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从湖州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 Tamura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一烷醇(Ⅰ)、正二十五烷醇(Ⅱ)、正二十四烷酸(Ⅲ)、β-谷甾醇葡萄糖苷(Ⅳ)、β-豆甾醇葡萄糖苷(Ⅴ)、木犀草素(Ⅵ)、芹菜素(Ⅶ)、liriodendrin(Ⅷ)和芦丁(Ⅸ).首次报道了湖州铁线莲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中化合物Ⅰ和Ⅱ首次从铁线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 membranaceum根的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Friedelin,Ⅰ)、海棠果醇(Canophyllol,Ⅱ)、木栓醇(Epi friedelinol, Ⅲ)、3,4 二羟基苯甲酸(3,4 dihydroxybenzoic acid,Ⅳ)、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Ⅴ)、7 羟基香豆素(7 dihydroxycoumarin,Ⅵ)、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Ⅶ)、紫花前胡苷元(Nodakenetin,Ⅷ)。其中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生后不同年龄组家兔外侧腓肠肌各亚体肌纤维MyHCs变化与诱发电位的关系,探讨生后发育期间肌纤维MyHCs组成和作用差异与表型之间的相关联系,采用电生理记录仪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检测外侧腓肠肌各亚体。结果表明中间亚体在刺激时各年龄组的峰值电压基本相同,而外侧亚体和内侧亚体分别有些变化。同时发现成年家兔的持续时间都较幼年的长,这可能与各亚体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有很大关系。外侧腓肠肌各亚体的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MyHCs)电泳条带分别显示MyHCsⅡa、Ⅱd(或Ⅱx)、Ⅱb、Ⅰ共4种,对应于骨骼肌纤维表型ⅡA型(FOG型)、ⅡX(FO型)、ⅡB型(FG型)及Ⅰ型(SO型)4类。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运用SRB法对分离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软木三萜酮(I),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常春藤皂甙元(Ⅳ),海棠果醇(V),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Ⅵ),β-香树精(Ⅶ),α-香树精(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X),除化合物Ⅱ之外,其余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SRB法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Ⅲ、Ⅳ和Ⅵ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5.
野西瓜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为阐明野西瓜的活性成分,并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果实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及光谱解析技术从野西瓜果实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它们是: 6-Hydroxy-12-carboxy-blumenol A-β-D-glucopyranoside(Ⅰ),1H-吲哚-3-乙腈4-O-β-葡萄糖苷(Ⅱ),(6S)-Hydroxy-3-oxo-α-ionol(Ⅲ), 3- 醛基吲哚(Ⅳ), 腺苷(Ⅴ),次黄嘌呤核苷(Ⅵ), 对苯甲酸鼠李糖醇苷(Ⅶ), 蔗糖(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除Ⅱ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Ⅲ为新天然产物,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的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ed, 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中估计精度和计算量难以同时满足实际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数域二分法的 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分析量化了变换阶次误差对参数估计误差的影响,利用单分量 LFM信号变换阶次和分数域展宽的关系,通过迭代不断缩小变换阶次的取值范围,获得满足初设阈值的最优阶次,并利用最优阶次和峰值位置对 LFM信号进行参数估计。采用逐次重构消除的方法,可以对强弱混合的多分量 LFM信号进行参数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信噪比要求的条件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 LFM信号进行参数估计,可以通过参数估计精度的要求选择不同阈值,与传统方法相比,在参数估计精度相当的情况下大大地减小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7.
白蒺藜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从白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醇提液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光谱方法鉴定结构分别为:N-对羟基苯乙酮基-3-甲氧基-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Ⅰ),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 (Ⅱ),3′-甲氧基-槲皮素-3-O-β-D 葡萄糖苷(Ⅲ),3′-甲氧基-槲皮素-3-O-β-D-龙胆二糖苷(Ⅳ),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Ⅴ),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Ⅵ),苯甲酸(Ⅶ),尿嘧啶核苷(Ⅷ)。其中化合物Ⅳ,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
探讨两种方法制备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差异。采集100袋(200ml/袋)ACD-B保存的全血,随机均分为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在采血24h内离心分离血浆制备成普通冰冻血浆(I型普浆),置于-3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30d;第二组在采血6h内离心分离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置于-30℃低温冰箱冰冻保存7d,用4℃冷藏箱法制备冷沉淀,分离出的普通冰冻血浆(Ⅱ型普浆),置于-30℃保存23d。两组保存30d后,取出各组血浆于37℃水浴融化后检测凝血因子Ⅱ(FⅡ),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凝血因子Ⅸ(FⅨ),凝血因子X(FX)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g/L)。结果表明Ⅰ型普浆的FⅡ,FⅤ,FⅦ,FⅧ,FⅩ和Fib的活性水平明显高于Ⅱ型普浆(P〈0.01);而FⅨ的活性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Ⅱ型普浆低于Ⅰ型普浆的质量,但其仍有较高的凝血因子水平,除非需大剂量补充凝血因子的特殊患者外,也可以部分代替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但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凝血因子的损失,提高其普通冰冻血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非压缩状态下第二类哑铃畴(Ⅱ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VBL)的温度稳定性,发现了与材料参量有关的两个重要温度(T)(ⅡD)与(T0)(ⅡD)当温度达到(T )(ⅡD)时,ⅡD畴壁中的VBL开始丢失;当温度达到(T0)(ⅡD)时,所有ⅡD畴壁中的VBL链全部解体。在(T  )(ⅡD)与(T0)(ⅡD)之间,温度越高,ⅡD畴壁中丢失的VBL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10.
研究肌球蛋白Ⅱ在NRK细胞分裂中的作用。分别于分裂中期和后期施加肌球蛋白Ⅱ抑制剂,对细胞分裂进行动态图像采集,采用显微图像分析软件对细胞间桥形态学进行测量分析,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肌动蛋白的分布,研究表明:抑制肌球蛋白Ⅱ可引起NRK细胞核分裂受阻或延迟,使子细胞丧失极性,但不影响胞质分裂进程;在胞质分裂早期,抑制肌球蛋白Ⅱ使分裂沟相对直径迅速变细,曲线明显变陡,胞质分裂晚期各组无明显差别。肌球蛋白Ⅱ抑制组与对照组分裂沟处均有肌动蛋白分布,提示肌球蛋白Ⅱ参与了细胞核分裂和子细胞极性的维持,但不影响肌动蛋白在分裂沟定位。在肌球蛋白Ⅱ受抑制的情况下,NRK细胞胞质分裂模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