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口地区油菜核盘菌分离鉴定及侵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周口市采集感染菌核病的油菜,对菌核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个单菌系,对该单菌系进行了菌落和显微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系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系内转录间隔区(inter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0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发现与部分S.sclerotiorum的ITS序列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鉴定该分离菌株为S.sclerotiorum.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系与来自意大利、日本及我国武汉地区的菌系聚为一支,说明周口菌系来源广泛.对该菌系侵染油菜叶片的细胞学和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该菌系对耐病和感病油菜品种的细胞反应相似,都没有H2O2积累,差别主要表现在耐病油菜上菌丝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2.
从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分离到2个内源质粒p JTU101和p JTU112,用Bam H I单酶切质粒p JTU101确定其大小,通过同源片段之间发生单交换实现内源质粒p JTU101的抗性标记,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单孢菌40027菌株内源质粒p JTU101拷贝数为1~2,大小约为36.6 kb,被阿泊拉霉素抗性基因标记且在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150株小单孢菌的分类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承德地区土样中分离出来的150株放线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类研究,初步鉴定为小单孢菌属菌株.从中选出100株与3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已知菌株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通过测定发酵液的化学效价,筛选出2株庆大霉素效价高的野生型菌株,其中菌株80221的化学效价为983.58 mg/L,菌株80177的化学效价为1 076.88 mg/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遗传背景下福堤霉素A的产生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及整合了质粒pSET152菌株的抑菌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跟踪不同时期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菌株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小单孢菌40027菌株抑菌活性比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的抑菌活性强;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菌株分别在种子液制备第1 d及第2 d时菌种产素能力较大.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菌株在发酵液制备第4 d为最佳产素时间.分别采用超声波法和反复冻融法破碎菌丝体,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较为理想,为进一步研究小单孢菌胞内产素情况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用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草鱼中分离出7株菌株,分别编号为Ⅰ~Ⅶ;对7株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均得到长约600bp的片段;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输入到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用BLAST工具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Ⅰ为沙雷氏菌,同源性达95%;II为腐生葡萄球菌,同源性达99%;III为荧光假单孢菌,同源性达97%;IV为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同源性达99%;V为嗜水气单孢菌,同源性达99%;VI为杀鲑气单孢菌,同源性达97%;VII为不动菌属,同源性达97%.将Ⅰ~Ⅶ号菌株回复感染健康草鱼,结果沙雷氏菌、腐生葡萄球菌、荧光假单孢菌、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和嗜水气单孢菌对草鱼的危害较大,而杀鲑气单孢菌和不动菌属的感染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解磷菌,对所分离的45株解磷菌进行解磷效果测定,最终得到一株真菌A2菌株,其解磷效果优于其他解磷菌株,对A2菌株进行形态的初步鉴定,然后利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BAM122菌株的ITS相似度达到99%,所以确定该菌为黑曲霉.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解磷能力以及解磷的条件进行研究,最终得到一最佳解磷培养条件:葡萄糖3%,硫酸铵0.8%,初始pH=6,温度28℃,摇床转速170rpm,培养7天,解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从厦门地区2种受感染作物上采集的病原菌株进行鉴定分析,为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从厦门市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集受感染的植物样本,平板分离纯化菌株,提取菌株的总DNA,然后用ITS1和ITS4引物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并测序。在Genbank进行比对,采用Paul~*4.0构建进化树。从花生和草莓的地上部分采集到相似菌株,PCR扩增得到的ITS序列相同,Genbank比对与进化分析结果均显示该株菌与已报道的Poitrasia circinans菌株在ITS序列上存在较高相似性。本研究得到的感染花生和草莓的菌株为同一株菌,属于Poitrasia circinans,命名为Poitrasia circinans hxfq.1,这也是福建省首次报道Poitrasia circinans感染作物。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可降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菌株,研究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多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胺降解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从黄酒麦曲和发酵醪中共分离鉴定得37株糖多孢菌,以菌株产生物胺和降生物胺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获得2株低产生物胺且具有较强降生物胺能力的糖多孢菌(F1902和F2014)。经对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2株菌分别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和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将分离得到的2株糖多孢菌在含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于37℃发酵5 d,发现,两株糖多孢菌对总生物胺降解率分别高达76.41%±0.82%和74.62%±0.84%。进一步对2株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生物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均会影响糖多孢菌的生长及降生物胺能力。其中,S.hirsuta F1902和S.rosea F2014降解生物胺的较适温度为30℃,较适pH值为7,在添加体积分数7%乙醇的环境下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希望研究为利用糖多孢菌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和以黄酒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在四川省玉米弯孢菌种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的27个弯孢菌菌株,在感病品种川单13和抗病品种Mo17进行致病性测定.把病斑大小和产孢量作为弯孢菌致病性鉴定与评价的标准,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弯孢菌或同一种类不同来源的菌株对玉米均有致病性,而且各菌株之间存在致病性的分化,可初步划分为强、中等和弱致病力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续断菊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鉴定和分子系统学鉴定方法对中国商丘地区首次检出的续断菊白粉菌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圆柱形,简单无分枝,大小为108~220μm×10~12μm,包含1个足细胞,2~3个短细胞;分生孢子串生,圆柱形,无明显纤维体,大小为29~42μm×19~24μm;附着胞呈乳头形;病原菌接种叶片病症与自然状态一致,形成薄而边缘不明显的白色斑片;对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获得595bp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10848),经MEGA 3.1软件分析,其与来自二孢白粉菌(Golovinomyces cichoracearum)的AY739111,HM449077,AB453762,AB077673序列聚为1枝,而与来自同属另3个种的ITS序列亲缘关系较远.研究表明,商丘地区的续断菊白粉菌为二孢白粉菌(G.cichora-cearum).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原位预处理糖蜜促进酿酒酵母生长和乙醇生产的原因,开发一条绿色、低成本糖蜜乙醇生产途径。【方法】先在不同温度和初始糖浓度条件下,考察酿酒酵母原始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及其突变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Q的生长和乙醇生产性能差异,再以原位预处理前后糖蜜为发酵底物,测定突变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Q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量、出芽率、乙醇产量、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细胞质内ATP酶和线粒体内ATP酶活力,研究原位预处理糖蜜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在高温发酵糖蜜过程中,突变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Q较原始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表现出更好的生长和乙醇发酵稳定性。当以原位预处理糖蜜作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Q唯一碳源时,其胞内SOD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质内ATP酶和线粒体内ATP酶活力较以糖蜜原料为唯一碳源时分别提高2.51倍,0.92倍,1.80倍和1.45倍,乙醇收率为31.07%,较以糖蜜原料为唯一碳源时提高36.26%。【结论】突变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Q较原始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更适用于糖蜜发酵生产乙醇体系,且新型的原位预处理方法能通过增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Q在糖蜜培养基中的呼吸作用,提高菌株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乙醇收率。  相似文献   

