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摇瓶浸出实验, 研究了pH值、温度、煤浆浓度和煤粒粒度等因素对真菌脱除煤炭中硫的影响, 并对上述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在煤炭脱硫过程中pH值、温度、煤浆浓度、煤粒粒度对真菌脱硫效率有显著影响;得出真菌脱硫的适宜条件是: pH值为6, 温度为45 ℃, 煤浆浓度为15%, 煤粒度为160 μm. 在上述适宜条件下, 真菌脱硫在2 d内最高可脱除煤中44.96%全硫和54.87%的无机硫,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降解效果提高, 脱硫率稳定.  相似文献   

2.
水煤浆是一种新型、清洁的以煤代油的燃料,具有很多优点,燃用水煤浆对煤炭的综合利用、节约石油能源和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为研究用焦沫代替煤为合成气提供碳源,并实现焦沫再利用和煤炭气化的有机结合,本文以煤和焦沫为原料制备水煤焦浆,分析了不同质量配比、粒径分布、添加剂的用量及种类对水煤焦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水煤焦浆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Alfred粒度分布(d0.841~0.42mm/%、d0.42~0.147mm/%、d0.147~0.075mm/%、d0.075~0.044mm/%、d0.075/%,质量分数分别为25%、18%、15%、36%),搅拌时间为20 min,山东临猗化工添加剂(LYS)更适合制备水煤焦浆,且添加剂的加入量为制浆原料的3‰。本实验为焦沫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对焦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球红假单胞菌降解褐煤时的煤样粒度、菌液用量、煤浆浓度、转化降解时间及pH值的变化,研究以上各因素对煤炭微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煤炭微生物转化率影响的大小为煤样粒度>煤浆浓度>降解时间>菌液用量。试验条件下,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煤样粒度-0.2mm、菌液用量10mL/100mL、煤浆质量浓度0.9g/50mL、降解时间14d,此时经硝酸预处理的义马褐煤的煤炭微生物转化率为41.7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培养基pH值是在呈上升的趋势。用XRD和FTIR测试分析了褐煤的微生物转化产物,结果表明,转化产物的芳香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很大程度降低,官能团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褐煤样中的大量芳香类高聚物降解为低分子量类物质及其他类物质。研究为实现煤炭微生物降解的产业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志颖  董加存 《科技信息》2010,(16):I0307-I0307,I0304
本文对煤浆粘度值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论证,设备与工艺两方面共同存在问题,并最终调节煤浆粘度在正常指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煤炭液化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简述了煤液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煤液化反应机理及工艺分类,介绍了煤炭的液化技术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熊楚安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2(3):237-240,251,202
煤浆质量分数是影响油煤浆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研究了煤浆质量分数对内蒙古胜利褐煤与液化起始溶剂和循环溶剂配制成的油煤浆的流变特性和表观黏度的影响。采用NXS-11A型旋转黏度计测量煤浆体系在30~70℃时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绘制煤浆体系流变曲线和黏度曲线,分析了流变和黏度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胜利褐煤起始溶剂油煤浆和循环溶剂油煤浆都符合宾汉流体的特征;油煤浆体系的塑性黏度、屈服应力和表观黏度都随煤浆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煤浆的表观黏度与煤浆质量分数之间呈指数增长型关系,当煤浆质量分数超过一定数值范围后,煤浆体系的表观黏度会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港口的配煤的意义和现状以及以具体煤炭中转码头配煤工艺设计为例对配煤方式和要求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港口配煤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用于煤直接液化工艺的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部煤浆的流动状态,采用"煤粉-水-空气"系统,研究了非反应状态下煤粉颗粒的分布、煤浆流速分布和床层压力脉动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冷模反应器直径为200 mm、空气的空塔流速为3.9~5.3 cm/s、煤浆的空塔流速为4.5~12.5 cm/s的操作范围内,强制内循环反应器内空间各点的煤粉颗粒分布均匀,其质量分数与进料中煤粉质量分数相一致,没有发生煤粉颗粒的沉积现象;相对于鼓泡床反应器,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煤粉的径向流速更均匀,能够减少或避免大密度固体颗粒在反应器内的沉积现象;强制内循环浆态床反应器内部构件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分布盘的上侧和循环杯的下侧都存在着较强的煤浆湍动和返混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新开发的大煤田─灵武煤田部分矿区煤及乌兰煤为对象,对其煤质特征和煤成浆性及浆体流变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灵武煤田三矿区煤具有低灰、低硫,高挥发分和高发热量的优良特性,煤灰成分以硅、铝为主,灰熔点较低,属轻微结渣型。乌兰煤属高硫焦煤,灰熔点较高。四矿区煤岩相组成差别较大,其中灵武磁窑堡煤丝质组合量高达61.3%,这在中国煤岩相组成中属少见,在最佳制浆工艺条件下,四种煤均能制备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静态沉降稳定性的假塑性水煤浆流体,但除乌兰煤外,灵武三矿区煤所能达到的煤浆浓度普遍偏低,属难制浆煤。同时发现,最高煤浆农度与煤最高内在水分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灵武煤最高内在水分偏高是其难制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双鸭山煤油煤浆的流变特性,采用旋转粘度计分析了在30~70 ℃煤颗粒的直径、煤浆质量分数、煤浆温度以及剪切速率等因素对双鸭山煤油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双鸭山煤油煤浆体系的流变特性符合幂定律模型;当煤粉颗粒直径增大时,煤浆的流变指数n值增加而稠度系数K值减小;随着煤浆质量分数的增大,煤浆的K增大,n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减小;随剪切速率的增大煤浆体系的表观粘度值减小,煤浆体系表现出一定的剪切稀化行为.  相似文献   

