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目的和方法、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效果及认识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为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土木工程制图课程进行改革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内容比以前大大增加,同时计算机绘图实习也从计算机基础实习中分离出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成图技术的强化训练。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绘图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方法,通过实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图形处理技术,也使学生早日接触到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选择实习工地,编拟实习大纲,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工地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工程地质是高等教育学校中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学时少,知识涉及面广,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针对课程特性,构建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室内试验及野外认识实习,使学生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用工程地质思维来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以及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专业实习在生物工程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学校多年的实习实践,分析了该专业的学科特点及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提高实习认识、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带队教师结构、强化实习管理、严格实习考核等教学环节的改革措施,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做出了一些专业性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及我校的教学现状,就双师型队伍建设、结构力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试题库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结构计算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我校对结构力学课程建设及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四年求学生涯中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现.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本科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实践性不强、无法挖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潜力等现状,提出了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实践性教学模式和方法.道路工程专业三位一体-双导师制通过教学实践对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显著,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工程实践设计项目对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和再认识,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木工程专业是对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本科教学中偏重理论课程,而忽略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这对培养工程型人才极为不利。而实验实践既能巩固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自身情况,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建立了实验实践的平台,形成规范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工程建造过程中的环境艰苦性、安全风险性、实习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考研冲击等多种原因,使土木工程的专业实习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文章总结了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生产实习教学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实习教学的改革措施,例举了一些成效良好的实习教学方法,为同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普通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又称为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入门实践课程。作者根据防灾科技学院实习现状,从实习内容、师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本校地质认识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对于完善我校基础教学、提升学生对地质学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地质人才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以减少论证性实验、提高工艺性及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工程实践为出发点,本着“以实习养实习,以实验养实验”的原则,旨在改革高等工程专科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通过我校86级至9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共12年、16个班的学生实践证明;本研究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产经营的管理意识,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同时可大大节约实践性教学经费,对提高实验开出率、增强专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分析了目前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据笔者近年来对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习过程的探索与尝试,对如何建立适合工科专业特点的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多更新的工程地质问题不断出现,传统的《工程地质》教育方法、思路和内容急需要修改,以适应新形式下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材多方面的需求。论文探讨了《工程地质》课程教改的必要性,指出应从人材培养目标定位、教学重点、学时分配和课程特色上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还应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工程地质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和培养学生自主实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专业方向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高精尖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以CDIO为教育理念,以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对现有的热能专业方向生产实习进行改革,将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提出校内校外相互配合,实体虚拟相互支撑的生产实习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新的生产实习机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更有利于高精尖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土木工程学科实验室开放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探索创建有效的实验室开放培养模式,多层次、多模块、多渠道地实行实验室开放,利用实验室开放基地为学生搭建工程设计、施工现场参观、学科竞赛、科研等各类平台,全方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让学生提前接触实际工程和科研,为就业及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强化了专业知识,为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做了实质工作,同时大大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冯亚娟  王祥任 《科技信息》2008,(13):166-167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本文从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房地产方向的意义入手,对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房地产方向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房地产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2,(4):102-102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是具有专业特色的较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是中国建筑施工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之一、中国最大500家建筑企业之一。公司具备国家建设部核定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混凝土预制构件专业企业二级等资质。公司经营业务包括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地基与基础、公路路基、桥梁、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工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与销售;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和物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决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从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层面,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了"五维一线"的多元化实习教学模式。探索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思想教学和责权划分为保障,以管理、考核和监控为制度,以拓展实习基地、建立实习平台、实行单独设课、建设教师队伍为措施,坚持五种实习方式结合,形成一个主线、二道保障、三项制度、四条措施、五种方式的多元化实习教学模式。该模式系统全面,对工科专业也具有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讨论,对如何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研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生产实习是所有工科高校中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而生产实习的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认识.针对目前本专业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国内外多所高校实习模式的调研,详细地探讨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实习模式及其改进的方法,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还提出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成立专职教师队伍、引入工程类"project"项目等改革方案,根据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自身兴趣的不同,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实习的模式,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