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开放经济环境中的横向兼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加入WTO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开放经济环境中利用对策论和微分技术手段,分析了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在不同贸易模式下的横向兼并对多方经济利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特征不同,贸易政策调整和企业横向兼并行为产生的社会效应不同,因此,政府在进行贸易政策和干预企业购并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其所在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年—2015年辽宁省57个地区的统计和卫星遥感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政府和市场环境规制工具对邻近地区工业发展与雾霾脱钩的空间效应.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辽宁各地雾霾脱钩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大部分地区处于绝对和相对脱钩状态.实证结果表明:由于资源税成本较低及地方政府对大企业环保责任的有效监督,辽宁省政府环境规制的雾霾脱钩效果优于市场型环境规制;示范效应和大气运动使得本地环境规制强度提高,这对邻近地区的雾霾脱钩带来了积极的引导和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3.
绿色创新是企业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环境分权角度出发,探讨在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和研发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联系,选取70家企业作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可以促进当地的企业自愿进行创新活动;环境规制和研发补贴在环境分权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在地方政府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下,研发补贴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以此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问题和企业合理利用政策进行产业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环境战略选择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加重,企业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挑战,全球不断增强的环境关注对企业约束也越来越大,环境问题已成为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如何获得利益与保持环境可持续性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难题.传统理念下,企业将环境管制和环境投资作为一种成本,并没有认识到通过环境保护构建竞争优势,因而很难采取自愿性环境战略,只有迫于政府管制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下才采取环保措施.根据企业对环境反应方式以及企业环境支撑资源的不同,环境战略选择包括抵抗型、反应型、积极型、主动型、生态型,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过渡到“源头防治”以及现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改善环境的重要策略.企业应采取主动地、一致的环境行为和战略,寻求提高环境绩效和环境保护的适应性途径,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相和谐,从而构建竞争性环境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5.
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是一种制度效果的综合评价,能够对制度目标和制度功能的实现提供有效的考评基础,能够为土地供给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的目标要体现土地资源供给公平与合理性,具体的绩效评价效应目标应包括结构配置效应、经济利益效应、社会利益效应和环境利益效应.拟从内涵、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是一种制度效果的综合评价,能够对制度目标和制度功能的实现提供有效的考评基础,能够为土地供给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的目标要体现土地资源供给公平与合理性,具体的绩效评价效应目标应包括结构配置效应、经济利益效应、社会利益效应和环境利益效应.拟从内涵、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比较注重于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强调制度层面的改革和转换政府职能,注重地方政府行为的单方面作用,相对忽略地方政府辖区内企业主体和市场结构的利益导向。本文从注重区域经济个体发展向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转变为背景,通过深入分析区域内政府、企业和市场三大主体的相互关系,在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地方政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公众参与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产品的供给不足和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心理需求增高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中国人与环境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通过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有效执法和行政问责以提供更好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公平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基础;通过有效的公众参与促进价值认同是人与环境和谐的价值基础.社区环境圆桌会议是环境保护的社会创新手段之一,是政府行为、市场手段之外的政策补充,更是促进公众参与、实现价值认同的有效载体.社区环境圆桌会议在江苏的实践已初步显示出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社区环境圆桌会议能否取得实效,取决于政府作用、公众参与、媒体作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开放经济环境下企业兼并引起的利益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开放经济下的企业兼并有许多封闭经济下所没有的特征.通过一个两阶段动态对策模型,研究了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内外企业和政府如何用企业兼并作为策略变量,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研究表明:①当资产规模比较大时,企业和政府都倾向于企业兼并;②政府对企业兼并的愿望弱于企业自身,即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和政府会在兼并问题上发生利益冲突;③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Prisoner'sDilemma问题,即虽然每个政府都从本国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但实际上不干预反而比干预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这种情形是开放经济环境下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土地供给的价格弹性(以下简称土地供给弹性)所代表的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对土地和住房市场的影响,该文构建在垄断土地供给条件下的土地和住房市场均衡理论模型,并针对"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分别进行分析。理论分析表明:土地供给弹性是影响土地和住房市场均衡状态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土地供给弹性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6-01—2013-09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住房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波动以及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是决定土地供给弹性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土地供给计划,确保住房用地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11.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和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构建1996—2018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GMM有效矩估计法,分析财政分权背景下环境规制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正向促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但存在"钝性"的影响效应;财政分权政策会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与财政支出不平衡,沿海地区地方政府有动机采取"短视性"经济发展政策而降低环境规制力度,进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在政绩考核体系中引入环保等多元化指标可有效缓解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的"短视性".  相似文献   

12.
从动力主体、动力媒介、动力作用、胁迫效应和制约条件等多层次,逐步深入探讨了风景区城市化现象的动力机制.认为该现象是在旅游业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动下,由政府、企业、居民和旅游者4个利益主体通过“旅游需求-旅游供给”这一动力媒介,推动经济力、社会力和技术力三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不仅会对景区生态环境产生胁迫效应,而且也要受制于景区生态环境容量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公共品,从根本上讲是国家利益和需要决定的。对于不同的供给主体,职业教育的供给机制是不同的。文章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政府供给机制、市场供给机制和社会供给机制的分析,研究不同供给机制下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状态以及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加强绿色创新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基础上,结合我国2003—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在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多维制度环境条件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关系的作用机制,并对影响二者关系的制度环境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有效提高绿色创新效率,且在动态演变的制度环境下,制度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绿色创新效率间关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制度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各种制度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绿色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当制度水平超过门槛值时,就产生了加速效应,而此时法律制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通过OFDI逆向技术溢出获取绿色创新绩效,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机构和优化经济社会相关制度环境,以突破门槛值效应.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效应下的企业横向兼并与价格竞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Salop圆形城市模型,研究了网络效应环境下企业横向兼并的动机及其社会福利,讨论了兼并对企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效应环境下,企业普遍具有兼并 动机,未兼并在企业竞争中始终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当网络效应很强时,未兼并企业将被逐出市场,兼并企业成为市场的垄断厂商,通过对企业兼并前后社会福利的分析发现,当网络效应较强时,即使未兼并厂商被逐出市场,市场形成垄断,社会福利仍会改善。因此,政府应放宽对存在网络效应的行业中企业兼并的管制。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社会福利应包括经济福利和环境福利.在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外部效应内在化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通过分析认为企业生产应该将经济效益与环境容量相结合,政府根据环境容量(自净率)来调节污染税,并进行公共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利益驱动有关.合作主体对不同利益的追求使合作趋于稳定并不断向前发展.地方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并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彰显其执政能力.主体利益的实现是推动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财政分权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并通过控制变量的引入,揭示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因素.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并没有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转移支付、政府偏好和财政支出水平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正向影响,而人口密度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产生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由于它所追求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企业外部效应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的背离,引发了市场失灵,造成循环经济发展动力的缺失。通过政府规制,矫正市场机制的先天性缺陷,为循环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制度空间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孕育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已成为加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绿色建筑市场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供需结构不合理、各方利益关系协调不均衡等问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供应侧”和“需求侧”两端正外部经济性特征,构建了政府与供、需两端关键主体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了基于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表明绿色建筑发展前期阶段存在正外部经济效应和市场失灵共生现象,供、需两端并不能满足帕累托效率的平衡量要求,只通过市场自身资源配置功能调节绿色建筑市场结构和各主体利益关系存在局限性,政府的适度干预有利于实现供、需两端最优利益组合和利益均衡,有助于加快实现传统建筑市场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