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导了启动子探测质粒pKK232-8为载体克隆嗜碱芽孢杆菌NTT89启动子的研究,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分别消化嗜碱芽孢杆菌NTT89染色体NDA和质粒pKK232-8,在体外重组,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在含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的选择性性平板上筛选转化子,结果从NTT89染色体DNA中克隆到一系列带有启动子活性的DNA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这些转化子抗氯霉素水平在34-500mg  相似文献   

2.
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的利福平及杆菌肽抗性突变与产黄原胶(xanthan gum)的能力正相关。从出发菌株X.C.NK-01中筛选自发突变的利福平抗性(rifampicin—resistent.Rif)和抗菌肽抗性(bacitracin—resistent,Baci)菌株,然后通过28℃,200r/min的250ml摇瓶发酵试验,筛选到两株Rifr及两株Bacir菌株。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和30%,黄原胶粘度分别提高了20%-30%。分析了利福平和杆菌肽抗性突变菌株产胶能力提高的可能生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嗜碱菌与非嗜碱突变株膜蛋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提取不同条件下培养的兼性嗜碱菌NTT36及该菌株的非嗜碱突变株NTT36cs-8(Ery^r)的膜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线性梯度凝胶电泳,发现膜蛋白质带有明显的不同。推测这与嗜碱菌的嗜碱性有关,对嗜碱细菌的嗜碱机理作一初探,以促进对嗜碱菌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耐利福平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结核分枝杆茵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 对包含81bp的利福平抗药性决定区(rifampicin-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RRDR)的3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8株耐利福平菌株中,除一株发生了513,514位密码子的缺失突变外,其他菌株均发生了单核甘酸替换(单点突变),并且这些突变均发生在rpoB基因的RRDR区内.其中531,526,516位密码子的突变率分别为44.4%,27.8%,16.7%,它们之和为88.9%;12株利福平敏感株中有3株检出了与耐药性有关的基因突变.结论 西安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突变以点突变为主,缺失突变则比较少见.最为常见的突变分别位于531位、526位和516位密码子,其中531位密码子的突变率同其他位相比占有明显优势,且531住TCG→TTG突变在rpoB基因所有突变类型中具有最高的突变频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6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包括213株利福平耐药株、55株利福平敏感株)rpoB基因RRDR区进行测序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13株利福平耐药株中有200株(93.90%)在rpoB基因RRDR区发生了突变,在55株利福平敏感株中RRDR均未发生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类型依次为:531位点(55.87%),526位点(16.43%),516位点(10.33%)和511位点(8.92%),以上四个位点的突变菌株数占所有利福平耐药株的91.55%.四川地区利福平耐药株中511位点突变频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6.
用结构三维分析程序TAT,对某工程实例的33层框-剪结构进行分析并计算其配筋量,该结构的抗侧移刚度沿度度方向在两处发生突变,经分析得出结论: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时,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可以出现突变,而且只要转换层的位置选择得当,转换层不必进行特殊加固,结构抗侧移刚度的突变异了配艋量的增大,这一现象只有在转换层内才显得比较突出,而在远离转换层处,其影响大幅减小,其至反而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对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25株奶牛结核分支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检测出14株耐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菌株.用PCR扩增耐药株的rpsL基因片段(370bp)、rpoB基因片段(213bp)和KatG基因片段(458bp),并对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其中5株耐链霉素菌株的rpsL基因在43位点发生突变,均由赖氨酸密码子(AAG)突变为精氨酸密码子(AGG);5株利福平耐药株的rpoB基因在531位点、526位点、5¨位点发生突变,其中有3株分离株的rpoB基因在531位点发生点突变,1株分离株的rpoB基因在526位点发生突变,1株分离株的rpoB基因在531位点和511位点发生了较为少见的联合突变;4株异烟肼耐药菌株,其中2株在315位点发生碱基突变,2株在463位点发生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8.
NIH3T3细胞以劳氏肉瘤病毒(RSV)经温度敏感突变株转染形成的细胞株tsLA90,细胞在允许温度(40℃)时为正常表型,在允许温度(33℃)下为转化表型。40℃时,微丝分布发达,从40℃移至33℃1h,微丝完全解聚,同时,其外基质成分纤粘蛋白(FN)亦相伴解聚。若在40℃以外源性FN或对蛋白激酶C(PKC)具有抑制作用的三氟拉嗪进行预处理后,再转入33℃时便能抑制微丝的解聚。结果提示,除RSV  相似文献   

9.
高温碱性蛋白酶(TAP)菌株的分离及筛选(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1份土样中分离出109株具碱性蛋白酶活力菌株。从中筛选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109号具高温碱性蛋白酶(TAP)活力,在pH10环境中好氧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左右,TAP活力平均为86.9U/mL。109号菌株经亚硝基胍诱变后,得到一株TAP活力提高至301U/mL的突变株M92,该诱变株再用利福平抗性平皿自然分离得到一株具利福平抗性菌株R01,其TAP活力达350U/mL。  相似文献   

