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高等级公路在路线布设时往往因条件受限而需要在较短路段集中升坡或降坡。螺旋展线因比回头展线具有更好的线形指标而被采用,在避开不良地质,克服大高差、大纵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云南某二级公路新安螺旋隧道的控制线形安全性指标:停车视距、曲线内侧车道横净距、临界最小圆曲线半径及运营安全的检验计算,来保证隧道平面线形的安全性,以寻求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半径螺旋曲线隧道安全的线形方案及运营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平纵线形指标条件下的互通式立交出口匝道分流鼻端行车安全性,采用小客车行车动力学仿真的方法,建立人、车、路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分流鼻端的圆曲线半径、纵坡坡度,模拟不同条件下的行驶工况,分别对分流鼻端进行了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研究,得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车辆侧向加速度的响应输出,分析不同线形指标参数对分流鼻端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匝道出口分流鼻端处,长缓和曲线+小半径圆曲线线形组合安全性优于短缓和曲线+大半径圆曲线线形组合.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20 km/h(分流鼻处的设计速度为70 km/h),纵坡为-5%时,车辆的侧向加速度最大值为0. 58g,此时车辆侧滑危险性较大,建议设计中分流鼻端纵坡小于等于-4%.为保障分流鼻端行车安全,主线设计速度为120 km/h时,分流鼻端圆曲线半径为350 m,则纵坡应小于-3. 5%;当圆曲线半径为300 m,则纵坡应小于-3%.主线设计速度为100 km/h时,分流鼻端圆曲线半径为300 m,则纵坡应小于-4%;圆曲线半径为250 m,则纵坡应小于-3. 5%.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平面线形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动态规划法与随机搜索法相结合进行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的应用之一,本文提出了在山区狭长地带范围内对公路平面线形进行优化的有效方法。本方法选用了简单实用的带状方格网式数字地形模型。线形优化的目标函数采用以主导坡度控制时的“理想坡度线”作为纵断面设计线的假想工程量或假想工程费用。函数的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为平面转角点座标。一般情况下,优化的计算单元包含了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构成,并选用各转角点的直缓点作为分段点。此外,文中还列举了进行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线形优化前后的算例比较与成果分析。算例表明,采用本方法进行山区公路平面线形优化通常能缩短路线,增大平曲线半径和提高路线设计纵坡的均匀性,并明显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理环境限制呈现地形高差大、线性组合多等特点,其复杂的线形使驾驶人的心生理发生变化,行车风险增大。为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选取16名驾驶员在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和弯坡路段进行驾驶试验,结合驾驶模拟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采集心率、速度等参数,探究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平曲线半径、线形组合指标、速度差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纵坡路段坡度>3%时,在下坡速度差大于17.6 km·h-1、上坡速度差大于18.5 km·h-1条件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均超过舒适阈值,处于紧张状态;平曲线路段平曲线半径>0.65 km时,心率增长率处于舒适阈值范围内,平曲线半径<0.65 km时,心率增长率处于紧张阈值范围内;弯坡路段上坡方向线性组合指标大于6、速度差大于14.8 km·h-1,下坡方向线性组合指标大于4.7、速度差大于16 km·h-1时,驾驶员均处于紧张状态。建立道路线形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为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晓明 《科技信息》2007,(7):104-104
本文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平面设计方法、竖曲线半径布设、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铁路上,曲线轨道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山区铁路比重更大,山区铁路限制坡度大,曲线多且多为小半径曲线,最小曲线半径200米,曲线长占总长的40%左右。近来年,由于工务成本严重不足,线路欠修,钢轨磨耗、擦伤、等日益增多。因此,对线路养护工作提出减少曲线故障,加强曲线维护,以提高整体线路的养护质量,对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文  郭培培 《科技信息》2010,(3):238-238,236
0前言 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选择设场集中预制后架设方法施工时,预制梁应为同跨径的标准梁。但当桥位于山区深沟地形、梁的数量多且为非标准跨径等时。如何集中预制值得探讨。广巴高速公路IJ16标有910片非标准30m预应力简支“T”梁采用预制.桥梁均位于半径为440—800m的平曲线上,桥面横坡在-2%~+6%之间变化.纵坡在-4%~+4%之间变化,梁长均不相等,中梁长度在30.563~29.426m之间变化,边梁长度在30.728~29.261m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8.
陈亮 《科技信息》2012,(3):504-504
山区公路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具有曲线半径较小,填挖方数量较大,桥涵密布,排水系统不完善和易发生水毁等不利于交通安全的特点,必然造成使用功能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其中公路水毁是危害公路使用寿命和安全的主要灾害。本文主要从山区公路水毁的结构型式和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入手,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日常实践经验就如何防治山区公路水毁提出了科学严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处滇西北高寒山区的大理州剑川县.是个以白族为主(占全县总人口17万人的92%)彝、回、汉、傈僳、纳西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县城海拔2198米.最低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4295米,高低差距达2295米。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霜期长达164天的冷凉气候特点。全县辖6镇3乡.共93个行政村(社区)。2003年财政总收入4000多万元,总支出14423万元,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公路平纵线形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汽车动力性能分析和工程经济技术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比分析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陕西公路建设中的适用性,提出了陕南秦巴山地和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最大纵坡建议值(4%~6%)不设超高平面最小半径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现行公路技术标准,同时为陕西地区的公路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胡敏 《工程与建设》2012,26(3):374-375,382
山区低等级公路多小半径曲线,曲线上的中、小桥的上部预制结构多采用"以折代曲"来拟合路线线形。该文通过对预制结构的平面布梁进行多个方案的评价对比,确定最可行的布梁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施工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行车视距是道路设计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山区高速公路行车时,超车道上左转弯因车速高和距离中央分隔带近,驾驶人视距常受限,对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影响。针对现有二维停车视距模型参数选择不够合理问题,采用运行速度预测和实际速度测试相结合,以运行速度和制动减速度综合修正小客车二维停车视距模型,根据不同纵坡值计算超车道小客车停车视距。在山区高速公路横净距一般设计值为2.45m和2m条件下,计算得出满足超车道左转弯停车视距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后建立了考虑横断面和超车道左侧影响因素的三维动态视距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山区高速公路超车道小客车停车视距设计值偏小,对于设计速度为100km/h和80km/h,超车道小客车停车视距相应推荐为200m和170m;建议在左转弯视距不足处加宽横净距和增设视线诱导安全设施,以保证实际超车道小客车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汽车前灯散射角、隧道标准断面以及驾驶人在隧道中驾驶规律的研究,并考虑汽车左转与右转行驶的不同特点,计算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满足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螺旋展线停车视距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结果表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不能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计算给出的最小半径不仅可以满足高速公路曲线隧道内停车视距的要求,而且可以保证隧道不加宽和超高不过大的要求,保持隧道内轮廓的统一,减少了设计和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4.
山区道路弯坡组合路段重载车辆行驶速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山区复杂公路三维空间线形条件下的重型车辆运行速度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弯坡组合路段运行速度建模思路并给出了实现技术。以基于平面和横断面要素的运行速度曲线作为纵坡路段的期望速度;同时,在加速度模型中引入单位质量比功率来反映货车动力性能差异和荷载情况;再通过加速性能使用系数和速度敏感性阈值来描述驾驶行为差异性;最后,以2条直坡道和2条复杂山区公路作为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预测出坡道任意位置的速度值,用其可以得到车速降低/升高至某一值时的行驶距离,从而能够对临界坡长进行控制;能够体现平面线形的影响,借助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复杂山区公路空间线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行车安全高于一切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旅客对乘坐客车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针对鹰厦线山区铁路特有的曲线多、半径小这一特点,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尽可能提高旅客乘坐的舒适度,不断提高设备质量越来越重要,保证曲线安全、提高圆顺度乃提高整个设备安全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提出了改小曲线测点间距,加密检查缓和曲线正矢的措施、曲线尾零桩变整桩的检查方法,从而提高线路曲线圆顺度,并就相关评定验收标准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高原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肌电特性影响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高原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肌电特性影响,寻求提高行车安全途径以及今后道路线形设计参考依据。通过在新疆帕米尔高原G314路段进行驾驶员行车试验,利用生物反馈仪提取受测驾驶员肌电信号,利用频域分析方法选取平均功率频率(MPF)作为测评指标,定量分析其在海拔与道路线形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颈部MPF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平曲线半径逐渐减小的路段上,驾驶员颈部MPF会减小,而纵坡度变化对MPF的影响并不显著;线形组合值增大会导致驾驶员颈部MPF减小;海拔与线形组合值共同影响下,驾驶员颈部MPF变化明显,海拔越高、线形组合值越大,驾驶员颈部MPF越小。  相似文献   

