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与阈下镇痛剂量强痛定协同镇痛作用。方法: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热板法,以小鼠放置热板至舔后足时间做为痛阈。结果:阈下镇痛剂量的强痛定与氟哌啶醇叠加后,镇痛作用显著增强,并有良好时效关系。结论:氟哌啶醇与强痛定之间具协同的抗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与吗啡协同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 热板法。结果 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的吗啡配伍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纳洛酮和苯丙胺均可降低氟哌啶醇与吗啡配伍使用后小鼠的痛阈。结论 氟哌啶醇与吗啡的协同镇痛作用中,吗啡可能起主导作用,而多巴胺能神经的活动仅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阈下剂量哌替啶对氟哌啶醇合用后对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热板法。结果 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哌替啶配伍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结论 氟哌啶醇与哌替啶合用后可产生明显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铁棒锤的毒效关系,提取分离其氯仿部位并采用HPLC分析其主成分,比较了该部位与铁棒锤其他活性部位的急性毒性,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了不同剂量铁棒锤氯仿部位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不同部位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差别较大,氯仿部位的毒性最强,正丁醇和石油醚部位次之,三者的LD50分别为37.514,6766.928,5492.337 mg/kg.不同剂量的铁棒锤氯仿部位均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呈剂量依赖性关系.20mg/kg铁棒锤60 min时的镇痛百分率为108.7%,远低于阳性对照10 mg/kg吗啡组(261.6%),但高于同剂量的铁棒锤总提物组(75.2%).不同剂量的铁棒锤氯仿部位均能有效抑制冰醋酸对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20 mg/kg组的扭体抑制率为76.4%,明显高于200 mg/kg阿司匹林(50.5%)和20 mg/kg总提物组(51.0%).说明铁棒锤氯仿部位具有显著的毒性和镇痛活性呈剂量依赖性,推测其镇痛活性与毒性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辣椒总碱的镇痛作用。方法:观察辣椒总碱溶液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的影响,对小鼠痛阈的影响(热板法),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甩尾法);辣椒总碱软膏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福尔马林炎症痛模型)。结果:辣椒总碱溶液(0.01%、0.03%、0.05%)能显著降低小鼠扭体次数,能显著提高小鼠和大鼠的痛阈值;辣椒总碱软膏(0.09%)能显著提高大鼠的痛阈值。结论:辣椒总碱对小鼠和大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氟哌啶醇是特异性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可降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并影响吗啡的镇痛效应。实验中观测到,氟哌啶醇可显著地提高小鼠抗热刺激的痛阈,并与阈下镇痛剂量的吗啡产生显著的协同镇痛效应,说明降低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可增强吗啡的镇痛。氟哌啶醇镇痛强度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强于吗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及用量;方法:24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男92例,女148例;年龄17~74岁;ASA:Ⅰ-Ⅱ级。均采用右上腹肋弓下缘切口。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60人。A组60例,为单纯的1.12%布比卡因250ml;B组60例,为0.12%布比卡因+芬太尼0.5mg,共250m1;C组60例,为0.12%布比卡因+芬太尼0.5mg+咪达唑仑20mg,共250ml;D组60例,为0.12%布比卡因+咪达唑仑20mg,250ml。结果:分别从镇痛好、镇静佳、术后失眠情况、PCA追加按压次数进行比较。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术后镇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镇静睡眠质量,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痛阈,使术后镇痛达到较完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蛋白酶法与酸碱法提取鼠妇蛋白多肽成分,利用化学刺激和热刺激法观察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以蛋白多肽中氨基酸种类,尤其是兴奋性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质量分数为指标,醋酸扭体次数抑制率和热板实验痛阈值为镇痛活性指标,对两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初步研究镇痛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酸碱法制备的富含蛋白多肽的鼠妇提取物镇痛效果优于酶法,该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醋酸扭体次数抑制率与热板实验痛阈值,且能明显提高小鼠脑内NE,DA和5-HT质量分数水平.酸碱法提取蛋白多肽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脑内的单胺递质类5-HT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花细辛叶乙醇提取物的镇痛活性及其镇痛活性组分。方法:通过小鼠热板法,研究大花细辛叶的乙醇提取物以及采用系统溶剂法分离得到的5个组分的镇痛活性。结果:大花细辛叶95%乙醇提取物(500 mg/kg)能提高小鼠痛阈值,正丁醇萃取部分(500 mg/kg)能显著提高痛阈值且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200 mg/kg)...  相似文献   

10.