13.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八月脆桃果实(Amygdalus persica cv.Bayuecui)中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074#.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ITS rDNA序列分析,证明菌株074#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elliptica).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为灰葡萄孢霉菌的寄主.通过Biolog FFMicroPlate分析该病原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Botrytis elliptica代谢指纹图谱为最适碳源包括D-果糖、蔗糖、L-苹果酸、琥珀酸、D-葡萄糖酸、L-天门冬氨酸、L-丝氨酸、腺苷、5'-磷酸腺苷等26种,可利用碳源14种,不可利用碳源55种.  相似文献   

14.
两株银杉根际土壤真菌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杉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培养分离,得到了形态上很相似的两株真菌F-1和F-2.在基于形态特征鉴定困难的情况之下,对真菌F-1和F-2的rDNA ITS区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真菌F-1和F-2的ITS序列与来自于10个属30个种的不同真菌的ITS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真菌F-1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F-2属于被孢霉属(Mortierella).结果表明,基于分子水平的鉴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高效等特点,在真菌鉴定分类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株极端耐盐曲霉的分离、 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晒盐场盐池周边的风干野生植被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极端耐盐菌株CCHA, 通过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 耐盐性及金属耐受性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菌株CCHA与 21株己报道的曲霉属菌株同源性为55.9%~100%;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25~45 ℃, 最适温度为35 ℃; 生长pH值范围为2.5~12.0, 最适pH值为5.0~8.0; 生长盐度范围为0~31%, 最适盐度为5%; 对Cu2+有较强的耐受性. 鉴定该菌株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  相似文献   

16.
通过筛选得到一株适合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高产果胶酶菌株EIM-6,基于形态学与ITS序列分子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运用单因子实验确定EIM-6产果胶酶最适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rman设计对影响其产酶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在上升最高点处由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其最适产酶条件.实验优化的最优产酶条件为:w(橘皮粉)4.09%,w(麸皮)3.16%,w((NH4)2SO4)0.35%,w(K2HPO4)0.3%,w(CaCO3)0.24%,初始pH 6,接种量107/mL,转速250 r/min,28 ℃培养80 h酶活达30 231 U/mL,与初始相比,酶活提高2.07倍.  相似文献   

17.
“活化石”植物银杏形态与分子进化(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银杏雌株核糖体rRNA基因转录间隔区rDNAITS区全序列共1172碱基对,其中ITS1长788碱基对,ITS2226碱基对,58SrRNA基因158碱基对.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所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形态上仅有很少变化的银杏,其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分子差异,不同产地栽培株rDNAITS区序列的核苷酸差异值高达25%,这一差异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种间的距离,表明了该类植物形态上的变化与分子进化的不一致.造成形态与分子进化不一致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刚竹秆褐腐病病原形态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竹秆褐腐病在南京地区发生较普遍,影响竹林生长。其主要危害刚竹属的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黄槽刚竹(Ph. viridis f. houzeauana),其中以淡竹受害最为严重。笔者通过对刚竹秆褐腐病病组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试验、分离菌形态学观察及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对扩增出的约559 bp的片段进行ITS序列分子鉴定,最终将在淡竹和黄槽刚竹等上发生的病原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 (Corda) Sa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