10.
快速小波变换,循环卷积和数论变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明了二维Mallat分解算法可通过二维循环卷积来计算,从而快速计算循环卷积的方法,如快速论变换,FFT等,均可用来实现二维Mallat分解算法。这也就提供了快速小波变换的一个新算法。作者分别比较了直接用二维Mallat分解算法和FNTT实现二维Mallat分解算法 法和加法运算的次数,分析表明,在通常情况下,亲 法的中法次数均会少一些,并在微PC/586上用FNTT通过二维Malat分解法对一个  相似文献   

11.
用根癌农杆菌在丝石竹上进行基因转化余沛涛,储旻华,蒋惠英利用很癌农杆菌(Atumefacien)为载体,携带生长素基因,以及抗利福平(Ri~r)和抗卡那霉素(Km~r)基因,对丝石竹(GPaniculata)进行基因转化.进行感染方法(共培养时间)的...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松针提取液抗突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腹注和灌喂两种给药方式,研究了松针提取液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的影响,以观察松针提取液的抗突变效应以及给药途径对抗突变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松针提取液的二种不同给药方式对环磷酰胺的致突变性均有抑制作用,使微核率显著下降,与环磷酰胺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1),但松针提取液抗突变效应并非剂量越大,效果越佳,只有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显示出最佳抗突变效应。亦即剂量与微核率只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42(p<0.05)及r=—0.9782(p<0.05)。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松针提取液的抗突变效应,经x2检验无显著影响(x2=4.370,xh=7.815,x2<xZ。。),实验结果还提示,松针提取液在低剂量时不呈现致突变效应,但灌喂或腹注达一定剂量时却有一定的致突变性,因此在利用松针提取液进行肿瘤防治时,选择适当剂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强  刘自熔 《山东科学》1994,7(2):54-58
通过对菌株产量分布参数的统计学分析,棘抱小单孢菌74#被选作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获得小诺霉素含量为80%的高产突变株的概率以紫外线对原生质体悬液30秒诱变处理为最高(22.8%),5株高产突变株的小诺霉素组份与效价平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3.3%与51.2%.初步探讨了甘氨酸对原生质体化的作用机理以及原生质体诱变与再生处理提高小诺霉素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以黄色短杆菌TQ9806(Met^- Ile^L 2-TA^r α—AB^r β—HL^r SG^r Rif^r300μg/mL)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分另4与氯化锂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利福平抗性为800μg/mL的L-亮氨酸产生菌TK0303,通过对其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和优化,产量由出发菌株TQ9806的22.7g/L提高至目的突变株TK0303的28.3g/L。  相似文献   

15.
用亮氨酸抗性法选育L-甲硫氨酸高产突变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亮氨酸(Leu)抗性为标记筛选L-甲硫氨酸(L-Met)高产突变株.以一株具有M-海因水解酶系统的芽孢杆菌MV0073为出发菌株,经过6轮紫外诱变,筛选出27株抗亮氨酸的L-Met高产突变株.其中突变株M604的L-Met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倍,且培养液中积累的高含量L-Met能在培养后期稳定持续,M604连续传代6次,遗传性状稳定,表明用Leu抗性选育L-Met高产突变株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具有较高活性的突变菌株 T33, 以它为产酶菌株分离提取天冬氨酸酶, 并研究它的酶学特性. 结果表明, 分子量为 190 000. 最适反应 p H= 80, 最适反应温度为 37 ℃. 在p H= 60 时, 该酶呈负协同效应; 在p H= 80 时, 该酶呈正协同效应. 该酶α螺旋度为363%  相似文献   

17.
螺旋霉素产生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o^60处理螺旋霉素产生菌PS,获得了一株抗噬菌体且摇瓶发酵单位比原菌株稍高的突变株R10,继而对R10进行理性化筛选,在加有2-脱氧葡萄糖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到一株抗噬菌体稳定、摇瓶发酵单位又比R10高20%的新突变株,且其摇瓶发酵周期缩短12h、能耐受更高浓度的自身代谢产物-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18.
经过诱变处理西索霉素产生菌,利用菌株抗自身代谢物特征,在添加高浓度的西索霉素的分离培养基上选育获得产生西索霉素比出发菌株单位高的突变株ME97,经过薄层层析,生物效价测定,该突变株所产抗生素主要组份是西索霉素,总有抗生素效价提高,并且其它发酵特征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方法研究了18-8不锈钢管多层对接焊时的应力分布规律,并指出在合适的焊接条件下,当冷却水的流量达到33L/min时,在钢管内壁获得双向压缩残余应力,将明显地提高18-8不锈钢管对接接头抗应力腐蚀破裂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抑菌圈法、稀释涂布法、PCR法评价了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德国小蠊不同肠段肠道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以及"无肠道菌"抗药性德国小蠊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各肠段肠道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别为前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青霉素;中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青霉素;后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青霉素.在不影响德国小蠊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庆大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各62.0μg/ml)饲喂德国小蠊8d后利用稀释涂布法和PCR法均检测不到肠道菌,可以认为虫体肠道菌群已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