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评价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常用方法还受到一些质疑。可借鉴360度评价原理,在已有的评价方法的经验基础上,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遵循相应的评价原则,从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两个维度来优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方法,并建立以学术同行、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参与的多元评价方法体系,以此来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科学性,降低评价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大连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阐述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基地和团队建设为依托,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手段,以扩大社会影响为推动力是实现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成都市2000-2012年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成都市进一步推进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如何贯彻江泽民同志和新一届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关系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作用的发挥,以及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就理工科大学和我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条件保障等方面作了探讨,剖析了高校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国家战略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质量评价成为关注焦点。“社科强省”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江苏哲学社科研究水平提升,但以提高研究质量为主导的评价理论和实践仍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在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质量为主导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系统,建立健全制度评价机制、探索分类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模式,完善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高校的学科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其特色和比较优势方面。繁荣发展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特色发展和创新之路,是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连民族学院特色学科建设为例,阐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牵动,构建民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支撑体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6,(5):2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自身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紧紧围绕"特色"这一关键词展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关键在创新。创新体现在应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新"问题上,这些"新"问题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有"新"转换、"新"方法、"新"话语和"新"交流。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建设的评审工作。目前,第二批名栏建设入选名单已揭晓,我刊"船山研究"栏目顺利入选。本次评审共有我校等24所高校的24个哲学社会科学栏目被列为名栏建设第二批入选栏目名单。湖南省仅本刊一家。  相似文献   

10.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F002-F002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12.
(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 (二)本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刘冬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2):113-118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本源在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功能目标的实现,形成研究人员激励机制的标杆。通过江西省地方高等院校的研究,表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性范畴和价值观,正在主导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剥离和弱化了本土特殊性研究评价机制,导致科研评价缺乏层次性和动态性。为此,主张构建地方高等院校具有一般性和本土特殊性的评价机制和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即学报应该为推动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搭建学术平台;应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发展;有责任培育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的作者(科研工作者),从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认为学报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更新主编办刊理念,探讨编辑、作者、读者良性互动的方法,研究学报的走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办刊,创新办刊。  相似文献   

15.
《沈阳大学学报》是沈阳大学主办的学术季刊。该刊分自然科学版与哲学社会科学版。自创刊以来,刊发了科研、设计、教学研究、教育工作、经济研究等学科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在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各界科技同仁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培养和发现科技人才、推动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等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进步、文明和"美丽中国"与哲学社会科学及其昌盛正相关,推进绿色发展和全面实现现代化与圆"中国梦",均当广域地推动、达成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授及发展是该学科群繁茂和大学发达、进阶的动力因,这些教授是哲学社会科学"枝繁叶茂"不可或缺的园丁,他们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质量之主力。教授有力量、教授"高大上"是哲学社会科学强盛和大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前提与要件,达成发展愿景需要教授们奉献"华彩乐章"、显峥嵘。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于2004年8月26日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比较全面地涉及了学术规范的各个方面,具有现实针对性。对引文问题,《规范》明确规定:"引文应以原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针对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由于研究主体认知错位、研究范式缺乏、成果市场难以对接、机制体制有待革新等原因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应从转化渠道上实现创新探索,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其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一可贵的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高校学报肩负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纵观高校学报的性质、特点、成长、发展与作用,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归纳出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时代强音:高校学报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20.
计算社会科学开创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时代,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及新文科建设。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源于和得益于人文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长久以来的量化和计算传统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助推等,现已进入融合创新的新阶段;我国也有高校设立了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及校际联盟,大力促进新文科建设,促进和引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