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平谷地裂缝是平谷盆地内一类重要的地质灾害,近些年来裂隙有所加剧,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生产生活。本文对平谷地裂缝及隐伏夏垫断裂北段进行勘探研究,总结了平谷地裂缝的基本特征,讨论了地裂缝发育的成因机制及其与隐伏夏垫断裂关系。研究表明:平谷地裂缝主要分布于古白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溢出带,沿今错河河道分布,主要发育为北东或北西向两组,性质为张裂隙;地裂缝发育长度、深度规模有限,一般埋深约7-8m,无“断裂根”构造;地裂缝浅表层充填震动砂脉,揭示了震动液化的根本成因,而现今呈现裂缝塌陷是早期震动液化裂隙在降水或灌溉淋滤作用下砂土流失表现;隐伏夏垫活动断裂构造可能制约了平谷地裂缝发育位置和地裂缝分布特征,断裂带附近应力集中和节理破裂可能是地裂缝发育的构造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大盛 -马站盆地的成因类型 ,重点调查了盆地内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及盆地沉积中心迁移的规律 .盆地内同生构造显示盆地边缘主干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特点 .盆地内生物化石及火山岩年代学特征表明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 .盆地性质为左旋走滑拉分盆地 ,说明郯庐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发生过左旋走滑活动  相似文献   

3.
咸阳市的地裂缝大都沿渭河活动断裂发育,部分专家把地裂缝的出现归为断裂活动所致。为了明确咸阳市城区地裂缝与地下水开采的关系,在对咸阳市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水位观测资料,研究了咸阳市地下水超采区多年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调查访问和资料收集,对比分析了咸阳市城区地下水开采与地裂缝的定性关系,在1986-2006的快速下降阶段,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1.4 m, 而2006-至今的回升阶段,地下水位上升了6.54 m,目前咸阳市地下水水位已经处于回升和相对稳定的阶段。据调查,咸阳城区的地裂缝在1991-2006年高发,2006年之后活动减弱。由此可以确定咸阳市地裂缝活动在时间上与抽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地裂缝发育的空间分布与抽水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裂缝并不是在渭河断裂全线发育,而是主要发育在城区两个主要的抽水沉降漏斗区,尤以漏斗边缘裂缝更为明显。研究对于掌握咸阳地裂缝的成因机理,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开展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格局与油气成藏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沉积格局演化、现今顶面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潜力等角度对渭河盆地新生界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经分析得知,新近纪上新世是渭河盆地最重要的发育时期;固始凹陷和西安凹陷是盆地新生界最具油气勘探前景的地区;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之间的泾阳地区可能发育有鼻隆圈闭;渭河盆地新近系张家坡组具有形成浅层生物气藏的极大潜力,并且具有可观的氦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5.
渭河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强震带即渭河地震带,盆地内滑坡、泥石流、地裂缝也成串集中发生,主要沿渭河断陷盆地主干断裂分布,它们共同组成地质灾害状态系列.这些断裂沿线也时常是氟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多发区.地质灾害和地方病都是处于中国西部的渭河盆地大开发的制约因素.对地质灾害应分别采用预测、避让、控制、设防、抢险等措施;对地方病应设法消除其致病园子和条件因子,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沂沭断裂带北段大盛—马站早白垩世盆地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分析大盛-马站盆地的成因类型,重点调查了盆地内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及盆地沉积中心迁移的规律,盆地内同生构造显示盆地边缘主干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特点,盆地内生物化石及火山岩年代特征表明盆地形成了早白垩世,盆地性质为左旋走滑拉分盆地,说明郯庐断裂在早白垩世晚期发生过左旋走滑活动。  相似文献   

7.
莫里青断陷是伊通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结合盆地基底形态、断裂分布特征、地层构造特征、盆地构造演化历史、盆地油气勘探现状等,莫里青断陷可进一步划分为西北缘断褶带、靠山凹陷、小孤山断阶带、尖山隆起带等三级构造单元。莫里青断陷的发育受控于近于平行的东、西两条边界断裂,即西北缘和东南缘边界断裂。断裂构造是伊通盆地最主要的构造类型之一,包括控盆边界断裂、盆地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断裂及后期盆地反转挤压和基底隆升作用形成的断裂,它们形成数量众多、规模不等、走向不一、性质各异、形成时期不同的复杂断裂系统。分析构造圈闭形态演化、圈闭形成和破坏时期,再结合生、排烃时间和油气运移路径有效性分析,可对构造圈闭有效性、盆地油气资源前景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潜山成因机制及成藏特征,研究断裂与潜山的配置关系,并通过对断裂系统的解剖,总结断裂系统对潜山成藏的控制作用.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潜山按成因机制共分为3个大类8个亚类,其构造形态主要受Ⅰ型(早期伸展断裂系统)、Ⅰ-Ⅱ型(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断裂系统)和Ⅰ-Ⅱ-Ⅲ型(早期伸展中期张扭晚期反转断裂系统)共3种断裂系统控制,其中Ⅰ型断裂系统为早期形成的断裂,促进潜山裂缝储层的发育,并作为遮挡边界有利于油气聚集,同时使潜山与烃源岩对接形成单、双向2种供烃模式,因此,Ⅰ型断裂系统控制的潜山是勘探的有利目标;Ⅰ-Ⅱ型和Ⅰ-Ⅱ-Ⅲ型断裂系统属于多期活动的断裂,控制潜山的形成及演化,更易形成裂缝密集带,但由于断裂多期的活动易导致油气散失,且不利于“供烃窗口”的形成,断裂控储与控藏具有不一致性,故对潜山油藏以破坏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
 辽河坳陷西部断陷西斜坡齐欢地区同生断裂十分发育,为弄清断层与构造、储层和油藏的关系,研究了该区同生断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作用。沙三段至东营组时期,该区发育了一系列的顺凹陷方向倾斜及滑动的同生正断层,断层产状呈铲式,走向为北东向,其控制了区域构造格局。分析了同生断层的生长指数与圈闭类型的关系,认为断裂活动越强,越利于形成局部构造。同生断层下降盘往往是滚动背斜、断鼻等局部构造和砂体发育区域,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同生断层附近往往井网控制程度低,剩余油富集,是老区挖潜剩余油的有利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10.
