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再生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深度除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烧杯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FeCl3)及聚合硫酸铁(PFS)对二级出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混凝剂的经济性及选用标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PAC、FeCl3及PFS除磷最佳pH值范围分别为6~9、7~9和7~9.对于较低浓度含磷的二级出水,宜采用PFS除磷,可以在混凝剂投加量较低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除磷率.欲使初始总磷质量浓度为1.735 mg/L的二级出水经混凝处理后,其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体的水质标准,PAC、FeCl3、PFS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40、20、25 mg/L.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滇池环湖截污体系已建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实现出水氮磷稳定达标,通过现场搭建中试规模的系统,研究了外加碳源(乙酸钠)和除磷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对实际污水中氮磷强化去除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滇池农业面源污水常年进水水质质量浓度、碳氮比以及碳磷比均较低,TN和TP质量浓度波动大的特点,可灵活采用外加碳源(乙酸钠)和辅助化学除磷(PAC)的双调控方法或辅助化学除磷的单调控方法,在能够使出水中氮磷达标稳定的前提下,节约运行成本。同时,以中试研究参数为基准,有效地提高了洛龙河混合水质净化厂的实际运行调控效率,缩短了整个系统优化调整时间,并最终实现净化厂各项出水水质参数稳定达标,特别是TP质量浓度稳定低于0.3 mg/L的地方标准要求,预计滇池现有的两座MBR工艺处理厂每年TP的减排量可达65.3 t。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滁州市某市政污水厂的污水部分指标超标问题,本文采用凹凸棒石与聚合氯化铝相组合的方式,开展市政污水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的聚合氯化铝,凹凸棒石的添加能够显著促进污水除磷降浊,当凹凸棒石的添加量为20 mg/L时效果最佳,总磷去除率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92%.  相似文献   

4.
SBR侧流除磷工艺低成本化学除磷及磷回收潜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反应器,SBR)侧流除磷工艺为基础,以厌氧释磷液的富磷污水侧流化学除磷过程为研究对象,围绕磷资源回收,探索低成本化学除磷方法.结果表明,富磷污水化学除磷过程可以缓解碳酸盐对除磷药剂的竞争.当侧流化学除磷池以ρ(P)=3~5 mg/L作为出水磷质量浓度控制目标时,单位药剂(CaO/mg)除磷量为0.6~0.2 mg;除磷药剂的用量为城市污水直接化学除磷系统的7.7%~8.4%;处理单位体积(1 m3)ρ(P)=50 mg/L的富磷污水时,可以得到0.27 kg含磷率为17%的化学污泥.SBR侧流除磷工艺可以回收污水中65%的磷,当提高SBR运行周期n和充水比λ时,磷的回收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精强化混凝除磷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烧杯试验,进行了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去除模拟洗浴废水中磷、氮的试验,探讨了低碳可持续脱氮除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聚合氯化铝(PAC)后能够提高废水中的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为150 mg/L时,通过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是91%,6%和21%;采用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58%和26%,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分别提高了4%,49%和5%;复配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42%和64%,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提高了4%,36%和43%.在强化工艺中,对TN的去除受原水中NH3-N含量的影响,.采用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比采用生物技术脱氮除磷,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量要少.  相似文献   

6.
张金花 《科技信息》2013,(16):471-471
为使出水含磷量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厂通常在生物除磷的基础上,采用化学除磷,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除磷原理,化学除磷工艺,以及化学除磷相关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条件下,选用氯化铁、明矾、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4种常见混凝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出水和二沉池出水进行协同沉淀和后续混凝除磷对比实验;协同沉淀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40mg/L,pH值为2.36~10.09;后续混凝除磷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100mg/L,pH值为2.31~10.07.结果表明,协同沉淀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15mg/L、20mg/L、30mg/L和25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6.79~8.32、5.82~8.32、6.79~6.92和6.79~6.92;后续混凝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30mg/L、70mg/L、50mg/L和40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5.92~10.07、6.92~8.08、6.92~10.07和6.92~8.08.在4种混凝剂中,PAC能够在较小投药量条件下有效地降低出水中的总磷含量,优于其他3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在实现相同除磷效果的条件下,后续混凝除磷工艺所需投药量为协同沉淀工艺的1.6~3.5倍,因此建议采用PAC混凝剂和协同沉淀工艺进行总磷去除处理,pH值保持在中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污水除磷工艺的现状及研究动向;着重介绍污水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如碳源、pH值、温度等,并结合此工艺探讨如何实现磷回收;指出实现从污水中去除磷的目的和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污水除磷和回收磷相结合工艺,应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硅藻原土作为微生物载体处理城镇生活污水,进行连续流小试试验.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19h,好氧段溶解氧2.0~3.0mg/L,回流比200%的情况下,出水COD、总氮、氨氮及总磷的浓度分别为27mg/L,9.5mg/L,0.7mg/L,1.1mg/L.试验表明:缺氧与好氧的总停留时间在1.6h时装置即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装置有着一定的除磷作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对总磷的去除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提高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0.
化学磷回收促进生物除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中碳源不足严重影响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化学除磷宏量效果显著,生物除磷微量作用明显的特点,本试验对少量上清液进行磷沉淀可以相对提高m(C)/m(P)、m(C)/m(N),以达到磷回收和改善处理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m(COD)/m(P)≤25时,抽取10%进水量的厌氧上清液并调节pH=9,利用进水中业已存在的钙、镁等离子沉淀磷,在m(COD)/m(P)≥20时,出水磷体积质量可恢复至0.5~1 m g/L;通过计算表明,化学除磷后约增加了30%的碳源,同时又可回收20%的磷。  相似文献   

