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活性染料特征值SEFR选择3类不同特征值的活性染料,每一类选3种,共计9种.分别对特征值高、中、低的3类染料进行低盐染色工艺实验.实验表明,SEFR值中等的一类染料适合进行低盐染色,其固色率均在70%左右,盐的用量为常规用量的1/4~1/3,浴比为10:1,其中以无水硫酸钠与柠檬酸钠2:1复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盐、碱、汽蒸时间对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轧烘蒸和轧蒸短流程工艺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织物表面染色深度K/S值、固色效率及牢度等性能指标,比较了这两种染色工艺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轧蒸短流程工艺较轧烘蒸工艺固色效率略低,但采用此两种工艺,改性棉织物均可以获得比未改性棉织物更高的K/S值,更好的色牢度,均能实现活性染料轧染无盐低碱染色.相比之下,由于轧蒸短流程工艺工序短,更符合节能减排、环保的染色理念,更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活性染料利用率低,染深色及盐用量多的问题,利用自制阳离子明胶蛋白助剂对CVC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优化出有利于提高活性染料吸附上染性能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且研究了改性CVC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CVC织物无盐染色可获得比未改性CVC织物常规加盐染色更高的上染百分率、K/S值、固色效率和皂洗牢度,但是摩擦牢度有轻微降低,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自制的阳离子剂WLS及WLS-20浸轧改性棉织物,评价不同结构的阳离子助剂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轧染无盐低碱染色效果,并与未改性棉织物轧染有盐高碱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LS和WLS-20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均显著提高,均能获得比未改性织物有盐染色更高的K/S值和固色效率,二者皆能实现活性染料无盐低碱染色,但是相比之下,WLS-20助剂是一种较WLS助剂更好的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助剂,能获得更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纯棉灯芯绒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得色率,降低染色成本,实验采用微悬浮体化助剂CAT对纯棉灯芯绒进行预处理,并用活性染料对经预处理的织物进行染色.实验确定了纯棉灯芯绒织物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并比较了经处理织物和普通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染色的样品.实验结果表明,纯棉灯芯绒织物经过CAT预处理可以节约活性染料染色时染料的使用量,并减少染色废弃染料的排放,经预处理的织物和普通织物染色所得样品色牢度基本一致.该技术提高了纯棉灯芯绒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固色百分率,符合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并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广州金瑞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GX-H23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探讨其改性工艺,研究了最佳的改性剂用量及其改性温度和时间,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改性前后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染色织物表观色深度K/S值等染色性能作比较.研究发现,改性后棉织物的上染速率比未改性的快,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和K/S值比未改性织物大.  相似文献   

7.
选用两类活性染料(Cibacron Red LS-2G,Cibacron Blue FN-R)对蚕蛹蛋白纤维长丝染色,讨论了工艺条件(Na2CO3的用量、NaCl的用量、温度)对两类活性染料固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类活性染料对蚕蛹蛋白纤维均有较高的固色率,LS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大于FN型活性染料。NaCl对FN型活性染料的促染效果大于LS型活性染料,LS型活性染料在低盐条件下,也有较高的固色率。活性染料染色后,蚕蛹蛋白纤维长丝的强力损失小于10%.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一种自制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织物进行固色整理.通过对固色剂的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轧余率的探讨,确定了色织物的最佳固色整理工艺为:活性染料染色织物→二浸二轧(固色剂50/L,轧余率75%)→烘干(70℃×3min)→焙烘(150℃×3min).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固色剂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有良好的固色效果,可使织物的干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有所提高.其固色效果与4种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固色后织物色光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选用3种类型的活性染料(Cibacron Red LS-2G,Cibacron Yellow HW,Cibacron Red FN—R)对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染色.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工艺条件(碱剂的用量、促染剂的用量、温度)对吸尽率、固色率的影响.以固色率为主要标准,优化工艺条件,确定染色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这3种活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纤维的固色率不是太高,可用于染淡色和中色.  相似文献   

