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耀亢是明清之际的重要诗人,其诗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是强烈鲜明的“诗史”精神,实录现实,揭露明末兵祸对民众的残害,对农民命运及汉文化变化的关注;二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强化诗歌的哲理意蕴;三是善于用典,增强了诗歌的内涵,但部分作品由于用典过度,造成语言艰深,表意晦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李益的生平思想和诗作作了评述。文章共六节:一、时代,家世和生平;二、从迁居洛阳到第一次从军;三、从第一次从军到南赴扬州;四、从南赴扬州到北还京洛;五、从北还京洛到卒于任所;六、李益的诗歌。文章认为:李益是一位思想和经历都比较复杂的诗人,诗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有多样化特点。边塞诗雄浑深婉,间以清奇明秀,随意挥洒而又奔放豪迈。诗体不拘,长于七绝,更是其独特成就,堪称唐代边塞诗的殿军。南方诗歌则清新婉丽,如泣如诉。乐府辞对后来的王建,张籍甚至白居易都很有影响。李益可说是中唐诗坛的巨擘,在文学史的长河中也将永远发人幽思,启人智慧。  相似文献   

3.
甘肃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构筑的乡土世界已引起评论家的关注.一方面是他的乡土诗是西部诗歌的“土特产”,是研究西部诗歌绕不开的一环;另一方面是他的乡土诗歌充满了魅力。然而,他的处女作《想起那人》还鲜有人去研究。笔者认为,研究他的处女诗作,可以有效地把握他的诗歌整体,把握他的作品的变化与发展。诗集《想起那人》内容主要以童年旧事、爱情感受、母爱、故土之爱组成。格调伤感,善于情绪渲染,并借助叠字、复沓造成音乐美;将口语、方言入诗,语言清新,善于将诗歌视角移至过去来增加诗歌容量和怀旧气息;注重诗歌的色彩感,偏重黄色系列和纯沽白色;在情感取向上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对流逝的岁月和情感的怀旧之情,其二是对偶尔、命运的迷惘感。  相似文献   

4.
莫渝的诗凝结着对土地、对家乡的爱,关注现实,贴近人生,他的诗作在海峡两岸传播,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作用;莫渝的诗朦胧而不晦涩,他力图贯穿中西诗歌艺术,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5.
老舍有明确而独到的诗学理念,他对旧诗的态度是平允的。他的抗战诗歌是血性文字,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反映了团结御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歌鲜活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化特点和他将人生艺术化的追求。他1949年以后的诗作则存在政治化、口号化的弊端。温和的幽默是他旧诗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几部宋人编撰的地志和总集中,寻找到几条反证,证明张旭生前不以诗歌名世,其诗作在宋代就已存世极少;而蔡襄的手书墨迹则是其著作权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林徽因的诗歌才华往往被她的爱情传奇所淹没,实际上她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女诗人,她的诗作清雅睿智,充满对生命的思考。由于生活范围所限,林徽因的诗作取材范围较狭窄,但是诗歌中所表现的意象却丰富而富有韵味,表达意象的不同类别也体现了其不同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8.
唐代兴起、发展和成熟的传奇受到了诗歌的深刻影响。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当世的诗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或显或隐的将自己的诗作、才思、情感和笔法融入传奇作品当中。具体表现为显隐两个方面:显性诗笔即是直接将诗作引入作品;隐性诗笔则是意境刻划、诗化语言、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诗人性格气质在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9.
《杨克诗歌集》触及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和经济空间的诗意转换、“新的城市经验”、新的诗歌意象等,其中的一些诗作具有显著的诗学价值,诗人那些表现城市商业形态之下人的精神与情态的诗作,弥补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歌整体面目中存在的某些缺损,其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10.
董斌 《科技信息》2007,(36):266-266
《爸爸的华尔兹》作者西奥多·罗特克(1908~1963)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东部港口城市萨吉诺。他的祖父是德国移民,祖父和父亲都是靠种花为生的花农。罗特克在其父亲花房里的植物世界认识到一种奇怪的,相互矛盾的现象——花房里植物的生与死形成一种神秘的、不可思议的美——这种认识有助于诗人形成对诗歌的敏感.并为其提供了塑造诗歌意象的丰富源泉。罗特克先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和哈佛大学。自1947年起到他去世,罗特克一直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任教,对新一代的诗人有着很大的影响。罗特克最优秀的诗作大多是回忆童年的抒情诗,它的诗作有:《敞开的房子》(1941);《失去的儿子》(1948);《警醒》(1953);《为风说话》(1957)和《远房的土地》(1964)等。  相似文献   

