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各种M-PAN络合物的荧光作出研究之后,发现Cr(Ⅲ)-PAN不产生荧光,但是,在纯乙醇中,由Al(Ⅲ)-PAN络合物的荧光熄灭,可以测定Cr(Ⅲ)的含量,检出限达10-8M。  相似文献   

2.
在pH=3.8酸性条件下合成了3-苯基偶氮-5-磺基水杨酸与Nd(Ⅲ)的酸式络合物,在弱碱性条件下合成了该染料与Nd(Ⅲ)的羟式络合物及Cu(Ⅱ)的络合物,对这些络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并测定了电导和红外光谱,确定了分子式,讨论了可能的配位环境。Nd(Ⅲ)的络合物中奶均以二齿形式配位,偶氮基皆未参与配位,羧式络合物中酚基则参与配位。在Cu(Ⅱ)的络合物,羧酸根以二齿形式配位,酚基,偶氮基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氮三乙酸根合铁(Ⅲ)络合物(Fe^ⅢNTA)(在20.0℃、I为0.5mol·kg^-1(NaClO4)及pH值1 ̄2的条件下)对光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体系酸度的增加或激发光频率的增大,Fe^ⅢNTA的光稳定性下降;游离的Fe(Ⅲ)存在会使Fe^ⅢNTA的光稳定性增强;混配络合物的生成亦会使较低频率单色光照射下的Fe^ⅢNTA稳定性下降。还讨论了本体系中Fe^ⅢNTA的光致分子内氧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了3种具有不同配体结构的钴(四氖杂环十四)络合物:CO(Ⅲ)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CO(Ⅲ)-DIM(2,3-二申基。1,4,8,11-四氮杂环。(1,3)-二烯)和Co(Ⅲ)-TIM(2.3,9,10-四甲基-1,4,8,11-四氮杂环。[1,3.8,10]-四烯).研究平面配体(N4)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氮杂环不饱和程度的变化对3种络合物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以及3种络合物在中性溶液中对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研究表明,随络合物中组杂环不饱和程度的增加.其配位场强度增强,络合物的自还原电位均向正的方向移动。大小顺序为:Co(Ⅲ)-Cyclam<Co(Ⅲ)-DIM<Co(Ⅲ)-TIM,而对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则以Co(Ⅲ)-Cyclam最强,CO(Ⅲ)-DIM次之,Co(Ⅲ)-TIM无明显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异而醚对Ga(Ⅲ),Zn(Ⅱ),Cu(Ⅱ)和Fe(Ⅲ)的萃取效率及加入不同浓度的Zn(Ⅱ)和Cu(Ⅱ)对异丙醚萃取Ga(Ⅲ)的影响及Ga(Ⅲ)的平均回收率。Ca(Ⅲ)的平均化学产额为97.4%。在1mL的枸橼酸镓注射液中杂质元素Zn,Cu,Fe和Ti的含量分别为:0.64μg,0.65μg,0.40μg和0.74μg。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异丙醚对Ga(Ⅲ),Zn(Ⅱ),Cu(Ⅱ)和Fe(Ⅲ)的萃取效率及加入不同浓度的Zn(Ⅱ)和Cu(Ⅱ)对异丙醚萃取Ga(Ⅲ)的影响及Ga(Ⅲ)的平均回收率,Ga(Ⅲ)的平均化学产额为97.4%。在1mL的枸橼酸镓注射中杂质元素Zn,Cu,Fe和Ti的含量分别为:0.6μg,0.65μg,0.40μg和0.74μg。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氮三乙酸根合铁(Ⅲ)络合物(FeⅢNTA)(在20.0℃、I为0.5mol·kg-1(NaClO4)及pH值1~2的条件下)对光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体系酸度的增加或激发光频率的增大,FeⅢNTA的光稳定性下降;游离的Fe(Ⅲ)存在会使FeⅢNTA的光稳定性增强;混配络合物的生成亦会使较低频率单色光照射下的FeⅢNTA稳定性下降.还讨论了本体系中FeⅢNTA的光致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系列Eu(Ⅲ),Tb(Ⅲ)与对2,6-二甲酸吡啶(H2DPA)的单核,同多核以及其与La(Ⅲ),Gd(Ⅲ)T(Ⅲ)的异多核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和荧光性能的测试和表征,发现La(Ⅲ)与Eu(Ⅲ),Tb(Ⅲ)形成的异多核配合物荧光性能优于相应的各种单核、同时核和其它异多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用悬汞电极测定了As(Ⅲ)在不同条件下氯化物溶液中的阴极极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As(Ⅲ)的电化学行为强烈地受溶液中N+,Cl-及As(Ⅲ)浓度的影响,不同的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阴极极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Zr(Ⅳ)-偶氮胂Ⅲ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配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锆贮备溶液。发现对于相同锆浓度的溶液,高酸度的锆贮备溶液中的锆与偶氮胂Ⅲ形成的化合物的吸光度(λ=664nm)要大于仅由氧氯化锆配制的锆贮备溶液中的锆与偶氮胂Ⅲ形成的化合物的吸光度。  相似文献   