11.
工业废渣基复合除磷材料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开发的高效复合除磷材料(EPRC)为对象,对在不同初始磷浓度、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除磷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初始浓度下的等温吸附动力学,一级的相关系数略大于二级,可更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热力学分析表明,在不同温度下,EPRC对磷的吸附焓变均为正值,为吸热过程,且其最小值大干40 kJ/mol;平均吸附能E的能量范围为8~16 kJ/mol.表明该吸附属化学吸附.EPRC在高温下容易吸附磷,反应的△G~O为负值,该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其表观活化能小于100 kJ/mol.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污水中磷的高效去除和磷资源回收,将化学除磷技术与双污泥反硝化聚磷工艺(Anaerobic/Anoxic/Nitration,A2N)结合,开发了新型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Anaerobic/Anoxic/Nitration-Induced Crystallization process,A2N-IC),并比较了A2N-IC工艺和A2N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在进水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为5.22~8.31mg/L的情况下,A2N,A2N-IC工艺TP去除率分别为87.4%,99.6%,A2N-IC除磷效率和稳定性明显优于A2N工艺.2种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分别为84.8%,84.4%.A2N-IC工艺中化学除磷对生物除磷的辅助是保证该工艺稳定高效运行的主要原因.A2N-IC工艺结晶柱中的主要产物为羟基磷酸钙,鸟粪石在结晶柱中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包埋粉末活性炭的高分子凝胶球对废水中无机磷的去除效率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SA)、聚氧化乙烯(PEO)、聚乙烯醇(PVA)、粉末活性炭(PAC)等4种含粉末活性炭的高分子凝胶球吸附无机磷的平衡时间都是2h,PEO-SA-PAC凝胶球的吸附效率最高.实验最佳温度为30℃,是放热反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  相似文献   

14.
三级SBR除磷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生物除磷和反硝化脱氮的机理,污水的脱氮除磷存在基质竞争和泥龄方面的矛盾.为解决该矛盾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工艺--三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三级SBR法),并运用该方法处理了生活污水.该工艺将具有硝化、聚磷和去碳功能的细菌种群分别控制在三级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并结合反硝化除磷技术.实验表明,处理效果稳定,COD 、TN 、TP去除率平均为87%、80%、86%,并可以减少能耗,节约碳源.该工艺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且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和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反应机理及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除磷的耐盐菌株HG-1。通过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 初步鉴定为盐弧菌属(Salinivibrio sp.)。对菌株HG-1的耐盐性能及其在不同盐度下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进行考察, 结果表明菌株对盐度的耐受范围为1%~13%, 最适盐度为3%。进一步的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表 明, 4个环境因素对菌株HG-1磷酸盐去除率影响的强弱为: pH>碳氮比>温度>接种量, 最优的除磷条件为pH 6.5~7.0, 温度30℃, 接种量10%, 碳氮比9, 在该条件下菌株在24小时内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100%。 将该菌株应用于高盐废水的处理, 可实现磷酸盐的有效去除, 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高盐条件下生物除磷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除污染型聚硅酸铁混凝剂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废水除磷的研究,该文采用共聚法制备除污染型聚硅酸铁(PSF)混凝剂,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应用透射电镜(TEM)、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及烧杯搅拌实验,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性质(微观形态及粒径分布)及其除磷效能,初步探讨PSF的除磷机理。结果发现:PSF除磷机理主要是配位吸附作用,Fe3 与PO43-的沉淀反应只占少部分。PSF除磷最佳金属与磷的摩尔比为0.6~1.2,而在该范围内PSF除磷效率比PFA高出30%多。PSF除磷的最佳pH为7~12,而PFA仅为11~12。混凝剂除磷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微观性质,而PSF独特的微观特征正是其具有优异除磷效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进行废水除磷的研究,该文采用共聚法制备除污染型聚硅酸铁(PSF)混凝剂,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应用透射电镜(TEM)、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及烧杯搅拌实验,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性质(微观形态及粒径分布)及其除磷效能,初步探讨PSF的除磷机理。结果发现,PSF除磷机理主要是配位吸附作用,Fe3 与PO43-的沉淀反应只占少部分。PSF除磷最佳金属与磷的摩尔比为0.6~1.2,而在该范围内PSF除磷效率比PFA高出30%多。PSF的除磷最佳pH为7~12,而PFA仅为11~12。混凝剂除磷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微观性质,而PSF独特的微观特征正是其具有优异除磷效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