11.
 乾嘉时期的水师名将李长庚,在数十年的缉盗生涯中坚持诗歌创作,留下了百余首诗歌。他的诗歌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清朝一代水师名将的军事生涯与心路历程,从文学的角度反映出清朝的海防状态和将领心理。其诗作主题丰富,包括海战诗、交游诗、写景诗、咏怀诗等多种题材。其海战诗以诗纪史,真实地记录了海洋战争的现场与将士临战时的心理活动;交游诗感情丰富,包含劝勉、报国、思乡等多种情绪;写景诗意趣盎然,充满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咏怀诗直抒胸臆,抒发对战事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李芙蓉 《科技资讯》2006,(22):108-109
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作,探索其诗歌的审美特质,研究其禅宗思想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王维诗歌意境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元代掀起第一次蒙汉文化交流高潮,文学交流亦广泛展开。其中反映蒙古生活的汉族诗人及其诗作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诗作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汉文学关系以及元代诗歌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湘的诗歌表现出一种悖论色彩,即在其诗作中,既有对生命的热情讴歌,又有对死亡的大声礼赞;前期是古典主义唯关的特色,后期则具有鲜明的现代派色彩;既有对人性悖论的困惑,又有对神性的向往。其诗中频频出现诗神这个概念,在世俗社会中,唯有诗神才是诗人心中的乌托邦,但诗神却在现实社会中遭遇尴尬。  相似文献   

15.
“代言”是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这种假托抒情的方式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杜甫诗作中也存有不少代言体诗歌,包括女性视角代言体诗歌、男性视角代言体诗歌、自然视角代言体诗歌这三大类。杜甫利用代言体诗歌使自己戴上一副伪装的“面具”,实现了“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效果。通过对杜甫代言体诗歌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分析杜甫不同视角下代言体诗歌创作的不同之处,进而透视其不同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与席慕蓉作为不同国界、不同时代的两位女性诗人,在爱情的抒写方面都阐幽发微,独有所悟。由于其人生经历、个性气质的不同,其爱情诗作的风格也有着相异甚至极大差别:一个是蕴含在痛苦、奇想中的真情;一个是短暂、辉煌中的不朽。但其爱情终极所指却如此不谋而合,共同指向了永恒——永恒的爱超越了生死,支撑着她们的生命,升华了她们的灵魂,从而丰富了她们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吴均军事诗歌中塑造了一群英雄侠士形象。在诗作中,他将自我形象融入其中,从而加强了军事诗歌的个人抒情色彩;在抒情模式上借助人物形象将内在情感与外在描摹相统一,体现了文人军事诗作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谢坦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08-113
华兹华斯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倡导用老百姓的语言入诗,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写下了纲领性文献——《抒情歌谣集二版序》。但他的诗中也存在些瑕疵,即他的一些诗歌中诗情与诗意间有些许的裂痕,这点在与同时代诗人诗作的比较中可看得更加的清晰。而诗情与诗意二者的化合程度却是评判诗作优劣的最终标准之一。艾略特认为英国自17世纪以后诗歌中出现了"感性脱节"现象。其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也有类似的瑕疵。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完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蓝冰是中国当代现代主义诗歌北方群落的重要成员,他的现代主义诗歌迥异于其他现代主义诗作。他的北方意象丰富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意象体系。为山水立心,为江山立传,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转向。其底层诗歌写作,体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可贵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