11.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氨三乙酸合钕(Ⅲ)与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邻-[(5-羟基-3-甲基-1-对苯磺酸基-4-吡唑基)偶氮]苯甲酸及乙二胺四乙酸合钕(Ⅲ)与2-羟基-5-[(4-苯磺酸基)偶氮]苯甲酸的混配络合物的加合平衡,测得了它们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了3种具有不同配体结构的钴(四氮杂环十四)络合物:Co(Ⅲ)-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Co(Ⅲ)-DIM(2,3-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1,3)-二烯)和Co(Ⅲ)-TIM(2,3,9,10-四甲基-1,4,8,11-二氮杂环-[1,3,8,10]-四烯)。研究平面配体(N4)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氮杂环不饱和程度的变化对3种络合物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  相似文献   

13.
拟定了在铁(Ⅲ)-4,7-二苯基-1,10-菲罗啉络合物存在下盐酸羟胺的间接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样品分析及回收试验表明拟定方法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同时测定了盐酸羟胺与铁(Ⅲ)-4,7-二苯基-1,10-菲罗啉络合物的反应比.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系列Eu(Ⅲ)、Tb(Ⅲ)与2,6-二甲酸吡啶(H_2DPA)的单核,同多核以及其与La(Ⅲ)、Gd(Ⅲ)、Y(Ⅲ)的异多核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和荧光性能的测试和表征,发现La(Ⅲ)与Eu(Ⅲ)、Tb(Ⅲ)形成的异多核配合物荧光性能优于相应的各种单核、同多核和其它异多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以连续碱滴定实验为主,结合酸返滴定、PH驰豫实验和羟基聚合氯化铝铁溶解度测定,研究了Al(Ⅲ)-Fe(Ⅲ)共存溶液体系的水解-聚合-沉淀过程的特征化学行为,并解释羟基聚合氯化铝铁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用氯磺酚S作柱前显色剂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铝(Ⅲ)、铬(Ⅲ)、铌(Ⅴ)、铜(Ⅲ)离子,固定相为Shim-pockODS柱(150mm×6mm).流动相为含有6×10 ̄(-2)mol/L溴化四乙铵,1×10 ̄(-2)mol/L乙酸盐缓冲溶液(pH3.5)的乙腈(38%)-四氢呋喃(2%)-水(60%)溶液。流量1.0ml/min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于570nm处进行检测,在此条件下,铝(Ⅲ)、铬(Ⅲ)、铌(Ⅴ)、铜(Ⅱ)得到很好的分离,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可用于水、大米、面粉和人发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深讨了在聚乙二醇(PEG)-硫酸铵-偶氮胂Ⅲw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Ⅱ)、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用固态膜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Fe(Ⅲ)与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溶液配合物的组成和表观稳定常数.离于强度I=0.1mol·L-1,pH=2.1时生成1:1型配合物,pH=3.08时Fe(Ⅲ)与8-羟基喹啉生成1:1和1:2型两种溶液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金(Ⅲ)-罗丹明B-碘化钾水溶液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液的pH值、碘化钾-抗坏血酸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荧光剂用量和外加干扰离子对该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在溶液pH=4.0和固定抗坏血酸用量的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随Au(Ⅲ)含量的增加而有规律的降低。据此确定了测定Au(Ⅲ)的一种方法。Au(Ⅲ)含量在0—160ng/10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比该体系采用吸光光度法时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HA)在不同稀释剂与硝酸盐水相间的分配及其在这些体系中萃取Fe(Ⅲ)的分配平衡,发现HEHEHP在两相间的分配随稀释剂极性增强而增强,Fe(Ⅲ)的分配则随稀释剂极性增强而减弱.HEHEHP与Fe(Ⅲ)形成Fe(NO3)A2·2HA和FeA3·3HA两种萃合物,稀释剂极性对后者萃取平衡常数的影响较前者明显.这些现象与被萃物种极性的不同因而使得其萃取过程的溶剂化自由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