17.
报道10月11日14时17分,洪江市消防中队119值班室接到一群众电话报称:雪峰镇产子坪村四组一木材加工厂发生火灾,周围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火势成猛烈燃烧状态。中队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七名官兵,驾驶一台水灌消防车火速赶往火灾现场。雪峰镇产子坪村地处雪峰山半山腰,雪峰山海拔1934米,素有“天险”之称,一路山坡陡峭,消防车又是97年装备的汽油车,消防官兵花了114分钟才赶到火灾现场。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时,该木材加工厂厂房和连着的四座木房已被大火吞食,堆积的木材仍在继续燃烧,火势正向四周蔓延,如不及时扑救,四周的居民房屋也将会被大火烧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小型车左右行速度特性,选取了8个弯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无人机航拍获取小型车通过弯道路段的视频资料。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及AE等软件获取车辆在弯道路段的左右行速度,分析其左右行速度总体差异,并借助Matlab拟合右行与左行速度差值与半径及坡度多项式关系。结果发现:左右行速度变化在入弯-出弯过程中均呈现减速-加速趋势;弯道半径大于30m时,右行速度始终大于左行速度,小于30 m时,左右行速度变化曲线交叉,右行速度先大后小,且变化曲线可近似看成以曲中所在线为对称轴对称;左右行速度差值与半径及坡度满足多项关系式,坡度越小,半径越大,速度差值越大,可对差值较大的弯道左右行方向设置不同限速值。  相似文献   

19.
世界拾零     
中子弹的杀伤力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魏斯汀在《中子弹和环境》一文中指出:一千吨级的标准核武器(即释放能量相当于一千吨黄色炸药)爆炸时,毁灭范围约为半径一百八十米的一个圆(十万平方米),而在半径七百米的范围内能使哺乳动物和鸟类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中子弹由于具有强辐射,使生态体系受影响的范围比标准核武器要大得多。一千吨级的中子弹,毁灭范围约半径四百米(五十万平方米),在半径  相似文献   

20.
4月29日和5月7日,罕见的飓风两度席卷了孟加拉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据测算, 风速达每小时235公里,其破坏力相当于大当量非常规武器爆炸后所产生的冲击波。飓风引起孟加拉湾北部出现强大海啸,巨浪的平均高度为6米,个别区域达9米,势如排山倒海,孟国沿海的所有岛屿均被吞没(其中65个岛屿上有渔民居住)。数以万计的死尸被浪潮卷上海滩。在陆上,全国1/4地区的铁路、公路、桥涵、机场、码头、发电厂、水厂、输变电设施瘫痪,2500多个村镇、80多万套房屋被飓风和海啸夷为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