青龙藤提取物对大鼠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中应用辐射热-甩尾法测痛,研究了青龙藤根部提取物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龙藤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该镇痛作用可被腹腔注射的纳络酮对抗,说明该镇痛作用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镇痛效应,以探讨针刺镇痛的最佳间隔时间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3 h、6 h、12 h和24 h小组,以Freund’s完全佐剂造成AA大鼠模型,电针选取悬钟和昆仑穴,分别以3 h、6 h、12 h和24 h作为治疗间隔时间,连续治疗6 d,以痛阈、炎症局部前阿黑皮素(POMC)mRNA和前脑啡肽原(PENK)mRNA表达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间隔24 h电针能显著提高AA大鼠的痛阈;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均能促进炎症局部POMC mRNA和PENK mRNA的表达。结论:间隔24 h电针可明显提高对AA大鼠的镇痛效应;不同间隔时间电针镇痛效应与促进炎症局部阿片肽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民族药紫金莲不同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以紫金莲醇提物、水提物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法观察其对小鼠抗炎作用;对2种提取物进行了最大耐受量测定。结果:紫金莲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对热的痛阈值;小剂量抗炎作用明显;最大耐受量是人用剂量的250倍之多。结论:紫金莲两种提取物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显著,临床所用治疗剂量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金铃子散及其各单味药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了金铃子散及其单味药的镇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金铃子散复方及其单味药水煎液可使热板法小鼠在给药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其中金铃子散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可见金铃子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镇痛效果优于单味药。  相似文献   

14.
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黄藤合剂镇痛效果,测定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组织PGE2含量以研究其抗炎活性及机理.小鼠灌胃给予黄藤合剂最大给药量76.8 g/kg后,7天内未见明显异常变化.黄藤合剂8mg/kg即能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值,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组织PGE2的含量.16 g/kg,还能推迟疼痛反应出现的时间,延长潜伏期.黄藤合剂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最大给药量为76.8 g/kg,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减少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痛利舒颗粒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评价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建立尿酸钠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给予痛利舒颗粒3.24、6.48、12.96 g/kg,考察对踝关节肿胀程度的改善情况;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值,给予痛利舒颗粒4.68、9.36、18.72 g/kg,评价其镇痛作用效果;建立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给予痛利舒颗粒4.68、9.36、18.72 g/kg,观察其抗炎作用的效果。结果显示,痛利舒颗粒可以改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降低炎症因子TNF α、IL 6含量,提高热板法所测的小鼠的痛阈值,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亦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高倍显微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盐酸罗呱卡因的含量,外科植入手术法给药将其植入大鼠坐骨神经,观测其镇痛持续时间及其对运动的影响。表明药效学显示微球可较明显地延长盐酸罗哌卡因对大鼠运动阻滞的时间及提高痛阈值。表明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是一种较新剂型,制备工艺简便,有一定的缓释性,能适当延长罗哌卡因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对炎性痛大鼠脊髓 ERK1 / 2 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选择 SPF 级雄性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3 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氢吗啡酮组;检测各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ELISA 检测血清中 TNF-α、IL-6 和 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 ERK1 / 2 和 p-ERK1 / 2 蛋白表达水平;qRT-PCR 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ERK1 / 2 mRNA 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 TNF-α 和 IL-6 含量明显增高,IL-10 含量明显降低,且术侧后肢热痛 阈 显 著 缩 短 及 机 械 痛 域 明 显 降 低,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脊 髓 中ERK1 / 2 mRNA 表达水平、ERK1 / 2 及 p-ERK1 / 2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注射氢吗啡酮后,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 TNF-α 和 IL-6 含量显著降低而 IL-10 含量显著升高,热痛阈显著延长及机械痛域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氢吗啡酮组 ERK1 / 2 mRNA 表达水平、ERK1 / 2 和 p-ERK1 / 2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 05) 。 结论 氢吗啡酮可有效改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炎性疼痛,其抗炎镇痛机制与降低大鼠机体炎性因子的产生,并抑制 ERK1 / 2 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烫伤宁是否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为其冶疗烫伤提供药效学依据。采用小鼠扭体、激光致痛等模型观察烫伤宁的镇痛效果,用小鼠耳肿法观察烫伤宁外用对急性渗出性炎症的影响。结果为烫伤宁无论灌胃或腹腔注射原药及稀释2~8倍(按02mL/10g体重给药),均显著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大鼠浅Ⅱ°烫伤创面外涂烫伤宁原药及稀释4、16倍药液1mL,可显著提高激光致痛的痛阈。正常耳廓涂药不能对抗二甲苯所致耳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