10.
新型碱剂E-5和纯碱的固色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碱剂E-5替代传统固色剂是活性染料染色的新技术之一,该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活性染料新型碱剂E-5与纯碱固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两者的固色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碱剂E-5固色的固色率、色牢度、匀染性、重现性和稳定性优于纯碱固色,且其用量仅为纯碱的10% 左右,可节省碱剂用量和节省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新型碱剂E-5清洗容易,用其固色可节时省水,从而降低染色废水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总之,新型碱剂E-5可完全替代纯碱作为活性染料染色的固色碱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真丝绸双活性基染料染色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固色碱剂种类及其用量、中性盐用量、染色温度等因素对双活性基染料在蚕丝织物染色中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染料在真丝织物上的键合性能.研究表明:该染料对真丝染色较对棉的条件温和得多,在温度为80℃、pH值为9.0时,对真丝有较好的染色效果,且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牢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活性染料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了交联剂OL-F1X60D在活性染料交联染色中的应用.通过用交联剂对织物进行染色前预处理的方法,提高了活性染料的固色率,使活性染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最终确定了交联剂OL-F1X60D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一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 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当染色温度为100℃、pH值为5.0,保温30min时,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3)活性染科在之后上染,加入30g/L元明粉,8g/L纯碱,保温30min,棉纤维上染率达到最佳;(4)染色织物经色牢度测试均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染色,详细讨论了染色温度、染浴pH值、染色和皂洗方法对染色深度和固色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对染色条件的敏感性。活性染料对锦纶纤维的染色深度、固着率和固着效率受温度、pH值、染料母体结构和活性基的影响很大。毛用活性染料更适合于锦纶纤维的染色,普通乙烯砜硫酸酯及乙烯砜硫酸酯/一氯均三嗪染料可有选择性地加以使用,毛用活性染料合适的染色pH值约为4,其它染料适用的pH值因品种而异.采用酸性染色或先酸性后碱性的染色条件均可,后者的优点是固着效率高,但染色深度未见提高,染色后采用碱性条件皂洗有利于染色深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聚合物无醛固色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高聚合物无甲醛固色剂的合成工艺,分析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优化出较佳合成工艺.用中心旋转法设计了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固色试验,优化出较佳的固色工艺参数:固色剂16~18 g/L,氯化钠8~12g/L,焙烘温度120~125℃.固色后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都提高了0.5级,固色后色度差变化较小,有利于工厂对色.  相似文献   

16.
使用自制的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用浸轧法对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纯棉织物进行了固色整理.通过选用不同的固色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轧液率,探讨了影响该反应型水性聚氨酯固色剂固色效果的因素,得到了最佳的固色工艺,即二浸二轧(固色剂用量为80g/L,整理液pH控制在6~7,轧液率80%)→烘干→焙烘(150℃×3min).该固色剂能明显提高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其固色效果与市售固色剂基本相当,且不影响染色织物的色光.  相似文献   

17.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体系,在水相介质中进行聚合,制备了一种无甲醛固色剂,并将该固色剂应用于活性染料染黑色织物的固色处理.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pH值对产品固色性能的影响.优化出较佳的合成工艺为: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9%,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0℃,反应体系pH值为6.8~7.0.将合成的聚合物应用于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固色处理,耐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级,耐洗色牢度可达4级,与未固色的织物色牢度相比均提高了0.5级.  相似文献   

18.
就活性染料代用固色碱SL在活性染料浸染染色工艺中的应用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使用固色碱SL与传统固色碱碳酸钠在应用性能和效果上的差别.结果表明,固色碱SL用量在2.5—2.7 g/l时与碳酸钠20 g/l固色作用相当;且固色碱SL具有扩散性能好,加料方便,提高固色率、染色后易清洗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常规分散染料不耐碱,造成其无法和活性染料在同浆碱性条件下印制涤棉织物的问题,采用高耐碱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进行涤棉织物同浆印花。分析了色浆中NaHCO3、六偏磷酸钠、防染盐S、尿素的用量,以及焙烘、汽蒸的温度和时间对印花织物得色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同浆印花工艺条件:NaHCO3质量分数为2%、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1%、防染盐S质量分数为1%、尿素质量分数为3%;105℃下汽蒸8 min, 180℃下焙烘2 min。研究表明,耐碱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同浆碱性印花并采用汽蒸-焙烘固色工艺流程,具有工艺步骤少、流程短、节省能耗的特点,所得织物可达到传统两相法印花织物K/S值,且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20.
以Lanasol三原色对羊毛散纤维进行染色,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对比染色后织物的各项性能,研究最适合羊毛染色的工艺条件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Lanasol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时的最佳工艺为染液pH控制在4~5,染色温度在85~100℃下均可,元明粉用量控制在5%(owf)以下,适量加入1%~2%的Albegal B,固色pH在7左右.加入0.1g/L亚硫酸氢钠可以在低温下(80℃)达到较高的上染率和固色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