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考查了活性炭吸附作用、电解作用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的降解机理。利用正交实验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电极系统对钻井废水的处理是电解和吸附作用协同效应的结果;活性炭感应荷电时处理效果最好;各因素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为初始CODCr浓度>电解时间>pH值>电流密度>电导率;最优水平组合为A4B4C2D3E4。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纳米催化电解技术,对印染废水的COD及色度去除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电导率及pH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和色度的去除率随电解时间的增加和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对色度的去除效果要优于COD.增加电导率对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适当降低废水的pH值有利于增强电解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阳极等离子体电解处理高盐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了阳极等离子体产生的条件,以及废水中盐的浓度、苯酚的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苯酚质量浓度为0.2g·L-1,NaCl浓度为0.4mol·L-1的溶液中,施加90V槽电压,处理10min,苯酚的去除率达100%;处理20min,废水的COD值从0.464g·L-1降到0.010g·L-1,COD去除率可达97.8%.探讨了阳极等离子体电解处理高盐废水中苯酚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将软锰矿粒子电极引入三维电极系统处理钻井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考察电解质和相关运行条件对CODCr去除率和活性氯生成量的影响。实验表明:Na Cl作支持电解质时CODCr去除率明显优于Na2SO4,电解产生的活性氯能进一步促进有机物的氧化降解。软锰矿粒子电极能显著提高活性氯的生成量和电流效率。以Na Cl为电解质,在电导率3600μs/cm、p H值7.0、粒子电极投加量80 g、电流强度0.9 A、曝气600 m L/min、电解40 min的实验条件下电解SMP模拟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61.50%。  相似文献   

5.
在TiO2为催化剂条件下采用紫外光降解废水中的苯酚,通过改变pH值、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光照时间,研究这3个因素对紫外光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紫外光对低质量浓度的苯酚废水在长时间的照射下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光照时间在3 h时苯酚去除率为28.6%;同时进行了紫外光与臭氧协同降解苯酚废水研究,在25 min内苯酚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52.5%和53.4%,结果表明紫外光和臭氧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苯酚的降解效果,并为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固定三维电极法处理餐饮废水的效果,使固定三维电极法与二维电极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处理餐饮废水﹒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固定三维电极法对NH_3-N、COD_(cr)和SS的去除率均较高﹒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各影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顺序为:活性炭投加量废水初始pH电解时间电流密度;最佳实验条件为:活性炭投加量为30 g?L~(-1),电流密度为50 m A?cm~(-2),废水初始pH为6,电解时间为40 min﹒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H_3-N去除率为51.92%,COD_(cr)去除率为81.90%,SS去除率为88.76%﹒  相似文献   

7.
采用脉冲电源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分别考察了各因素对废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并针对脉冲电源和直流电源供电的能耗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电解钻井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66.7%,脉冲电源三维电极法处理钻井废水时CODCr去除率相较直流电源供电提高21.7%;采用脉冲电源供电的单位质量能耗比直流电源供电节能80%。  相似文献   

8.
以含氯苯酚高浓度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解阳极催化技术,研究处理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效果.在反应槽电压8 V,电流密度45 mA/cm2的条件下,处理COD值为1 388,2 343 mg/L的高浓度氯苯酚模拟废水2 h,COD去除率分别达到44%和68%;处理COD值为1 685 mg/L的高浓度含苯酚工业洗涤废水2 h,COD去除率达到59%.结果表明,电解阳极催化方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是有效可行的,并且此法处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便于自动化控制,在治理钢铁工业洗涤废水的应用中将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光催化氧化技术降解苯酚的影响因素,也即溶液PH值、苯酚废水的浓度、催化剂TiO2的用量、光照时间、过度金属离子的掺杂等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机理,对影响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去除率的各种要素,如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原水浓度、pH值等进行了条件试验,得出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去除苯酚静态试验的最佳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集福州市某化工厂酚醛树脂生产废水,用微电解-Fenton试剂氧化-混凝沉淀工艺预处理,考察各影响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工艺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浓度为56920 mg/L,pH为2.30,挥发酚浓度为1279 mg/L,甲醛浓度为12951 mg/L的条件下,Fe/C质量比4∶1,微电解反应时间1 h,H2O2投加量4 g/L,Fenton试剂氧化反应时间为1 h,混凝剂PAM的投加量为800 mg/L,pH为8.5的条件下,废水的CODcr总去除率为89.6%,挥发酚去除率为84.3%,甲醛去除率为98.5%,经过预处理后,酚醛树脂废水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电凝聚法脱除高浓度印染废水CODc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pH值、板间距、电流强度、通电时间、电流密度、投加食盐量的条件下,研究电凝聚法对高浓度染料废水CODcr去除效果,得到了亲水性的高浓度染料活性艳红X-3B染料液CODc,去除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电凝聚法处理染料水的工业化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A/O系统中投加RD药剂来处理尼龙66化工废水,考察了RD药剂的添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套系统,在进水水量由20 L.h-1增加到40 L.h-1,CODcr由555.5 mg.L-1增加到977.46 mg.L-1时,投加RD药剂的工艺系统出水能满足排放标准,出水CODcr为73.76 mg.L-1,去除率达到92.45%,同时出水中氨氮浓度为4.52 mg.L-1,去除率为93.41%,并且系统运行稳定,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增强;而没有投加RD药剂的系统出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带电磁场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测定污水CODcr的去除率考察装置的运行效果,并获得初步的污水处理工艺参数.固定化活性污泥磁性微球在磁场中进行污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为8.50 m T时,处理污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87.57%;当磁场强度为80.7mT时,处理污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98.42%.  相似文献   

15.
COD值是有机物污染水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CODcr的过程中,不仅要消除Cl^-1、NO3^-等离子的干扰,还应关注苯酚(C6H5OH)对CODcr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水中苯酚含量的增高,CODcr值也相应增高,且呈线性关系,由此可知,苯酚是测定CODcr值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且是导致某些工业废水CODcr值偏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粉煤灰处理制浆中段废水,研究了粉煤灰的量、废水的pH和搅拌时间对制浆中段废水色度和CODcr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粉煤灰的量为40g/L,pH为7-9,搅拌180m in时,色度去除效果较好,同时CODcr的去除率可达80.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参与是一种体制外民主参与的新形式,完善了公众参与的手段和渠道。但是,由于存在着非理性、道德缺失等诸多问题和局限性,对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使网络参与走上规范性和有效性辩证互动的发展轨道,伦理的引导和规约必不可少,应对网络参与进行认同与反思前提下的伦理省思,使其在道德规范与制度引导下保持理性限度,并在自由与自律的张力中对网民进行道德约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焦化行业中难以解决的含酚废水问题,提出了利用褐煤热萃取残渣处理含酚废水的新思路。研究了残渣对模拟含酚废水中苯酚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吸附时间、水样中苯酚溶液的pH值等对残渣去除苯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当投加量为1g、溶液的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h时,用褐煤残渣进行吸附,苯酚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1.85%。  相似文献   

19.
树脂吸附法处理高浓度混甲酚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CHA-111,处理对申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合酚废水,该树脂工作吸附量>50mg/ml,酚去除率>99%,CODcr去除率为55%,除酚性能优于美国的AmbctlitcXA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