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认真学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努力理顺高专办学的新思路。“现代化”要求发展高等教育 ,必须充分认识“高职”的“现代化”教育职能 ,要从手段上努力改革 ,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从发展战略上看 ,我校必须通过改革加强高职的职能建设。  相似文献   

2.
推动大学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大学内部权力的系统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根据大学内部权力的三维结构,全面分析当前大学内部权力的结构失衡问题,提出不同权力维度的结构优化思路:即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横向分散,校部权力向院系权力纵向下移,多个权力主体博弈与权力制衡。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保障内部权力的有效运行,需借鉴分权制衡理论构建大学内部权力的“三权制衡”模式,即需从科学分配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严格规范大学内部权力执行、建立大学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监督等方面,围绕权力配置、权力制衡、权力执行等维度构建系统、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属于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针对新冠肺炎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整合社会资源,科学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的新场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独特的治理功能,遵循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优质高效原则,并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科学有效采取和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精准狙击肺炎疫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应对肺炎疫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功效和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强调必须加强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导的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领导核心,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要的问题是找到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主要途径包括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广大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最近,记者在一次医学研讨会上问抗SARS英雄钟南山院士:“在防治SARS工作中,存在哪些欠缺?”这位耿直的知识分子再一次出言惊人:“现代化的国家不光看GDP反映的经济增长,还要看社会发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疫情报警系统和信息网络相当迫切。”在钟南山看来,这次席卷全国大部分省市的SARS病毒暴露出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表征,彰显了大学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积极响应。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基于扎根理论编码分析法构建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参照群体、自信程度、参与环境均对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参与意愿显著影响参与行为;外在补偿、外在压力及参与能力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组织支持对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行为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为提升学生参与内部治理效果,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进程,高校应着力培育学生参与的内生环境,多方位激活学生参与的内在动力;科学构建制度体系,优化学生参与行动框架与结构要素;加强组织支持建设,消解“行政化”现象对学生主体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历史使命感、办学特色、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建一流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坚持“三个面向”,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等,是洛阳大学建校20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地方大学发展规律的反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国际化、大众化、现代化已成时尚,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教育即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和其他教育形式,无论从什么角度认识,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不同领域培养合格的人才,使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具有从事社会某种职业的专门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准,即从业之前或重新就业前就基本具备某一社会职业或岗位所规定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及社会公德。毫无疑问,这些从业前就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与大学教育中的课程密切相关。大学课程设置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本文从大学课程程度结构的角度,对大学课程的分类进行思考和探讨,尝试性提出以“知识、理论、技能”为标志的课程分类,并试图说明这样分的意义与作用所在,以期进行讨论,从而对促进大学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目前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问题.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人的素质有哪些呢?素质的内涵是什么?人们尚无统一的认识,还在积极探索着.教育理论界应对“素质”的内涵作出规定,因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和把握“素质”一词.把“素质”一词弄清楚了,素质教育涵义便迎刃而解.否则,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便无从操作.  相似文献   

10.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飞 《科技信息》2009,(4):133-13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起步虽然很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一名高职教育就业指导工作者的身份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出发,对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的重要行动,也是大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基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提出中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6个方面的时代要求:一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强化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职能;三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四是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五是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六是构建科学的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怎样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议题,中央和西部地方政府及西部高校十分重视该问题。社会学方法中的“弱干预”是对自组织发育程度高水平社会的小力度干预,“强干预”则是对自组织发育程度低水平社会的大力度干预。迁移到高等教育领域,该概念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为标准,认为没有达到缩小两者之间差距目标的干预对策是“弱干预”;达到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目标的干预对策是“强干预”。从现实的数据分析,从1999年到2019年,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在绝对数量上有所缩小,但在反映质的排名上的差距却在加大。从历史的事件分析,中央政府出于战略转移与国防建设需要所实行的东部高等教育向西部的迁移改变了东西部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为了实现新时期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之间差距的目标,中央政府要继续加大“强干预”的主导作用,鼓励东部地区优质高校到西部办分校;西部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强干预”的辅助工作,制定更加开放、灵活与优质的政策吸引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向西部迁移;西部地方高校需要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强干预”对策,落实“强干预”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衡量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应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在构建普及、投入、质量和效能等指标维度的同时,选取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赛道”、预期而可达、典型而重点、权威而客观的具体标志性指标,在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成就与国际比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未来五年目标进行展望: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高等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贡献突出等特征进一步彰显,各项主要指标接近、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偏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贾健 《科技信息》2009,(25):I0143-I014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闲暇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教育也开始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闲暇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育精准扶贫中政策实践与政策目标之间的背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个案研究,借用马克思的主体性概念,构建起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以国家级贫困县下辖的S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个案,探讨作为贫困治理重要参与者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基层政府的行为策略对扶贫实践偏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维度的“惯习排斥”机制、学校维度的“资源弱积累”机制、社会维度的“资源限制”机制、政府维度的“形式治理”机制是导致教育扶贫实践偏离的重要原因。对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偏离机制的解释和认知的深化,可以为现代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到以“四点一线一面”为战略重点的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西部高等教育政策不断深化的同时,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也饱受争议。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西部高等教育的问题域和前提假设,我们是因为落后而支持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吗?西部高等教育真的落后吗?解构“落后”的身份符码,西部高等教育是一个真实的命题而非虚妄的猜忌,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位的概念——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而是作为一种极具反差的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差异,也具有独特的全局性和整体性功能,其中蕴藏着国家疆域治理的差异公平思维。转向现象的背后,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争取更多资源配置的政策话语,而是要站在西部高等教育本身的全局性功能和地方性知识生产的基础上,以一种文化持有者的眼界来认识西部高等教育,在政策话语和知识生产上克服他者困境,突破资源依赖的传统发展模式,重视以人为基础的制度创新,承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西部高等教育向西看的教育开放布局,处理好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重视国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其设计的逻辑指向在产教关系与科教关系的升级过程中得以体现。产教关系经历了产教分离、教育适应产业和产教融合阶段,继而要实现“以教促产”;科教关系经历了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的变化过程,最终要实现科教并行。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应实现教育推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更应践行大学的职能与使命,其中高水准国际视野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清晰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逻辑指向,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改革,最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调研主要以问卷形式辅以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方式进行,选取陕西某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从“网络非诚信现象是否严重、在网络交往中是否透漏真实信息、网络诚信与教育的关系”等十大问题展开调研。结果显示,网络虚拟环境下非诚信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社会功利主义影响下的网络主体诚信意识淡薄、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安全技术不到位等。多数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诚信品质,加强非诚信责任追究等方式来加强网络诚信建设。这一切都需要政府的制度介入,制度伦理学在治理网络非诚信方面应该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宪法文本是解读“教育”概念的基础。“教育”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的阐释。宪法文本中“教育”经历了正式写入、逐步深入和曲折发展的变迁。现行宪法文本中“教育”一词共出现了27次,涉及教育事业、教育制度、教育普及等不同内容,也涵盖了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领域。“教育”有公民视角下的权利与义务、政府视角下的管理与服务和国家视角下的支持与发展等三重宪法内涵。准确把握宪法文本中“教育”的概念,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