11.
煤浆燃料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综述煤浆燃料的发展和技术特征,介绍了水煤浆、油煤浆、甲醇煤浆等处于能源改型中的代油煤基料浆,介绍了煤质、添加剂,煤粉粒度分布对形成稳定煤浆燃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对宁东红墩子煤田煤全面煤质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料浆制备及成浆性能试验。通过对原煤、洗煤和不粘煤等3个煤样的添加添加剂、助熔剂及配煤试验,进行了气化工艺的成浆性能可行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煤沥青水浆清洁燃料,必须研究适合于煤沥青颗粒的湿法磨矿工艺.在试验室球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煤沥青在MC(萘系磺酸盐)、AzMN(自制的改性α-甲基萘磺酸盐甲醛缩舍物)两种助磨剂作用下的磨矿动力学方程式.通过煤沥青在不同助磨剂条件下的粒级分布率比较,分析了煤沥青的研磨特性,确定了煤沥青水浆制备的磨矿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助磨剂可以明显提高煤沥青颗粒的磨矿效果,合成的AZMN对于煤沥青的助磨效果优于MC助磨剂.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1年12月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复,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建设。中心聘请陈清如院士为学术指导,刘炯天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下设技术开发部、基地管理部、设计与工程化部、成果转化与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以及煤炭加工的关键技术与重大工程难题,以"引领和支撑"煤加工与洁净化领域的科技发展为宗旨,以"煤炭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干法分选与节水型选煤工艺与装备"、"低品质煤  相似文献   

15.
根据精细油水煤浆固液两相流体燃料的特征,分析了其对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影响,查找出了燃烧精细油水煤浆使偶件出现磨损和卡死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再通过对发动机工作时气缸中热力过程的分析,研究并总结了精细油水煤浆在柴油机上的燃烧特性,给出了精细油水煤浆的燃烧过程的合理的微观解释;且通过计算精细油水煤浆在发动机中各个工作阶段的着火温度和热效率,说明了精细油水煤浆在柴油机上燃烧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煤炭低温热解工艺的发展,对国内外几种典型的以固体热载体作为热源将煤热解的工艺进行了比较和评述。针对目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认为将循环流化床燃烧和煤炭低温热解组合成技术集成系统,实现热、电、油、气多联产,在燃煤电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赵英杰 《天津科技》2013,40(4):60-62
煤炭装卸运输是港口粉尘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国内外粉尘治理情况以及典型煤炭码头装卸工艺过程和产污环节的分析,指出粉尘产生的环节和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除尘措施,为煤码头的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高轻放工作面回收率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轻放工作面煤炭回收率低的问题,研制使用接煤器减少底板三角煤损;在工作面上下端头采用过渡支架或π型梁支护,合理顶煤;采用多轮顺序放顶煤工艺减少顶煤下落过程中的煤矸混合损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转速、培养温度、初始pH、脱硫时间、煤浆浓度和煤炭颗粒度对煤炭生物脱硫的影响,建立了煤炭生物脱硫反应过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模型检验均方误差接近1×10-3,模型检验样本预测输出值和试验值的决定相关系数达到0.9997,表明该模型对煤炭生物脱硫过程仿真及结果预测效果良好;采用遗传算法工具箱对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脱硫率为47.6%,该结果经实验验证具有可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煤浆运输系统的总能量效率,本文提出一个综合计算方法。在评价过程中考虑了原煤破碎、煤浆制备、清水供应、煤浆输送、煤浆存贮、初步脱水、湿度校正以及污水处理所需要的能量。在系统的全部能量效率中也研究煤浆使用加热干燥或直接燃烧时的效率。在同样系统参数基础下,计算机分析结果得出,在煤浆运输系统中使用粉状煤并非完全是一个能量效率高的系统,特别是当采用重力脱水和运输距离不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