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生物化学协同除磷技术是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投加化学除磷剂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除磷效果的一种技术。本文分析了生物化学协同沉淀的机理,并通过正确地估计生物除磷的能力可计算出化学除磷所需的药剂量。技术经济分析结果显示,在现行价格体系条件下,生物化学协同法具有比普通曝气法更优越的技术经济性能,而且地价越高,电价越高,药价越低,规模越大,该法就越经济。  相似文献   

2.
SBR侧流除磷工艺低成本化学除磷及磷回收潜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反应器,SBR)侧流除磷工艺为基础,以厌氧释磷液的富磷污水侧流化学除磷过程为研究对象,围绕磷资源回收,探索低成本化学除磷方法.结果表明,富磷污水化学除磷过程可以缓解碳酸盐对除磷药剂的竞争.当侧流化学除磷池以ρ(P)=3~5 mg/L作为出水磷质量浓度控制目标时,单位药剂(CaO/mg)除磷量为0.6~0.2 mg;除磷药剂的用量为城市污水直接化学除磷系统的7.7%~8.4%;处理单位体积(1 m3)ρ(P)=50 mg/L的富磷污水时,可以得到0.27 kg含磷率为17%的化学污泥.SBR侧流除磷工艺可以回收污水中65%的磷,当提高SBR运行周期n和充水比λ时,磷的回收率有望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生物法与化学生物法除磷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配制水样进行生物法与化学生物法除磷比较实验。生物法采用SBR工艺,化学生物法采用在SBR系统中添加Ca^2 的方法。实验表明,化学生物法除磷效果优于生物法,尤其适用于处理PO4^3-较高的废水。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在常规A2/O工艺厌氧池末端接入旁路化学除磷池,并调节化学除磷池的pH值以达到除磷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2/O工艺,当进水TN为40~50 mg·L-1、出水TN为11.8~15.5 mg·L-1时,TN平均去除效率为69.21%;当进水TP为4.2~8.9 mg·L-1、出水TP为0.50~0.75 mg·L-1时,TP平均去除效率为90.57%,较传统A2/O工艺,TN、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04%、2.37%,说明旁路化学除磷对常规A2/O工艺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城市污水回用的关键技术是对净化后的水体即“中水”进行脱磷。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和大量实验研究认为,只有采用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有效去除“中水”的磷含量,从而使众多的污水处理厂将大量净化后的“中水”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配制水样进行生物法与化学生物法除磷比较实验。生物法采用SBR工艺,化学生物法采用在SBR系统中添加Ca^2+的方法。实验表明,化学生物法除磷效果优于生物法,尤其适用于处理PO4^3-较高的废水  相似文献   

7.
化学磷回收促进生物除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中碳源不足严重影响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化学除磷宏量效果显著,生物除磷微量作用明显的特点,本试验对少量上清液进行磷沉淀可以相对提高m(C)/m(P)、m(C)/m(N),以达到磷回收和改善处理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m(COD)/m(P)≤25时,抽取10%进水量的厌氧上清液并调节pH=9,利用进水中业已存在的钙、镁等离子沉淀磷,在m(COD)/m(P)≥20时,出水磷体积质量可恢复至0.5~1 m g/L;通过计算表明,化学除磷后约增加了30%的碳源,同时又可回收20%的磷。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碳源不足、聚磷菌与反硝化菌对碳源存在竞争、泥龄矛盾难以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新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污水脱氮除磷效率,还可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回收.针对该新型工艺,以厌氧释磷的富磷上清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试验优选结晶柱在生物系统中的位置,并考察结晶柱中钙盐投加量对化学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优化结晶过程p H的角度考虑,诱导结晶化学除磷系统宜放置于厌氧沉淀池后;钙盐投加量的增加并不能显著增加磷回收率,但在增加沉淀过程后,增加钙离子投加量可明显提高化学除磷量;粗糙的晶种表面更容易聚集钙磷结晶物,无定形钙磷化合物可能为结晶产物的主要前驱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污水中磷的高效去除和磷资源回收,将化学除磷技术与双污泥反硝化聚磷工艺(Anaerobic/Anoxic/Nitration,A2N)结合,开发了新型双污泥反硝化聚磷诱导结晶磷回收工艺(Anaerobic/Anoxic/Nitration-Induced Crystallization process,A2N-IC),并比较了A2N-IC工艺和A2N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在进水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浓度为5.22~8.31mg/L的情况下,A2N,A2N-IC工艺TP去除率分别为87.4%,99.6%,A2N-IC除磷效率和稳定性明显优于A2N工艺.2种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分别为84.8%,84.4%.A2N-IC工艺中化学除磷对生物除磷的辅助是保证该工艺稳定高效运行的主要原因.A2N-IC工艺结晶柱中的主要产物为羟基磷酸钙,鸟粪石在结晶柱中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废水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控制因素为磷,文章介绍了近些年来废水除磷的方法、机理及优缺点,并进一步介绍了废水除磷的现状、发展与动向.  相似文献   