山西各断陷盆地中地裂缝比较发育,这些地裂缝大多受下伏活动断裂的控制,而地下水活动及其他因素影响、加剧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者发现华北区现代地裂缝、历史地裂和黄土构造节理等松散土层破裂,与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貌和卫星象片等资料反映的现代地壳破裂网络一致。它们都是区域性构造应力场统一作用的产物。σ_1轴为NEE—SWW向的新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华北区断裂与地震活动;决定着松散土层破裂的系统性和区域性,是华北现代地震和地裂活动的主导因素。松散土层破裂特征表明,现今华北断块西部与南部因基底构造蠕滑在表土中主要产生蠕滑地裂缝;而其东部和北部因活断层速滑则主要发生强震,同时在表土层中出现有水平位移的地震断层和地裂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南缘经历了太平洋板块和特提斯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作用的复杂过程,并在不晚于早第三纪早期,已经由活动的大陆边缘转换为不活动的,具有典型的不活动边缘的重力效应特征。根据构造演化分析,大陆南缘的陆缘盆地属不活动边缘拉裂盆地,南海中央海金则属于边缘海盆地。本文阐述了亚洲大陆南缘的主要转换断裂系统,讨论了这些断裂系统所反映的太平洋—特提斯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边界的应力机制和活动方式,认为在特提斯—印度洋域,这些转换断裂系统从西向东延伸,分别属于右旋和左旋滑移。它们对中国大陆南缘边缘构造带和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彦浩特盆地是-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讨论了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对渤海湾地区的影响、作用;提出渤海湾盆地是在中国东部陆壳伸展、拉张作用的构造背景上,叠加右行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拉分──伸展型”复合盆地.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与渤海湾盆地相同的基底构造和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东濮凹陷基底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沿兰聊断裂两侧众多探井岩芯破裂构造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证实了兰聊断裂在东濮凹陷形成过程中的右行平移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胶莱盆地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走滑构造及派生的伸展构造和升降史入手,研究了胶莱盆地的运动学特征.该盆地是一个白垩纪走滑拉分盆地,其升降活动、断块掀斜活动和伸展活动在时间上和强度上密切相关,控制上述活动的是主控断裂的走滑运动。盆地的发育经历了北东向拉分、北西─南东向扩展、南北向拉分和盆地萎缩四个阶段。盆地的拉分过程控制着内部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底辟动力机制及"负花状"断裂形成的主控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含塑性层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开展辛镇构造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根据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结果,分析其深部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探讨伸展构造背景下塑性层的变形特征及其与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在盆地伸展构造背景下,坡坪式基底断层活动导致上盘岩层的地势起伏,后期同构造沉积产生的差异沉降诱发底辟发育;(2)辛镇构造带"负花状"断裂是底辟和区域伸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塑性层为断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滑脱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渭河盆地有滑坡1060处,以黄土滑坡为主,大型滑坡多为复活的古老滑坡,近期有23处在蠕动变形。它们主要集中在5条滑坡带和雨片滑坡区中,常造成阻断交通、摧毁厂矿、掩没村庄、压死人畜的事件,灾害甚重。渭河盆地区域性的黄土构造节理是黄土原有的软弱面和地下水下渗的通道;主要活动断层和活动断块分别控制上列滑坡带和滑坡区的分布,其活动特征、断距和长度大小分别决定了沿线多数滑坡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和规模大小。它们同是该区滑坡的构造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形成和盖层构造演化主要受中生代以来深断裂压剪活动的控制。川东区宽约200—300km之间展布着7—8排高陡背斜带。它们和隐伏的深断裂有成因联系。晚中生代以来,这些深新裂从深层向浅层发展,从盆地边缘向盆地内延伸,导致盆地内断褶构造发育。川东南区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及储层后生孔洞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发育程度适中的低缓或隐伏构造圈闭是天然气聚集的场所。川东南区已知的气藏基本上分布在这类圈闭中。隐伏断裂及构造圈闭是目前钻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与洛杉矶盆地在构造特征和演化主控因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阿尔金断裂带和圣莫尼卡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非常相似,两者山前地区的构造背景也具有可比性.洛杉矶盆地的勘探实践说明断层下盘圈闭有时也能含有很可观的储量.通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认为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构造深部发育的逆冲断裂下盘也应该具有形成油气圈闭的条件.评价和预测此类圈闭的最关键因素是进行走向闭合分析和断层封闭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