中最富表现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民居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舟山古民居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传统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恶劣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使海岛民间信仰具有现实性特征,这是这种现世观产生的地域背景.舟山古民居交融倾向明显的儒佛道文化特征、吉祥装饰图案、建筑空间形式的对立统一以及其特殊建筑形式厍头都反映了海岛民俗文化的现世观.  相似文献   

4.
远洋渔业已成为舟山渔业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渔民投入这个行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舟山远洋渔民语言和文化,本文从渔民语言词汇、句式特点,渔民口语、信仰文化等角度对舟山远洋渔民语言和文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维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动物实验,从舟山黄海葵粗毒中筛选了多种具有强杀虫活性以及低哺乳动物活性的杀虫肽,其分子量约在2~5 kDa之间,在100μg/kg体重浓度下对脊尾白虾以及黄粉虫幼虫具有强且快速的麻痹、致死活性,对小鼠毒性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舟山黄海葵是一个研究和开发杀虫肽的宝库,同时也为从舟山黄海葵毒素中进一步筛选杀虫肽并深入研究其杀虫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传统陶瓷装饰艺术是我国陶瓷文化、艺术中的宝库,浅论了现代陶瓷在装饰艺术上如何借鉴、继承、发展、创新陶瓷传统装饰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西方整脊学,中国整脊学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由中医整脊疗法发展而来的中国整脊学,不仅蕴含着传统中医理论的精华,更有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中国整脊学科的建构过程及当前状况的介绍,针对中国整脊学所涉及理论基础和美国整脊学进行文化和思想层面比较,使我们对中西方整脊学理论在思维的差别上有简单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整脊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莹莹 《科技资讯》2013,(12):215-215,217
装饰色彩是造型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装饰艺术领域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主要类别的艺术设计领域中装饰色彩的发展现状,探讨在主要类别艺术设计领域中,不同地域和文化的装饰色彩相互融合的设计体现,得出在时代大步伐前进、全球一体化的大形式下,装饰色彩的时代性特色,如何在艺术设计作品中体现装饰色彩的本土文化精神,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装饰色彩的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9.
洪祖根  欧阳越峰 《工程与建设》2012,26(3):292-294,303
古代徽派建筑中的装饰雕刻起到点缀美化建筑构件、烘托建筑文化气氛的作用,是徽派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在现代建筑中,随着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的装饰雕刻成为表达建筑文化的主体,并在现代建筑环境中与多种表现手法相融合,成为艺术的作品。该文通过现代徽派建筑装饰雕刻的成功案例,对徽雕的工艺内涵,文化意义以及其传承发展分别进行了分析、挖掘以及诠释。  相似文献   

10.
装饰艺术是人类造物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社会至手工业社会,再到现代工业社会,装饰的意义与风格虽几度变迁,但其主要的发展状况是从表面装饰向结构性装饰(与结构结合在一起的装饰)发展。正确认识装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和角色较避而不谈产品装饰有积极的意义,能给我们的产品设计带来更大的指导。本文从理解装饰的概念入手,分析装饰的各层次的功能,从而引出现代产品设计中装饰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受群山限制,局促在一种"马刺型"(冂)地理区间的南流江水域,历经"腹地(桂东南)——港口(北部湾)"间的长期互动,在岭南旧有的"腹地(西江)——港口(广州)"文化发展模式之外,营造了独具一格的南流江本土文化。特别是,在南方稻作文化、佛教来华、妈祖入桂、移民实边与民族融合等多方面,南流江流域文明发展史并没有做成"西江文明史"的一个附属分支;相反,南流江流域文明史恰好就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在岭南地区的深度演绎。目前,它又是构建"北部湾文化"必不可缺的有机部件,更是推进广西现代化进程赖以探寻的"区域文化力"。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社区文化中,社区精神文化最具核心意义,是社区文化的灵魂,同时以居民生活环境、社区容貌、文化阵地、社区标识等为内容的物质形态文化,与精神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用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陶冶居民情操,营造和睦、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将屈子所创的美人香草意象象征手法运用到小说叙事之中,使喷勃着“烈香”的“金桂”与弥散着“清香”的“莲菱”形成了一组相互对峙的象征性意象,其中蕴藏着浓缩了的文化信息和一番“微言大义”。香菱的血脉及文化渊源来自于具有高人逸士身份的甄士隐,而“金桂”象征着世俗文化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高人逸士正是曹雪芹正邪二赋所来的“与世难容”“有命无运”的人物,他们与世俗的文化价值相抵触,深受其压抑,而“莲菱”意象与“金桂”意象正完成了这样一种象征喻示。在这种象征意象背后,是审美文化与价值观的巨大差异,而曹雪芹正是通过意象暗寓褒贬,寄托他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5.
《论语·宪问篇》“九合诸侯”中“九”字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概括古今注家的歧解大致可分为四类:实数说;虚数说;通假说;同源通用说。从文献例证、字形、读音以及古人行文特点诸方面进行分析,虚数说、通假说虽值得肯定但有失偏颇,实数说则明显有失,同源通用说比较合理。“九合”中的“九”和“合”是同义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胡宿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歌创作极富特色的诗人,被清人视为“西昆后进”.胡宿天圣二年(1024)登上政坛、文坛,治平四年(1067)去世,这四十余年间正是北宋诗坛处在新旧诗风转换时期,因此,胡宿无论是诗风还是诗学思想均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一面.在诗学思想方面,胡宿除主张华实并重外,已有“平淡”之论,是北宋诗坛较早提出“平淡”诗论的诗人,同时,他还赋予“平淡”如古乐一样平和雅正的意义,这与他诗文中多次提到的“正始之音”所包含的“雅正”含义一致;另外,与此相应,他还推动了“清”这一美学范畴在宋代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后期昆体诗人在对西昆体接受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关键词——“影响”与“接受”原则上是一回事。但在“关系”数轴运行指向上,前者往往呈现出被动的意味多一些;而后者则与之相悖。外来性和隐含性是前者凸显表征;后者往往是一种理性“拿来”或全盘“移植”。健康化的国际间文学(文化)交往模式不仅仅是互动的,而且也应当是平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弱势文学(文化)礼遇“影响”与“接受”之“恩赐”的频率要胜过强势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西南山区的庆元县,虽然地处僻远,却拥有为数可观的编木拱梁廊桥,而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资产。综观这些廊桥,虽与邻近浙闽边区其它地域的廊桥共享了类似的营造方式,却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具有了独特的空间美学样貌。事实上,俗称为“鹊窠桥”或“喜鹊窝桥”的庆元廊桥乃是庆元地域空间生产的中介(medium)与结果(product),值得从“地域文化”(localculture)的角度进行深度考察。着眼于此,藉助人文地理学“地域性”(locality)之类学说,对庆元廊桥特有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相应的空间美学作一初步的探究,不仅可为后续类似持续深入研究的参考,亦可作为浙闽有关县市形成合力以进行申遗之类行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尔雅》中“法”与“律”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法”的内涵远远大于“律”,它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所指,而“律”则侧重的是刑法。它们不仅单用,也经常连用,因此逐渐凝固为“法律”一词。但是直到1815年它才正式出现在工具书中,可见现代的法律观念是在明清之后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