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为研究对象,在废水处理系统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条件下,分析了阶跃负荷、矩阵脉冲负荷和冲激负荷等冲击负荷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负荷对水处理系统的影响与冲击负荷类型、强度和作用时间有关。分析方法表明,可以模拟在冲击负荷作用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为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有机负荷冲击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缺氧-好氧方式运行的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开展平行试验.通过调节进水有机物质量浓度,考察在不同有机负荷冲击下活性污泥系统除碳、脱氮、除磷、以及污泥性能等方面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负荷骤降(从0.15~0.07 kg BOD_5/(kg MLSS·d))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稍有影响.当有机负荷骤增时(从0.15到0.30~0.45 kg BOD_5/(kg MLSS·d)),缺氧段吸附作用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地缓解进水冲击,但是长期时除碳、脱氮、除磷、污泥沉降性能均会显著恶化,且冲击程度越大恶化发生越早.与低负荷相比,高冲击负荷下活性污泥疏松多孔、粒径更大.且丝状菌增殖、污泥黏性增加、密度降低等因素导致污泥解体、沉降性变差、沉后出水浑浊.  相似文献   

3.
针对SBR工艺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通过检测单轮高浓度有机物冲击负荷周期及其恢复周期过程中SBR工艺系统COD的数值变化,研究SBR工艺系统耐高浓度有机物负荷能力及冲击负荷对SBR工艺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活性污泥系统具有很高的耐高浓度有机物负荷的能力,能够承受正常进水COD浓度10~20倍水平以上的有机物负荷,但不能承受超过正常进水COD浓度30倍以上的有机物冲击负荷。随着进水COD冲击浓度的提高,系统达到难降解COD水平的时间也随之延长;高浓度有机物冲击负荷在超出SBR工艺系统处理能力时,不是因为系统崩溃,而只是因为系统活性污泥无法吸收超过其处理能力的有机污染物而导致系统出水COD浓度的明显提高,在后续周期中,只要恢复正常进水,则系统又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中的大冲击负荷,一般可看作许多小冲击负荷的连续作用,因而在电力系统跟踪大冲击负荷时,可根据网络的节点方程,按分段线性化办法建立整个频率自动控制系统的简化线性模型,并根据这个数学模型进行冲击下系统响应特性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计量供热系统热源超量调节和超前调节的要求,避免自主调节用户加热过程的热滞后,实现及时、足量、节能运行,笔者引入同类用户及其室内设计热负荷所占总热负荷的逐时负荷比值,建立了计量供热系统间连网一、二次侧主动质调节-被动量调节的运行调节方程.通过实例计算,证实了在逐时负荷比值确定后,虽然用户自主调节随机性很大,但仍然能够确定供热系统在调节状态下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进而预测自主调节状态下的逐时供热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SBR工艺耐冲击负荷,通过检测SBR工艺过程中的COD值、系统污泥浓度,30min污泥沉降比(sV)以及污泥容积指数(SVI),研究连续两个周期的有机物负荷冲击对SBR工艺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SBR活性污泥系统能够耐受一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但不一定耐受连续两个周期的进水高浓度有机物负荷冲击。对此的解释是活性污泥对于有机物COD具有一定的贮存能力,并且这个贮存能力有一个最大的限度。内源氧化是造成清水冲击SBR工艺系统COD数值曲线波动的因素。有机物高浓度冲击期间系统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有下降倾向,而在清水冲击时则有上升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计算实验法对321-230/100汽鼓锅炉现埸试验的动态响应曲线求取传递函数,提供了为适应1.7米轧机冲击负荷锅炉给水和燃料控制系统最佳方案选择的模拟试验结果,通过调节系统最佳方案的现埸试验和模拟试验结果的分析对比,指出了模拟研究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系统最佳参数选取具有高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石化工艺生产中产量变化时压缩机无法连续调节负荷造成的能量浪费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的压缩机负荷连续调节电液系统,主要由S7-300 PLC、电液控制阀、液压驱动器和液压动力单元等组成。系统采用局部行程压开进气阀的控制原理,实现了压缩机负荷在0~100%范围的全量程连续调节,并根据实际工艺流程需求设计了逐级递推式的PID控制回路。该系统能够根据后端工艺的需求自动调节压缩机负荷,保证了工艺量的稳定,同时避免了原打回流方式造成的能量浪费。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机械开关切换的有载调压变压器控制系统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调节速度慢、故障率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实现方案,采用晶闸管组替代分接头调压开关,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通过控制主电路晶闸管的导通时序,实现分接开关在带负荷情况下能平滑无冲击地调节电压.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调压过程中电压按系统运行的需要而改变,电压波形平滑、连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负荷频率调节效应和发电机组调速系统的调节特性,运用简明的数学方法,仔细研究了部分试验数据,综合分析了电力系统在负荷变动下频率变化的基本规律,介绍了有关的算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理想调节网络对三相电力负荷中的无功与三相不平衡进行完全调节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应用理想调节电纳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提取负荷聚类特征的方法,聚类特征可用于用户电力调节系统的优化设计。工程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曹俊  张华 《科技信息》2008,(29):21-21
在给出轧钢信息流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基于轧钢生产知识网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模型。并研究了轧钢生产知识网系统模型。此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轧钢一体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控负荷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电网中的需求侧频率调节辅助服务。针对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部分,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通过BP算法对控制器的3个参数进行实时在线优化调整,并利用温控负荷的温度设定值调节策略,减小了聚合温控负荷的跟踪误差,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提升了频率调节服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提高频率调节信号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提供了一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稳定运行的实例,对水汽系统、燃烧系统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还对负荷调节、床温调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阳光公司轴封压力调节的特点,分析了“同一控制变量不同跟踪值”压力控制方案,解决了系统压力随负荷变化产生的不稳定问题,有效地改善了系统动态调节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智能电网用电负荷中,温控负荷作为主要的可调节负荷占有较高的比例,合理的引导和控制它们有序用电,对于电网的稳定运行与智能调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温控负荷的个体建模和聚合近似建模,以及聚合负荷的辅助服务供给模式。给出温控负荷的个体建模和聚合建模方法及常用的理论研究与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此类温控负荷的可应用场景给出了可实现框架结构,分别为基于频率响应调节的分散式温控负荷调频服务、基于负荷削减的集中式二次调频负荷调度服务、基于温度设定点控制的负荷跟随辅助服务。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温控负荷集群可以作为需求侧的可控负荷资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可观的备用容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可以减少提升机起动负荷及落地冲击的新型电路和变速系统.  相似文献   

