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河位于南充市西郊,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近几年来,由于缺乏管理,污染极其严重。为综合治理西河,我们对河岸陆生维管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了调查,并进而提出了对河岸治理的相应措施,供治理西河参考。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最长的河流,更是西藏自治区水利开发的重点,但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甚少.本文介绍了改进的TOPMODEL,并应用该模型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为开展缺资料地区的水文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4.
内.外秦淮河的水质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内,外秦淮河的水质污染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对策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桑园围的概况及其历史洪涝灾害和治理,提出应吸取桑园围洪涝灾害治理的历史经验教训,搞好珠江河口整治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7.
把黄河下游山东段分为黄河下游沿河两岸,黄河三角洲及渤海湾,莱州湾浅海区三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了黄河断流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几何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滹沱河古河道沉积和古河道地下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和实验室的分析,对古河流的相标志、岩性、沉积构造及其他地理环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古河道地下水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这些正是我们在“开发黄淮海,改变中、低产田”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合理利用、开发古河道地下水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流表层沉积物界面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表面络合模式和原理,研究了黄河表层沉积物的界面特征,确定了零电点、电荷密度、表面吸附位和表面固有常数,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天然水环境生物膜对铜和镉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野外观察、钻孔资料、孢粉分析、~(14)C测年资料及邻区地层对比,研究调查区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地层划分,根据第四纪沉积物的资料,追溯本区自早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河流古流速、流量的估算,可以反映出古河道的冲刷与沉积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古流量进行研究将为深入理解过去气候变化、讨论人类与环境变化的互动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在文明形成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河流古流量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多数学者主要用河相关系法、地貌-水力学法、泥沙粒径-水力学法、古水系法等对占流量进行估算,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以利于研究者把握古流量研究现状,并推动其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地球科学“人为地质作用理论”出发 ,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不仅对黄河流域及整个中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后果。在探讨了黄河下游断流的成因后认为 ,黄河下游断流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原因 ,其中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是黄河断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从而提出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科学对策 ,包括科学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利用水资源以及暂缓实施南水北调中、西线工程等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水体对苯酚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黄河沉积物对苯酚的吸附作用 ,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 ,即Cs=0 .186 5×C0 .5191eq .结果表明 ,黄河水中有微量苯酚存在时 ,绝大部分吸着于河流沉积物上 .  相似文献   

17.
河流地貌系统的信息反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冲积河流系统自动调整现象的分析,对系统自行镇定,自行适应环境的功能特性加深了认识,提出了自然信息是系统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制约的一种耦合基因或制约基因的新观点.系统之所以能够自动地吸收和消除干扰所造成的失谐或突变所引起的偏差,在于系统本身能“理解”如何有目的地行动.这种‘理解”和行动是通过信息反馈完成的.对这种信息及其反馈机制进行深人研究,对于揭示河流系统自组织机理、不同河型的成因,以及对其进行优化与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足迹是1 461.0亿m~3,46.9%缘于地区内最终消费、53.1%缘于资本积累;人均水足迹是359.7 m~3·a~(-1)地区差异明显;2002研究区净外部水足迹132.5亿m3,占总水足迹的9.1%.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2年黄河流域流经的主要省区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研究区以及三产业的用水系数、水足迹和净外部水足迹,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最高,其次二、三产业;地区间用水系数相差很大;2002年黄河流域的总水足迹是1 461.0亿m3,46.9%缘于地区内最终消费、53.1%缘于资本积累;人均水足迹是359.7 m3.a-1地区差异明显;2002研究区净外部水足迹132.5亿m3,占总水足迹的9.1%.  相似文献   

20.
Withinthefieldofnonlinearphenomenonresearch,severalmethodsfortheanalysisofcomplexdynamicalsystemhaverecentlybeenproposed[Po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