11.
污水除磷技术研究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晓娟  肖举强 《甘肃科技》2004,20(3):102-103
本文阐述了污水除磷的最新研究动态 ,重点介绍了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吸附法除磷机理和研究现状 ,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探讨了今后生活污水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用天然矿物方解石与硬石膏晶体粉末按10:1-15:1质量比配成混合矿物,在粒径为120800目、时间约为10h,pH值为5-10,温度在25℃-30℃的条件下,除磷率在89%-99%,最终处理后的水体磷平衡浓度在0.4—0.1mg·L^-1。左右;同时,混合矿物的除磷总量与硬石膏用量呈正相关,从而使得在富磷水体中除磷的定量化成为可能.该工艺除天然矿物方解石与硬石膏外,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药剂;能够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除磷,还可以应用于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大、中、小型的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除磷.  相似文献   

13.
市政污水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生物法、化学法、磷酸铵镁结晶法和吸附法的除磷效果和产生的问题,并重点阐述了吸附法除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吸附法具有吸附剂成本低廉、吸附专一性好、可回收磷的优点,吸附法除磷将是今后市政污水消除磷污染和回收磷资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污水除磷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除磷不同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物化除磷法由于其除磷效果好、运行稳定、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适用于处理流量不是很大的含磷废水;生物除磷法可减少活性污泥的膨胀、污泥产出量少、节约能源、运行费用较低,是目前流行的除磷方法;膜技术除磷可克服生物除磷法的缺陷、回收纯净的磷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出物化除磷法与生物除磷法相结合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化学辅助除磷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化学、生物同时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发生生物与化学协同作用;化学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生物絮体除磷作用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投药量/总磷初始量30时,投药量/总磷初始量与总磷去除率间呈线性关系,总磷去除率最高达到84.44%;化学絮凝剂的投加使活性污泥混合液电导率由51.14ms/m增加到52.30 ms/m,颗粒表面电位由-13.2 mV降到-9.1mV,有利于胶体脱稳沉淀和电性中和作用的发挥,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不明显;化学絮凝剂与活性污泥生物絮体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絮体表面孔隙明显减少,絮体更加密实;投药量超过10mg时,生物絮体胞外聚合物总量减少,蛋白质和多糖的比例提高,核酸比例降低,增强了生物絮体的桥联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污水除磷工艺的现状及研究动向;着重介绍污水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如碳源、pH值、温度等,并结合此工艺探讨如何实现磷回收;指出实现从污水中去除磷的目的和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污水除磷和回收磷相结合工艺,应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诱导结晶对反硝化除磷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污泥-诱导结晶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诱导结晶工艺回收磷对反硝化除磷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当摩尔比n(Ca2+)/n(PO34--P)提高到5∶1时,反应器内回收率没有明显的提高,最佳n(Ca2+)/n(PO34--P)为3∶1,回收率可达62.05%;提高磷回收量对厌氧释磷影响并不大,当释磷量保持在(13.44±0.55)mg/L时,聚磷量由21.11 mg/L降至16.42 mg/L,聚磷量与释磷量之比从1.51降至1.24,化学回收磷减轻了生物除磷负担;提高结晶磷回收量会降低聚磷速率,但反硝化聚磷反应均在30 min之后停止,化学回收磷不会对生物除磷造成负面影响,并且生物除磷与化学回收磷相结合的工艺可以在较低进水碳磷质量比的情况下保证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高效产芽孢除磷菌株,采用加热富集、连续驯化、无机磷水解圈的方法从河底污泥中初筛得到64株具有除磷能力的产芽孢细菌,对初筛菌株进行液体发酵,以钼锑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其除磷能力,得到菌株3-6,其除磷能力达34.63%.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对此菌株进行除磷特性研究,考察了辅助碳、氮源及pH值对其除磷能力的影响,优化条件下48 h对污水的除磷率可达到96.86%,并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将其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19.
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的除磷效果及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除磷效果及特性,主要考察了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对总磷的稳定去除效果,以及生物生长除磷、反硝化聚磷、好氧聚磷、膜截留除磷等不同除磷途径对除磷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取得了较好且稳定的除磷效果,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2.0%.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缺氧区发生的反硝化聚磷占到了生物聚磷总量的34.0%~38.6%,反硝化聚磷得到了强化.此外,膜本身对胶体形态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对进一步降低出水磷浓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内外SBR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对SBR在控制参数、检测方法、基质的影响、工艺的改进、硝酸盐的影响、共同脱氮除磷,以及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望了SBR除磷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