18.
负荷传感转向已成为铰接式装载机的主要转向形式,为减轻液压系统在转向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冲击和振荡现象,改善转向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具有旁通阻尼的转向器优化结构,并建立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负荷传感特性及旁通阻尼对转向稳定性的影响.建立装载机动力学和液压转向系统联合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测试系统检验仿真模型精度,并将有、无旁通阻尼的两种转向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原转向结构仿真结果对比,应用旁通阻尼结构转向器的转向系统保证了系统良好负荷传感特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压力冲击峰值,减小了液压系统压力振荡.  相似文献   

19.
中厚板轧机全自动轧钢控制功能的在线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中厚板轧机生产线全自动轧钢功能的实现过程.对轧制过程的手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进行对比,总结全自动轧钢控制功能的实现要点.将全自动轧钢控制功能在两级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进行合理分配,通过过程控制系统和基础自动化系统协调配合,实现轧制过程的水平方向辊道控制、垂直方向道次数设定控制以及轧制道次控制等全自动轧钢控制功能.现场成功实现全自动轧钢控制功能,提高了轧线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静 《科技信息》2012,(3):196-197
变频调速恒压供水器由电动机、泵组和变频调速系统、压力仪表、管路系统等组成。电动机泵组多由同型号的水泵2~4台并联而成。由变频器和工频电网供电,根据供水系统的运行状况自动调节和切换。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除可节能外,还可以使水泵机组软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对供电系统产生冲击负荷,提高供水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