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它在西藏的建立与实践,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且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全面繁荣进步。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既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西藏的区情。  相似文献   

2.
王娟丽  王跃 《西藏大学学报》2012,(3):103-107,140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地方政府面临的趋势与潮流。文章从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需要、内部问题的“逼迫”与各族人民多元化的需求、降低行政成本、维护西藏稳定的政治使命等方面,提出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理念、主体、方式、内容,以解决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领域、行政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管理领域中突出的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共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和中共的“民族平等”建国方略。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历史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开拓性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趣论,在世界上树立了多民族国家圆满解决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极大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关系和谐,为构建“和谐广西”奠定了基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广西”。  相似文献   

5.
浅淡西藏"密芒"围棋的发现和相关传统藏棋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西藏考古发现中的石制棋盘,就西藏围棋(密芒)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就西藏“密芒”(围棋)兴盛与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建议有关部门应对西藏“密芒”(围棋)发生史,发展史进行认真的研究,使这一传统的体育项目得到开发,以弘扬民族传统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民族经济思想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提出“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搞上去,否则民族区域自治是句空话”;20世纪80年代,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创造,作为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获得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经历了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后,更加感觉到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民族团结历史和经验的可贵,需要专家学者从理论上总结和提高蒙古族、朝鲜族在民族区域自治历史进程中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实践经验,为解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只能走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赋予少数民族地方“变通补充权”,体现了国家充分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它与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国家法制统一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自1951年5月23日与中央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以来,经过60年的风风雨雨,西藏已由一个政教合一的、落后封闭的封建农奴制社会逐步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文章以1989年、2008年为时间节点,分三个阶段,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视角出发,就西藏和平解放60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历史梳理与学理分析,以深化认识西藏经济社会的区域性与民族性发展规律.进而助推西藏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回顾、总结了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在改善人权方面的巨大成绩。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出结论,5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完全符合西藏社会发展方向,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今后在西藏应继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努力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进行民族田结、反对分裂的社会主义教育,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为西藏人权的进一步改善,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颁布实施以来,为西藏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在西藏自治区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保障西藏人民充分行使了各种自治权利,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西藏在政治、经济、化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国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采取了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受到社会公众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高度关注,也随之产生了很多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争议。文章阐述了我国实施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并试图对优惠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加以分析,并对如何调整和完善该政策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就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作了探讨,认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长期稳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灵活性,在政治上,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自治机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权力。在经济上,进一步巩固现有的成果并因地制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从西藏的特殊情况出发,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的崭新制度,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有了西藏的今天,一方面翻身农奴得解放后人民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各种权利;另一方面人民享受日益充裕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西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颇有创新和突破,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藏师范生负性生活事件的研究,发现其面临的挫折问题主要表现在丧失、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文章结合西藏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等背景进行分析,认为西藏师范生挫折问题是特殊的客观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西藏师范教育的挫折管理工作应努力改善可控因素,积极探寻消除西藏师范生挫折问题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西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社会主义改造、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等多个方面论述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构建和谐西藏所作出的探索,奠定了当今建设和谐西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民族生态关系的总体背景下,西藏社会转型时期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存。作为掌握意识形态、建构和谐民族关系的党报和主要媒体,近年来,《西藏日报》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地区发展实际,从结构、深度、修辞等方面多维度创新话语体系,对深刻把握西藏在新形势下的时代特色和舆论引导规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彻底埋葬封建农奴制度的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封建农奴主阶级的统治,实现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变农奴主所有制为劳动农牧民的个体所有制;建立了人民民主的西藏地方自治政权。西藏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使西藏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社会发展的飞跃,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民族地区变革方面的巨大成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理论与西藏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